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警察故事>详细内容

警察故事

浙江瑞安刑侦副队长余晓荣:一个刑警的赤子情怀

来源:人民公安报 作者:谢佳 发布时间:2006-12-12 15:18:53 浏览次数: 【字体:

 

    一个人要走过多少路,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一个警察要经过多少磨难和历练,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英雄?

    同事们眼中的“拼命三郎”,群众眼中的“及时雨”,家人眼中的“顶梁柱”……余晓荣,这个承载着太多期望的优秀民警,因为连续超负荷工作,终于在自己最热爱的工作岗位上悄然倒下。

    年轻的生命之树在第33个年轮的刻度上戛然而止,留给世人的,却是一抹永恒的绿色。

    最后一次审讯:破案能手,你实在太累了

    今年10月12日凌晨,余晓荣端着浓茶,正加紧和同事们一起对几名盗车犯罪嫌疑人进行审讯,这已经是他连续第三个不眠的夜晚。做完全部讯问笔录,已近晌午。

    13日下午,本来可以回家补休的余晓荣,为尽快攻克盗窃惯犯贾某的口供,主动留了下来。已经“四进宫”的贾某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激起了余晓荣的斗志。经过几个回合的较量,下午5时,贾某终于败下阵来,交代了自己的犯罪事实。余晓荣随即安排民警魏耀和李刚带贾某去现场进行辨认工作,并一如既往地嘱咐他们要注意安全。

    就在魏耀和李刚的车子开出中队大门不到两分钟,站在院子里的余晓荣突然晕倒在地。队里的民警火速将他送往医院,然而,闻讯赶到医院的亲人、领导和战友们的声声呼唤,医护人员一个多小时的全力抢救,都无法让余晓荣再次睁开他那睿智而充满热情的双眼。

    10月14日,在整理余晓荣的遗物时,战友们发现了这样一份工作记录:从9月10日至10月13日,他通宵工作8天,加班至凌晨的有15天,国庆长假连续加班6天。期间共参与抓获对象87名,其中刑拘32名,摧毁团伙7个,破获盗窃案件60起、“两抢”案件20余起……

    “一个好民警的突然倒下,并非生活中的偶然,这是责任的使然,平凡的凝聚,质朴的升华,晓荣的每一个脚印,都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了解余晓荣的人这样说。

    这是发生在2000年8月的一个故事。当时还在场桥派出所当民警的余晓荣,被抽调参与侦破一起发生在五年前的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案。侦查过程中,由于涉案的几名主要犯罪嫌疑人都已经去向不明,侦破工作陷入僵局。然而越是困难越是激发了余晓荣不服输的斗志。作为主办民警的他迎难而上,没日没夜地连续工作,终于抓获了一名主要犯罪嫌疑人,此案被成功侦破。

    尽管此案可以终结,但好胜的他并不甘心,因为还有一名主要犯罪嫌疑人没有落入法网。于是,他开始在人海中寻找潜逃多年的另一名犯罪嫌疑人丁某,连续蹲点守候半个月后,终于在北京将其抓获归案。

    正是凭着这一股子倔劲儿,余晓荣成了瑞安市公安局有名的办案能手。

    最后一个电话:情义汉子,你的感情最“草根”

    余家的电话里,依然保留着余晓荣在10月13日下午4时20分打回的那个未接来电。妹妹晓玉是最后一个与余晓荣通电话的亲人。那天中午,余晓荣在电话里告诉妹妹,第二天要去安徽出差,等他出差回来后,要带妈妈、妹妹一起去体检,他还叮嘱妹妹一定要让妈妈按时吃药。晓玉说,哥哥从小就特别孝顺,平时就算回家再晚,他总要到母亲的房间看上一眼;工作再忙,他总要给父母打一个电话问个好;自己再节省,他总要给父母买件新衣、买点补品。谁知道,这个问候电话,竟成了他留给家人最后的话。

    余晓荣自幼生活在瑞安农村一个贫穷家庭里,父母靠拉板车、卖豆腐维持一家的生计。为了供晓荣这个惟一的男孩读书,姐姐和妹妹很小就辍学作工。懂事的余晓荣15岁开始就坚持半夜起来帮妈妈运豆腐。余晓荣不止一次地向二老表示,会努力工作,让家里人享享福。知足、惜福、上进,成了这个普通农家孩子一生的做人准则。

    1997年,余晓荣从温州大学机械设计专业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公务员招录考试,成了一名公安民警。在余晓荣工作过的每一个单位,他的工作能力和诚恳热情的生活态度都给同事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鲍田派出所的同事张万贵对余晓荣最佩服的地方就是他能“干什么像什么”。刚刚参加公安工作的余晓荣,为使自己迅速进入角色,他几乎天天吃睡在所里,翻阅案宗,查找资料,跟着老同志积极参加办案,争分夺秒学习业务知识,迅速掌握工作技能,不到三个月就脱颖而出,成为所里的业务骨干。做社区民警的时候,他调解邻里纠纷有一套,群众有事都爱找他做主。后来成了办案民警,让别人头痛的伤害案件他办起来往往很拿手。被提拔为刑侦三中队副队长后,他依然保持着积极向上的斗志和高昂的工作热情,带领探组取得全市刑侦部门打击“两抢一盗”专项行动第一名的好成绩。担任中队兼职法制员后,他又当好把关人,狠抓执法质量,使中队办理的刑事案件退查率由上半年的12.8%%下降至全年的4.08%%。

    为了每一个案件侦破的完美,理工科出身的余晓荣利用业余时间攻下了法律本科的全部课程;为了把每一个经手的案件办成铁案,余晓荣经常通宵达旦地在办公室和审讯室之间穿梭。在余晓荣的工作笔记本上,每一起案件的侦破记录,几乎都是一篇研究论文。犯罪嫌疑人性格如何,该采取何种审讯手法,如何突破心理防线……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余晓荣的细心与机智。

    贫苦家庭的出身,让余晓荣不论在办案还是生活中,具有一种浓厚的“草根情结”。今年4月份,温州龙湾区的董国盛摩托车被盗,余晓荣亲自牵头侦破。破案后,他又替董国盛办理了所有的领车手续,并东跑西颠地为这个并不富裕的村民减免停车费用。今年清明节,平阳人章再净店内价值五万元的电缆被盗,老章急得掉了眼泪。谁知第三天他就接到余晓荣的电话,叫他到队里认领电缆。“给根烟都被他拒绝了。”老章说。

    同事陈成淼是跟着余晓荣成长起来的一名优秀刑警。他说,余队长留下的最大一笔财富就是让他们懂得了在做好破案工作的同时,还应该有一颗乐于助人的心。被抢劫的湖北打工仔、被诱骗的四川女大学生都曾经得到过余晓荣的帮助。垫付回乡路费、安排吃饭住宿、帮助介绍工作……那些人早已经记不清姓名,但他释然的笑容让刑警们至今心暖。陈成淼至今也忘不掉余队长在看到他带着情绪办案时说过的一句话:“你的工作压力大,但应该想到报案群众比你更难受、更急。这样才会尽力去帮助他们。”

    最后一次旅行:知心爱人,我理解你的“偏心”

    “让我的爱伴着你直到永远,你有没有感觉到我为你担心……”再一次轻轻哼起这首《知心爱人》时,妻子苏晓燕的心头有一种撕心裂肺的伤痛。这是她怀着八个月身孕时与丈夫同在派出所迎新晚会上唱的歌,那以后,这首歌就成了他们爱的誓言、感情的见证。如今,旋律依旧,却已经没有人来和。

    “结婚六年了,他只陪我去过杭州。这个国庆,一家人去了绍兴,没想到这是他最后一次旅行。”10月3日,刚下了夜班的余晓荣带着妻儿去绍兴游玩,久违的团聚让一家非常开心。第二天一回来,余晓荣又马不停蹄地去了队里。10月6日是中秋节,余晓荣也没能回来与妻儿团圆。

    在事业与家庭的天平上,余晓荣总是向事业倾斜。但苏晓燕知道,酷爱公安事业的余晓荣尽管和家人聚少离多,可心里头始终装着这个家,装着知心爱人。

    苏晓燕说,当初会爱上晓荣,就是因为他在贫困生活磨练下那颗坚强善良的心。因为家境清贫,余晓荣一家三口至今还住在租来的房子里,平时生活非常朴素,妻子让他买件新衣服都舍不得,但他从没埋怨过什么,反而一直鼓励家人,要通过努力工作改变生活。

    林建宇是余晓荣相处了10多年的“铁哥们”,一天余晓荣聊到自己为了买房子欠了一大笔债的事。林建宇说,你在公安局大小也有个位置,手中也有些权力,怎么搞个房子也这么辛苦?谁知余晓荣当即就拍了桌子,发狠地说,当了警察这么久,我要是收过别人一条烟,就不是人!

    2005年8月,刚刚提拔为副中队长的余晓荣,主办一起案值200万元的诈骗大案。一个星期天的晚上,余晓荣在队里加班,妻子苏晓燕一个人在家。一位老同事前来拜访,一阵寒暄之后,老同事开始说明来意,称他外甥是该案的犯罪嫌疑人,希望余晓荣能够从中通融。表明来意后,他便丢下一袋用黑色和红色尼龙袋反复包裹着的“礼物”匆匆离去。深知丈夫脾气的妻子,赶紧打电话告诉余晓荣。他在电话里冲着妻子就发了火:“你想把我害了啊,马上把东西退回去!”说完就摔了电话。受了窝囊气的妻子不敢怠慢,当晚就找同事代还了东西。

    如今,那个嫉恶如仇、刚正不阿的铁汉子已经离我们远去了,留下的是无尽的追思和缅怀。妻子像往常一样,帮他的手机充满了电。晓荣走了快一个月,依然有很多很多的人给他打电话、发短信。一位姓蔡的好友在短信中写道:“晓荣,已经很长时间没跟你联系了,昨天,我在报纸上看到了关于你的消息,我万分悲痛,特发此消息,愿你一路走好,相信你会收到这条短信!”

余晓荣 刑警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