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海地维和女警曲晓云的故事
胶东在线消息8月16日,中国第三支赴海地参加维和的15名烟台防暴队队员,圆满完成海地8个月的维和任务顺利返回家乡。英姿飒爽的曲晓云是这次赴海地维和警察中唯一的“警花”,在8个月的维和生活中她跟其他战友一起,在枪林弹雨中体味别样的人生。
在中国第三支赴海地参加维和的选拔中,烟台开发区公安分局的民警曲晓云,经过层层筛选脱颖而出,成为一名海地维和女警。曲晓云:“我有一定的思想准备,对我一个普通的警察来说,我能上联合国做一个维和警察,为联合国工作,对自己人生来说是个完善,所以觉得应该去,而且这也是个非常光荣的任务。”。带着光荣的使命,2005年12月12号,曲晓云跟其他14名战友一起,完成了在廊坊为期3个月的魔鬼训练后,飞赴海地执行维和任务。
海地是一个面积不到3万平方公里、人口不足1000万的小国,局势不稳定、生活环境差。尽管出发前曲晓云对此有所了解,但一到海地,她还是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四个字吧,满目创痍,脏、乱、差,贫民堀遍地都是。房子都是石头和石灰盖起来的,没有门、没有窗。我在烟台生活这么多年,从来没想象过有那么差的地方,都想象不出来,太贫穷太落后了。遍地都是污水,全是垃圾。人就在垃圾里生活。热带病疟疾、登革热还有霍乱这样的传染病挺多。”
海地天气酷热,白天室内温度40多度,室外达到60多度,食品供应单一,蔬菜奇缺。中国的营区处于海地首都太子港最危险的红色警戒区,营地周围天天枪声不断,站岗时子弹在身边呼啸而过,出去值勤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曲晓云:“每天流弹打在我们营区上面,啪啪很响,很可怕,局势很混乱。主要还是当地的非法武装份子,他们对我们的威胁挺大的。因为现在海地散落在民间的枪有好几万支。比较先进的像美国的AD47啊什么的都有,所以杀伤力也挺大的,我们也是为了自身的安全考虑,所以出去必须要穿。”
危险的工作和恶劣的环境对曲晓云来说并不算什么,但作为母亲,在8个月的维和期间她无时无刻不想念自己的孩子:“八个月的时间朝思暮想的,作为一个母亲来说我还是最想她,特别想。这个过程是非常痛苦深受煎熬的过程,现在回头看看走过来了,感觉时间挺快,但是在当时觉得是非常非常漫长。那个时候是尽量的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没有别的办法,你要是总是去想的话,根本就受不了。我走之前跟孩子拍了些照片做了个小影集,放在我床上有时候拿出来看,还有一本放在我的办公桌里,实在不行拿出来看看。”
8个月的日日夜夜,曲晓云和队员们在枪林弹雨中走过。8个月的日日夜夜,他们无时无刻不思念自己的家人。这份掩藏了许久的思念,终于在回到祖国飞机降落的瞬间爆发了:“4点下的飞机。特别激动,自己朝思暮想,早也盼晚也盼,盼了200多天,每天都在想这个事情突然实现了,特别特别激动。我想回到祖国、回到以前战友的身边,这种感觉没法用语言来形容,特别想念家人,特别迫切的想看到他们。”
8个月里,曲晓云和她的战友们不负众望,出色完成了突击检查、押运物资、搜捕抓捕等196项重要维和任务,以出色表现被联合国授予“联合国和平勋章”,并分别荣立一、二等功,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