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和女警康琳:在异国他乡我们代表着祖国,因为我是中国警察!
![]() |
康琳“在异国他乡我们代表着祖国,代表辽宁警察的形象!” |
昨日8时32分,辽宁首位参加国际维和行动的女警康琳乘坐K95次列车从北京抵达抚顺站。就在康琳走出车厢的瞬间,手捧鲜花的家人和30余名同事发出一阵欢呼。
38岁的康琳,2005年7月受公安部委派赴利比里亚执行维和任务,此前,她是抚顺市公安局望花分局古城子派出所的一名普通民警。
今年7月20日,在结束为期一年的维和任务后,康琳获得了联合国和平勋章和公安部维和警察纪念章。
抚顺市公安局政治处处长于云龙说,“她是咱们抚顺市公安局民警的骄傲。”
维和女警百中选一
昨日上午,康琳在抚顺市公安局接受了简短的采访。
记者:怎样当上维和女警的?
康琳:2004年12月,我报名参加了全国的选拔维和警察考试。选拔的时候全国有465人报名,经过层层选拔仅剩100人。维和警察选拔挑选条件非常苛刻,要求从警3年或从军5年以上,文化程度大专以上,并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要具有2年以上驾龄的中共正式党员。2005年3月,我和另外17名来自各地的女警通过联合国维和民事警察甄选考试。经过艰苦训练后,2005年7月21日,我和战友们赴利比里亚执行维和任务。
我为李肇星当警卫
记者:在利比里亚的第一个任务是什么?
康琳:和其他国家的维和警察参加临时政府于2005年10月举行的大选保卫工作。第一次任务结束后,开始在港口工作,后调到反贩卖人口部门,最后调到妇女儿童保护部门。
记者:你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康琳:除了巡逻,我们还要监督、指导当地派出所工作,监督当地警察的执法,检查有无违法、违纪或者违反联合国章程的事,还承担当地警察机构的重建任务。
此外,我们还承担一些首脑、政要的警卫工作。
今年1月,我国外交部长李肇星出访利比里亚时曾视察中国大使馆,当时我就负责警卫任务。
非洲孩子看到我喊“China!”
记者:一年中,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康琳:今年3月份,我和3位警察执行任务。路上经过一片雨林,警车突然下沉,车轮陷进沼泽,我们赶紧发出求救信号,十几分钟后,收到信号赶来的5名警察也束手无策。直到第二天早晨,当地的居民发现后喊来了附近村里的40多个人,前面拉后面推,才把警车解救出来。
记者:在国外,最幸福的时刻是什么时候?
康琳:我到妇女儿童保护部门后,常到“避难所”去看哪些失去亲人的孩子们,给他们买玩具和食物,孩子们看到我就会大喊:“China!China!”他们能认出我警服上的五星红旗,知道我是中国人!
危险、困难?我是中国警察!
记者:在异国他乡一年,苦吗?
康琳:我和4个中国女警自己租房、做饭。内战使利比里亚的食物和饮用水极度匮乏,压缩食品是我们的主要食物。而每位维和警察每个月只有一次机会买一些蔬菜和进口大米,但市场新鲜蔬菜少,价格贵,根本舍不得吃,买来的大米,也都发霉变质难以下咽。饮水也只能靠联合国供应,每人每天两小桶水,够喝,但是洗澡是不敢奢望的。
我们执行维和任务是代表国家的形象,无论面临什么危险、困难,都不能退缩,因为我是中国警察!
7月29日8点32分,辽宁首位参加维和的女警康琳圆满完成一年的维和任务,乘坐K95次列车从北京抵达了抚顺站。
火车一停,在此等候的30多名抚顺市公安局的领导和同事们就将刚下车的康琳围住了。女同事们献上了鲜花,男同事们则打开了欢迎的横幅,旅途的劳累并没有给康琳留下疲惫的痕迹,她始终爽朗地笑着。康琳是抚顺市公安局望花分局古城子派出所民警。2005年7月,她受公安部委派赴利比里亚执行维和任务;今年7月,她圆满完成了一年的维和任务,并获得联合国和平勋章和公安部维和警察纪念章。
连过三关通过联合国甄选2004年12月,36岁的康琳报名参加了全国的选拔维和警察考试,并且在全国465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成了100名候选人之一。2005年3月,康琳接受联合国维和民事警察甄选考试,考试科目分为英语、驾驶、射击3项。此次维和警察选拔条件非常严格,要求英语阅读、听力、写作、口语能力都要达标;从警3年或从军5年;文化程度大专以上;身体和心理素质良好;有2年以上驾龄;中共正式党员等。
经过层层考核,康琳成了国内仅有的17名通过联合国维和警察甄选考试者之一。
给李肇星做过警卫工作
经过45天的艰苦培训后,康琳等人于2005年7月21日起程赴利比里亚执行为期一年的维和任务。当年,她和其他国家的维和警察一起参加了临时政府于10月举行的大选保卫工作。在联合国派驻维和警察前,西非经济共同体曾经两次向利比里亚派驻维和警察,但都以失败告终。2003年,联合国下发了1509号决议,15000名维和警察派进了利比里亚。
“利比里亚属于非执法任务区”,康琳说,我们只是负责建议、指导和监督当地警察的执法,刚到时她被分配在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执行巡逻任务。
“不但这些,外交部长李肇星视察大使馆时、央视维和摄制组采访时,我们都做过警卫工作。”康琳说。
40多村民合力救出沉陷警车康琳介绍,这一年中,她经历了两次小规模的骚乱,但都很快平息了。她印象最深的事是他们的警车陷在了丛林里被当地村民救出。今年3月份,康琳和3位警察一起去执行任务。在回去的路上,警车陷进了丛林的泥地中。发出求救信息后,赶来的5名警察依然没有救出这辆汽车,就这样,车子在泥里陷了十多个小时。第二天一早,当地的居民路过此地,当他们知道这是维和部队的车辆后,都非常乐意帮忙。为首的长者喊来了村子里的40多个人,30多个人在前面拉,十多个人在后面推,30分钟后,汽车终于被救了出来。
孩子们都认识五星红旗康琳介绍,她被分到妇女儿童保护部门后,就经常到“避难所”去看孩子们,给他们买玩具、送大米等食物。每当孩子们看到康琳他们去的时候,都会非常高兴,冲着他们大喊:“China!China!”康琳对记者说,“这些孩子都非常可爱,他们能认出我警服上的五星红旗,知道我是中国人!”吃了一年“霉味大米”康琳说,他们4个中国警察自己租房、做饭。由于连年内乱,利比里亚的食物匮乏,当地百姓主食是木薯,联合国供应的压缩食品和干粮成了维和警察的主要食品。根据规定,每位维和警察每个月有一次机会购买一些蔬菜和进口大米,但由于附近市场新鲜蔬菜少,价格奇贵,他们一般都“舍不得吃”,而且买来的大米,也多数都有霉味儿。康琳称,由于水土不服,维和警察都不敢饮用当地水,只有靠联合国供应。他们现在每人每天只能得到两小桶水,只能基本满足饮用,洗澡绝对是件奢侈的事。
她说“他们爷俩挺辛苦”当记者问她和家人之间是如何沟通的时候,康琳说:“我们基本就是打电话和发电子邮件。”谈话时,康琳基本不提自己在异国他乡的痛苦,反倒有些愧疚地说:“他们爷俩在家挺辛苦。”她的女儿叫田亚男,今年上五年级了。“给妈妈打电话的时候,哭过没有呀?”记者问。“没有,妈妈告诉我要坚强!可是放下电话我就哭了。”亚男的回答坚毅又可爱。在康琳接受采访时,同样也是警察的丈夫田野则坐在旁边一直微笑地看着妻子。
同事眼中的她“很棒”
1991年毕业于中国刑警学院的康琳,毕业后分配到抚顺市公安局望花分局工作。
“康琳的英语很棒,我们都很佩服她。我们身边有维和警察了,真是我们的骄傲!”康琳的同事这样评价她。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