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警察故事>详细内容

警察故事

记者体验反扒民警平淡刺激的抓贼生活

来源:长春晚报 作者:赵新雨 韩艳杰 发布时间:2006-03-30 11:40:02 浏览次数: 【字体:

    扒手——一个令人深恶痛绝的“职业”。在公交车上、街头路边、各种人员密集的地方,无意间你可能就能看到他们“工作”的身影。他们是怎样试图逃过反扒民警的抓捕的?反扒民警又是怎样与他们进行“斗争”的?记者通过近1个月的跟踪采访,为广大读者揭开了这一层层面纱——

    3月1日一早,本报记者在长春市公安局门前和刑警支队五大队一中队关勇中队长见面了,正是从这一刻开始,本报记者亲眼目睹了扒手的狡猾奸诈,切身体验了反扒民警的苦辣酸甜和机智勇敢,一次次地感受了平淡乏味又充满惊险刺激的反扒工作。

    扒手:见势不妙——跑了

    3月初的春城乍暖还寒,反扒民警们都穿着棉衣。1日8时许,记者与关勇中队长见面不久,他就接到了队友的电话——可能有两名扒手正在271路公交车上。一路民警已经上了这辆车,另一路民警在车下跟踪。记者兴奋地跟着关勇中队长打车追去。

    在位于大经路与重庆路交会处附近的站点,随着拥挤的人流记者上了这辆可能藏贼的271路公交车。这辆车里的人可真是多呀!记者在车上被挤出了“金鸡独立”的造型,只能一只脚着地。

    上车前记者得知,这辆车上至少有4名扒手。4名扒手是两伙,其中一伙的一个人是惯偷,已被刑警支队五大队一中队处理过多次。民警上车后不久,该人认出了民警,随即把双手举起把住横杆,以此动作示意同伙“不能开工”,而另一伙贼也发现了他的举动。他们在记者上车后的下一站急匆匆地下车离去。关勇中队长告诉记者,有些惯犯确实认识反扒民警,仅去年一年该中队就打处现形小偷五六百人次,有的贼最多被抓了5次。

    记者:还没看清——钱丢了

    6日6时30分,记者如约和3名反扒民警在朝阳桥桥头相见。7时许,长春迎来了一天中第一个车流高峰期。在朝阳桥站点等车的人很多,他们拥挤在七八个公交车站牌下。每过来一辆公交车,就有一群人涌过去,争分夺秒地往车上挤。反扒民警刘大印和他的战友们警惕地盯着各个拥挤的车门和车厢。

    几名反扒民警向记者介绍,“在这一路段,发案最多的公交车是283路车。因为这条线路比较长乘客非常多,尤其是在上下班高峰时十分拥挤,这就给偷盗创造了极好的条件。”突然,一名民警向记者一摆手,示意上车。争着上车的人实在太多了,不用使劲,身后那些着急上班的人群就把记者推上了283路公交车。想要在车上站直根本就是不可能,记者被夹在两个人中间,左边是一个穿着浅黄色运动衫大学生模样的男子。在记者之前上车的反扒民警尽力向记者靠近,并示意记者身边有扒手。

    记者立刻警觉起来,刚刚觉得左侧外衣兜微动了一下,低头一看,没有什么变化,心想可能是车里太挤。公交车到站了,大学生模样的人下车了,一名民警拉着记者迅速挤下车,在那名男子刚刚走出不到5米远时将他抓住。“看看你兜里的钱。”民警一提醒,记者才发现左边外衣兜里的50多元钱不见了。“太快了,就一眨眼的工夫。”当民警从扒手身上搜出记者的钱时,记者惊叹此人“身手不凡”。

    关勇中队长告诉记者,有很多扒手的“技术”含量在不断增加,像刚刚偷记者钱的那个扒手就属于“技术”型的,基本是自己“苦练”或是跟着师傅“勤学”。他们的手极快,大概3秒钟左右就能把别人的钱放到自己的兜里。

    “在百姓的印象中,扒手应该是那种贼眉鼠眼,东瞧西看,一副很不老实的样子,上了车就盯着别人的包看。现在大部分扒手从外貌上很难辨认,他们外貌表情与普通人没有任何区别。甚至有的扒手西装革履,很像上班族。这是扒手用外表来掩饰自己,麻痹乘客。”关勇中队长向记者介绍。

    眼亮:民警一眼就能认出扒手

    经过几天的体验,记者发现反扒民警总能在人群中立刻发现嫌疑人。关勇中队长告诉记者:“对于各种装扮的扒手,反扒民警多数能一眼辨认出,这是多年实干的经验,我都干了18年反扒工作。扒手脑门上也不贴帖,是很难发现的。我们通常都是看人的眼神,也就一两秒钟的时间。扒手一般眼光发散,都向下看,主要是寻找作案目标,看男士的腰间是否有手机,女士的包能不能下手。在眼光交会的一刹那,我们队里的民警基本上都能判断出对方是不是扒手。这也不是百分之百的准,但失误的时候极少。”

  困难:取证难影响了民警工作

    21日一早,记者再次踏上了“反扒”之旅。7时许,在255路公交车欧亚商都站点,一大群人在等公交车,一个身着蓝色夹克衫的男子引起了民警的注意,他很可能是扒手。正当民警准备分兵两路时,一辆255路公交车进站,“夹克衫”很快上了这辆车,民警驱车超过这辆公交车提前赶到了下一站。此时,“夹克衫”下了车,走进肯德基吃早餐,而民警们只能在外面守候。

    半小时后“夹克衫”出来了,一名民警跟随他上了146路公交车。车行至新发路与大经路交会处时,“夹克衫”下了车。在途中,记者也乘上了这辆公交车。在车上,“夹克衫”几次欲偷窃,都因被事主发觉而未得逞。

    “为什么不能抓刚才那个有明显偷窃意图的人?”“这也是我们开展工作的困难之一。”关勇中队长告诉记者,“很多时候我们知道他是扒手,但不能采取行动,因为没有切实的证据。”关勇中队长给记者讲了一个关于现场证据保护的例子,“有时候我们坐车会遇到这种情况,失主在车上丢了东西,当时发现了,但是不知道是什么人偷的,于是在车上报案。在车上的扒手把东西扔到地上,如果失主这时看见地上有自己的东西,就随手拿起来。对普通的乘客来讲,这个过程似乎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在把自己的东西用手拿起来的时候,就破坏了现场的证据。我们现在都是打现形,有些人是扒手,但没有现场被抓,他们是不会承认的。就是带回队里,由于证据不全,我们也拿他们没办法。”

  抓贼:不到一分钟——真快

    26日早,在306路公交车人民广场站点,记者目击了一次精彩的抓贼过程。在一名民警的指引下,记者目不转睛地盯着一名男子的行动,此人身高1.65米左右,穿着黑西服,戴着无框眼镜(简称“小眼镜”)。一开始“小眼镜”站在人群的前面,当车过来的时候他反而往后走,游荡在人群外面。车门一开,人们迅速往上挤,这个人也向前挤。他在人群外边挤了好久,并没有上车,却在人们上车后返身走开了。

    关勇中队长告诉记者,从“小眼镜”的动作上看,他很可能是一个惯犯,应该有“帮手”,一会就能“出场”。在关勇中队长的指导下,记者也准备上阵。一辆公交车开来了,记者和两名民警装出急着上车的样子,紧跟在人群后面。此时“小眼镜”开始行动了,他使劲地朝人群挤过去,左手拿起事先准备好的书包遮挡右手的动作。另一名穿着时尚的女子在此时进入警方的视线,她紧挨着“小眼镜”挤来挤去,尽量挡住别人的视线。

    在混乱的人群中,忽然传出一个女孩的喊声:“我的手机和钱包都没了!”反扒民警决定立即采取行动,而此时的“小眼镜”刚抽身出来欲向人民广场方向走。关勇中队长快步走到他的前面,就在擦肩而过的一刹那,挡住了“小眼镜”的去路。“小眼镜”用尽全力反抗,两名随后而至的民警和关勇中队长一起摁住了“小眼镜”。那名穿着时尚的女孩此时故作镇定地向建政路方向走去,而黄副队长带着一名民警早已在那边等候多时,正好把她逮住。

    一连串的抓捕行动在不到1分钟的时间里结束,记者和失主站在一旁清楚地目睹了全过程。失主不断地说:“简直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

    民警:默默守护——可敬

    夜色初上,路上的行人渐渐少了,关勇中队长宣布收队。一年中绝大部分时间,他们都是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迎接新的一天开始。

    6时出发,跟踪公交车上的扒手,要是抓到了就带回队里讯问,抓不到就到街边、商场里“转转”,一般情况下都是早饭和午饭合二为一。下午要整理案卷,该拘留的拘留,该报捕的报捕。16时许再次上路,在公交车上抓贼。这就是反扒民警一天的行程,不出“意外”的话他们20时能回到家中。这里的“意外”是指突然有一天,全长春市的扒手差不多集体“罢工”,都没出来“干活”。

    近一个月的反扒经历让记者深深感到,反扒民警们没有豪言壮语般的誓言,甚至没有惊动天地的壮举,却平凡而执著地默默奉献,最真实、最可敬地诠释了何为人民警察。记得有一天10时许,关勇中队长带着记者在重庆路上“找贼”,一走就是一个多小时。在那里走了两三圈,记者累得根本跟不上他的脚步。关勇中队长告诉记者,他们每天都要这样走,一天下来起码要走1万米,都练出来了。

    “当警察,谁不想破大案、要案。但警种有别,我们干的在别人眼里都是小事,也许有人觉得像我们这样的警察‘没意思’,但我不这么想。只要我多抓一个贼,肯定就会有人少丢东西。”关勇中队长的话也代表了所有反扒民警的心声。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我市专业反扒队伍除刑警支队五大队外,仅在朝阳区公安分局有一个反扒中队。刑警支队五大队共有一线反扒民警17人,而他们担负的是全市近200条公交线路上的反扒任务,还包括路面、商场等。看着他们疲惫而又正直的脸,听着失主们报案时急切又带着责备的声音,记者在想,能不能增加一些反扒警察?

反扒 抓贼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