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警察故事>详细内容

警察故事

爱心铁警邹清林:24年坚持救助117名流浪儿童

来源:新华网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2-09-27 08:36:36 浏览次数: 【字体: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得是一辈子做好事。在铁路公安系统就有一位年过五旬的老警察,坚持24年不图名、不图利、不图回报,救助了117名因各种原因出走和走失的孩子,将他们一个个送回父母身边,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被称为爱心铁警。今天,郑州铁路公安局洛阳公安处南阳车站派出所警长邹清林、曾经被邹清林助过的离家出走儿童的父亲谢青山、邹清林爱心事迹的首位报道者屈连文做客本网“最美警察”在线访谈,向网友讲述邹清林24年救助117名出走儿童的故事。

遇到单独出行的孩子总会多看两眼多问一句形成习惯

主持人】:邹警官,我们知道您是一名铁路警察,这些年救助117名流浪走失和离家出走的儿童,您是怎么和这些孩子结缘的?

【邹清林】:我是一名铁路警察,工作单位就在车站,每天面对的就是南来北往的旅客,我的服务对象也就是他们。常言说在家千日好,出门时时难。出门在外的旅客遇到麻烦,我们力所能及的帮一把,可能就会给他们解决一个大难题。何况是孩子呢?一旦遇到困难都不知道怎么办?万一遇到坏人后果不堪设想。所以,遇到单独出行的孩子,我总会多看两眼,多问一句。这么多年,已经形成习惯了,不知不觉就跟孩子结下不解之缘了。

亲自将孩子交到妈妈手中 还要做他妈妈的工作

【主持人】:那您和我们讲讲最近被救孩子的故事?

【邹清林】今年5月3日中午,我准备下班回家吃饭,走到车站站前台阶处,看见有个小男孩儿两手抱着腿,两眼发直,也不吭气,情绪很低落。发现这个孩子以后,我有意识地观察了几分钟,这个孩子坐在这里干啥,身边没有大人,也没有带什么行李。我当时穿得便装,怕孩子不相信我。就赶回值班室换了警服,回来看到他还坐在那里,我就坐到他身边,问他:你叫什么名字?准备去哪儿呀?孩子不吭声,连看都不带看我一眼的。根据经验我判断,这名小男孩很有可能是离家出走的。看到这孩子长得白白净净的,我接着说他:你长得这么帅,你妈妈一定在找你呢!这招奏效了,他看看我,我又继续说:你是个好孩子,妈妈找不到你,该多着急啊,要是坏人把你骗走了怎么办,你再也见不着爸爸妈妈了,再也回不了家了!有什么难事,给叔叔说,警察给你做主!当时快两点了,我将孩子带回了警务室,给他买来吃的喝的。等他情绪稳定了,小男孩算是开口了!

【主持人】:看来您在和这些孩子沟通上蛮有一套的!这孩子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邹清林】:吃饭以后,经过交流,孩子慢慢地跟我熟悉了。孩子跟我说,他叫帅帅,今年9岁,因为玩电脑打游戏,妈妈老吵他,这一回妈妈又骂他了,一赌气就跑了。小孩和他舅舅好,有啥事和舅舅讲,就跑到南阳来找他舅,到了南阳,才发现地儿这么大,又不知道舅舅在哪儿!他又告诉我,父亲在广州打工,母亲在镇平县打工养他,他是从镇平跑出来的。我要他妈妈的电话,开始他不给,后来我给他说,我做你妈妈工作,我保证不让你妈妈吵你。与他母亲联系上,知道他家在镇平,镇平距南阳市区有30多公里,我考虑到孩子的安全,我亲自将孩子送回了家,交到他妈妈手中。送回家还不能完,还要做他妈妈的工作。

【主持人】:您当时是如何和帅帅妈妈交流的?

【邹清林】:见到他妈妈,一看也是挺不容易的,一个女同志带个孩子,既要打工挣钱,又要操持家务,还要辅导孩子学习。首先站在她的角度理解她,说知道你很辛苦,管孩子也是为了他好,但要讲究方法,多表扬少批评,孩子是需要鼓励的,通过鼓励把孩子的聪明劲引导到学习上来。而且谁也会犯个小错误,批评要把握好分寸、语气,让他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千万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孩子会懂事的。同时我把我的“爱心联系卡”给了他母亲一份,上边有我的联系方式,以后有啥事可以和我联系。

“老邹啊,没想到你这这么多年还一如既往的做好事啊!”

【主持人】:通过救助孩子这个事情,有很多被救助孩子的家长都和邹警长联系着。在我身边的谢师傅就是其中的一位,谢师傅,听说当年您的孩子离家走失,是邹清林警长帮助把孩子送回家的,是吗?

【谢青山】:是的,十几年以前的事了。记得是1999年夏季,我儿子八岁,因为和哥哥拌嘴,从家里跑出来找我,可是儿子不知道我在哪工作,就走失了。孩子不见了,当时家里人急坏了,亲戚邻居全都帮忙找,我也往回赶,找了孩子经常跑的地儿,忙里忙外的都在找,直到晚上也没找到,当时感觉天都塌了!这时,有一个警察骑着车摸黑给俺孩儿送回了家,你不知道当时那个心情呀,我这半辈子没掉过眼泪啊!我真是感谢老邹!这事我一直记在心里,念念不忘。

主持人】:这是十年前的事了,可你们现在又是怎么联系起来的呢?

【谢青山】:去年十一月份,我从《大河报》上看到一篇南阳火车站站前民警邹清林救助流浪儿童的事儿,一看照片,就是当年救助我们儿子的邹警官。当时,很激动。于是直接拿着报纸跑到火车站去找老邹了,一见面,就认出那是邹警官。我当时见老邹,第一句话说的就是:“老邹啊,没想到你这这么多年还一如既往的做好事啊!”

【主持人】:邹警长,您救助谢师傅孩子的事,您现在还有印象吗?当时是怎么救助的?

【邹清林】:那是1999年的初夏一天下午,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我当班,在火车站广场执勤巡视,看到一个约摸七八岁的小孩,自个儿在候车室门口晃来晃去。我观察了一会儿,发现这小家伙身边没有大人跟着。我就主动问他,“你和谁一起来的,你家大人呢”,“你叫啥名字”,“你来火车站干啥”等等这类问题。小家伙就是不张嘴说话。我就把小家伙带到办公室,给他吃饱喝好后,耐心地和孩子沟通,小家伙终于开口说话了,他说他叫谢玉鼎,在一个叫榆树庄的地方住,具体的地儿说不清,天都黑了,我知道这地方在南阳郊区,下班后赶紧骑上车带着小家伙,往庄里奔。我当时满脑子想的就是,“孩子出来一天了,家里大人一定急坏了,得赶紧把孩子送家”。我顺着孩子的记忆,走村串户,那个村子有7000多人,等把小家伙送回家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八九点钟了。

【主持人】:这个事已经过去十多年了,谢师傅,您孩子现在怎么样了?

【谢青山】:孩子很争气,现在郑州上大学,已经大二了,成绩也很拔尖。假如没有邹警官的救助,就不会有孩子今天的成长,我打心眼里感谢老邹!

9月26日,屈连文在本网访谈现场。陈竞超 摄

“直接把孩子交给父母,我更放心,更踏实”

主持人】:屈连文老师,您好。听说邹清林警官救助逃学儿童的事迹是你最先发现报道的,请你讲讲是怎么发现这一新闻题材的?

【屈连文】:那是2011年11月10日下午,我到南阳火车站买票,在候车室看到一个小男孩噙着眼泪坐着,一个警官蹲在地上,一边给孩子擦眼泪,一边劝孩子吃东西。当时我并不认识邹警官,我感觉这个警察象父亲一样关心这个孩子,出于新闻职业敏感,我就问:“这个孩子怎么回事?”邹警官告诉我说,这是一个逃学的孩子,从山西长治逃学到这里的。我当时就说了句:“为什么不把他送到救助站?”当时老邹说了一句话,让我很感动,直到今天还记得。他说“这个孩子是个学生,我把他送到救助站我有点不放心,我直接把孩子交给父母,中间省去了很多环节,这样我也更放心,更踏实。”听了他的话,我就有了深入采访这位爱心民警的冲动,于是我又跑到南阳车站派出所。当时所领导给我指着荣誉室里的几十面锦旗给我说,这些大部分都是被救助孩子的亲人送给老邹的。

24年坚守让百余名流浪儿童回家引起媒体广泛关注

【主持人】邹警长,这么多年来,能不能记清楚,您到底救助了多少名这样的孩子?

【邹清林】准确数字记不清了。因为我是站勤民警,每天在车站内外巡视执勤,和成百上千的旅客打交道,工作中碰到孩子走失的情况发现得会多一些。看到这种情况,我就上前多问一句,遇到这种孩子,我就多帮一把。

【屈连文】这个我知道。在采访中了解到,所里有登记的就有104名走失流浪的孩子,我当时采访的那个小男孩叫段慧波,是第105个。现在都更多了。据老邹讲,段慧波,当时12岁,家在千里之外的山西长治屯留县一个小村庄。小孩比较调皮,母亲批评他后,他从家里跑出来坐上火车,凌晨在南阳下了车,一个人在站台转悠,被邹警官发现了,一直陪着他。当时我看到邹警官给孩子擦眼泪,我就拍下了一张照片。后来我就跟着采访这事,几经周折,邹警官终于联系上了孩子母亲,等孩子母亲赶过来已经是晚上七八点钟了。母亲一见到孩子,紧紧地把孩子抱在怀里,眼泪不止,这一幕深深地印刻在我脑海里。我立即写了一篇报道,以“南阳老铁警,24年坚守,让105名流浪儿童回家”为题,很快被大河报采用了。随后,十多家媒体跟踪报道。

【主持人】:屈老师,你认为邹清林身上让你最感动的是什么?

【屈连文】:我总结了四个字:执着坚守。有这么一句话,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得是一辈子做好事。一个年过五旬的老民警,能够用24年的坚守,让100多名流浪儿童回家,我认为这是一种大善大爱吧!

9月26日,邹清林与本网主持人交谈。陈竞超 摄

“能帮走在“十字路口”的孩子们一把,是我的职业本分”

【主持人】:邹警长,我们知道您已经救助了这么多孩子,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那这中间您印象比较深是哪一位?

【邹清林】:一个叫魏雪亚的孩子,家里很苦,上不起学。我记得那是1999年6月的一天下午,天下着小雨,我在火车站候车室门口看到一个情绪低落、眼神迷茫的十二、三岁的男孩,观察了十几分钟,发现这个男孩始终独自一人儿,就走到他身边,还没问几句,孩子竟然“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后来了解到,小魏家在南阳镇平县石佛寺乡,父母都体弱多病,家庭经济状况极其困难。他想出门打工挣钱养家。我跟他讲,孩子你才十几岁,没有单位会用你的。第二天中午,我把小魏送回家,看到他家的情况:两间破旧房子,没什么像样的家具,经济上十分困难。临走时,把我兜里仅有的一百元钱留给了小魏,把手机号也给了小魏父亲,告诉他“有什么困难,可以打手机,我会尽力帮忙”。

【主持人】:你和小魏之后还有联系吗?

【邹清林】:这以后,我每年都要到小魏家看望一两次,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资助他读完初中。2002年3月份的一天,小魏的父亲给我打电话,说“身体不舒服,请帮忙联系个医院检查一下”。我联系了两家南阳当地最好的医院,经过检查,确诊肝癌晚期。我还把他接到家里住了两天,问还有啥需要帮忙的。父亲说,小魏还小,要是能学个技术,将来能养家糊口,可他没有这个能力。我当时就拿了800块钱给小魏买了一个加工玉器的机器。小魏这孩子踏实肯干,能吃苦,去年初,小魏学成手艺,不仅能自食其力了,也成了一个小老板,到广州创业去了。

【主持人】:您是不是对小魏的今天感到非常欣慰?

【邹清林】:是欣慰。我是一名警察,也是一名父亲,我能帮这些走在“十字路口”的孩子们一把,是我的职业本分。跟这孩子,我们经常保持联系,这个月初,他给我打电话,说准备要结婚,还说要请我喝喜酒,我这心里更高兴了。

因为抓小偷自己女儿不见了 好心收留对我触动很大

【主持人】: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您一直坚持救助离家儿童呢?

【邹清林】:这要从我女儿走失这件事儿说起,20多年前女儿3岁,她母亲刚刚因病去世,我带着女儿到单位办事,因为抓小偷,就把姑娘放在站台上,简单地交待几句,我就去追小偷了。谁知,回来以来发行女儿不见了。我脑子轰的一下都懵了,一片空白,发疯似的四处寻找。当时就想,如果孩子真丢了,那我就对不起她离世的母亲。后来,发现是一位好心人怕女儿走丢暂时给收留了。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从那以后,我在工作时发现走失流浪的孩子就多看几眼多问几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孩子回到父母身边,回到父母怀抱。

看到父母抱着孩子的时候 心里最坦然、最满足

【主持人】:在救助孩子的过程中,听说光是电话联络和送孩子的来回路费,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邹清林】:是的,电话费有时一个月五、六百,春运的时候八、九百,甚至上千元。一是通过电话帮助寻找联络亲人,还要在电话里和孩子父母沟通,做思想工作,消除他们的矛盾,有时候一打就是一两个小时。其实,我和爱人都是工薪阶层,工资也不高,但看到孩子回到家里以后,那心情特舒服,压根儿不考虑花钱的事。

【主持人】:那您家里支持吗?

【邹清林】:说实话,当时家里不知道我在做这些事情,老婆见不着我工资,孩子见不着爸爸,所以也有牢骚,也有怨言,后来知道我在做好事,反过来也理解我了,也支持我了!另外社会上一些人,有的说我“爱管闲事”、“傻警察”、“傻雷锋”,当我听到这些话的时候,总是一笑而过、从不计较。当我把这个孩子交给他父母亲的那一刻,看到父母抱着孩子的时候,我心里最坦然、最满足了,我认为我的付出累也好、苦也好,都是值得的。

【屈连文】:他确实很享受这个过程,把孩子送到家,看到一家人团聚,这是他最大的快乐。别人吃喝打牌作为快乐,他把助人做好事当成最大的快乐。

【谢青山】:老邹给我说过一句话,人在做,天在看。他觉得这样做,心里很坦然。

9月26日,图为本网访谈主持人赵艳。陈竞超 摄

自建联系本儿、爱心联系卡是救助孩子的“法宝”

【主持人】:我手上有一个小册子,里面记录了很多车站和各趟列车乘警的电话,听说这是您救助孩子的一个“法宝”。

【邹清林】这是我自建的联系本儿。这里面主要是路过南阳的60多趟列车的队长、警长、车长、乘警及南阳县市周边派出所的电话号码。主要用于一个是工作上的沟通,另一个是假如遇到走失的孩子后,能够尽快尽早地通过这些便利条件找到孩子的家人。

【主持人】:那除了这个小册子,这么多年救助了这么多孩子,您一定有些其他的窍门吧?

【邹清林】:其实也不是什么窍门,但是也总结了一些方法。你看有这么几种情况,一是对孩子要稳定他的情绪,与孩子沟通的时候要和风细雨,好好的说。这时候,小孩儿要耐心的去交流。千万不能一句话两句话问他以后,他不说,就发脾气,大声的嚷他、批评他,那不行。二是观察孩子的表情,猜测他的心理,给孩子说故事、讲道理,交朋友,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因为他出来后本身带着委屈,你再批评他,精神上思想上给他压力,那不行。第三步,给孩子讲离家出走的危害,告诉他社会上独自闯荡潜在的危险。另外,要从生活上关心他,孩子毕竟小,你给他买些喜欢吃的玩的,从这方面感化他,他就会信任我们了。本来孩子见到我们警察就会有安全感,那我们再用真心实意打动他,他就愿意跟你说,愿意信任你。

【主持人】:我这儿还有一份《爱心联系卡》,这上面有您的联系方式,有教育孩子的一些常识,还有一首“育儿歌”,这个是您制作的吗?

【邹清林】:对,这个是我根据多年我救助孩子的经验,又通过在网上查找一些相关的知识,总结提炼印制了这么个联系卡。这上面有我写给家长的一段话,有案例,有“育儿歌”等等内容。现在家里孩子都比较少,都娇惯,但是咋样教育好,不是人人都知道。做这个卡片儿,一方面可以方便群众找我帮忙,另一方面,也是给家长们一个提醒。

【主持人】:您觉得这个联系卡管用吗?

【邹清林】:确实管用,家长也都挺欢迎的。还有的家长打电话给我,自己也没啥教育孩子的知识,看了这个卡上的提示,教育方法也多了,和孩子沟通也顺手了。

9月26日,图为本网访谈现场。陈竞超 摄

“他就是俺老百姓心中的好人!”

主持人】:做一件好事容易,难的是您已经坚持了24年。今后您有什么打算?

【邹清林】:不管是作为一个父亲,还是作为一名警察,我觉得我都有责任、有义务把这件事情一直做下去。所以只要是需要我帮助的孩子我一定会给予帮助,而且一帮到底、一做到底。而且,这些年,也不是我一个人在做这事儿,派出所的领导、同事,他们也都在支持我、帮助我,和我一起在做这个事情。还有我帮助过的一些孩子和家长,他们也在力所能及地和我一起帮助别人。

【谢青山】:是,我经常对大家说,象邹清林这样每救助个孩子,不只单单是救助了一个小孩,而是挽救了一个家庭。邹警长救助100多名孩子不图名、不图利,不图回报,他就是俺老百姓心中的好人!我也是受益人,也要做个传承人,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把好事一起做下去。

【邹清林】:确实是,有的时候,忙不过来的时候,经常是老谢主动跑过来,帮我把孩子送到家里。

【屈连文】:邹警长工作就是忙,执勤、巡视、检查走路办事都一路小跑,从早上6点多就到单位,到深夜才回家,成天早出晚归,跟长那似的。像邹警长这样不计得失、几十年如一日地帮助走失流浪儿童,我感到他不仅是在履行一个人民警察的职责,更是基于一种社会责任感!对这些孩子,多一份爱、多一份关心、多一份温暖,他就是我身边的“最美警察”!

【主持人】:的确,邹警长是一位充满责任感、公而忘私、对人民群众有着深厚感情的好警察。相信邹警长的这种精神,一定会使更多的人走上关爱他人、贡献社会的道路。

请点击查看本次访谈图文视频实录>>>>>

“最美警察”系列访谈:

“最美警察”访谈之十一:爱心铁警邹清林24年救助117名流浪儿童

“最美警察”系列访谈之十:攀枝花马路天使李惠川

“最美警察”系列访谈之九:火车轮下英勇救人的刘文森

“最美警察”系列访谈之八:“最美‘微’交 警”刘毅

“最美警察”系列访谈之七:“片警爸爸”龚辉

“最美警察”系列访谈之六:贵阳“最帅交 警”周科永

“最美警察”系列访谈之五:交 警“抱抱哥”陈忠林

“最美警察”系列访谈之四:“纵身一跳”勇士张斌松

“最美警察”系列访谈之三:武汉“追赃哥”王勇

“最美警察”系列访谈之二:85后“铁臂哥”惠淼

“最美警察”系列访谈之一:柔情“硬汉”黄国清的爱民心

爱心 铁警 邹清林 流浪儿童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