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警察故事>详细内容

警察故事

《警察与罪犯的协议》

来源:cctv 作者:未知 发布时间:2005-06-11 23:09:44 浏览次数: 【字体:

  主持人:3年前,珍珍还是一个14岁的女孩子,在武汉市一所中学上学,平常学习非常刻苦,门门功课都是100分,少数功课99分,你肯定想,这么优秀的家长怎么教育孩子的,我可以告诉你,这个孩子是个私生子,她没有爸爸,妈妈又是罪犯,已经被公安机关抓获,而且很有可能被判处死刑。就在孩子连饭都吃不上的时候,一个连自己都没想到的人出现了。

  解说:2002年9月,武汉市水上分局王家巷派出所副所长刘继平准备和一个叫珍珍的14岁女孩进行一次谈话,这个女孩是刘继平刚刚收养的一个初中女生。谈话前刘继平心里忐忑不安,这次谈话很可能让珍珍掉入绝望的深渊,因为珍珍的母亲龚文君可能要被判死刑,而正是刘继平亲手把龚文君送进监狱的。那么,龚文君是因为什么而犯罪?珍珍为什么又被抓她妈妈的警察收养呢?

  2002年5月2日以来,龚文君数次利用色相引诱,对出租车、摩的司机进行麻醉抢劫。此案很快被武汉警方侦破。

  2002年6月6日晚,王家巷派出所副所长刘继平带队在汉口一出租屋抓获麻醉抢劫犯罪嫌疑人龚文君,就在他们忙着搜查、取证的时候,突然,一个女孩引起了刘继平的注意。

  刘继平:突然我看见房间的一角有个小女孩在那儿写作业,很专心的样子。

  解说:当了16年警察的刘继平,从来没有见过哪个孩子遇到这种情况却如此镇定,他顿时对这个孩子产生了好奇,经过询问,才知道这个女孩名叫珍珍,14岁,在读初二,是龚文君的小女儿。当刘继平顺便问到她爸爸时,女孩深深地低头不语。

  刘继平:当时她,非常缓了一下地,然后看着我,摇头,当时抬头那个眼神一下给我印象非常深刻,非常像那个希望工程里面那个大眼睛照片,那种无助那种眼神特别强烈。

  解说:原来,这个女孩是在单亲家庭长大的。半个小时过后,刘继平他们已经搜查到了龚文君的所有罪证,他知道这次抓获龚文君,今后母女俩很难见面了,临走时,刘继平给了珍珍30元钱。

  刘继平:我说叔叔给你30块钱,你看看你先吃饭,上学,然后到你家里去,因为她跟我说她有外婆,有舅舅。

  解说:然而,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珍珍真的就那么镇定吗?

  珍珍:我又不是蛮镇定的,等他们走了之后我就哭了。


  解说:两天以后,案子有了进一步发展,刘继平带队再次来到龚文君的家搜查罪证。所见的一幕让他心酸。

  刘继平:当时这孩子趴在那个,斜靠在床上,坐在地上,口里喃喃自语,好像样子在背英语单词一样,非常虚弱无力的样子。

  解说:眼前的一幕让刘继平大吃一惊,看样子珍珍好像几天没有吃饭了,身体非常虚弱。和两天前判若两人,在刘继平的再三追问下,珍珍才道出事情的原委。

  刘继平:她当时跟我说,学校交资料费交了20块钱,第二天吃饭用4块钱,来回路费用了几块钱,剩下1块2,明天还上学搭车。

  解说:刘继平听到珍珍的一番话,心头一紧,眼睛都湿润了。珍珍热爱学习的精神,让刘继平很感动。他马上把珍珍带到了派出所,在派出所里,经过刘继平一番详细地了解,才觉得珍珍是个不简单的孩子。

  刘继平:物理、化学、历史、地理、都是100,只有少数几科是99分,都是100分,几个三好学生,奖状、证书。

  解说:为了不让母亲的事情影响珍珍,刘继平向龚文君要来了珍珍外婆家的地址。当晚,刘继平就把珍珍送到了外婆家。刘继平心里悬了几天的石头终于落下来了。

  随着侦察工作的深入,刘继平获悉龚文君在另外一个出租屋还藏有大量赃物,于是,迅速带人前去搜查。结果,他却意外地见到了珍珍。

  刘继平:看见这个珍珍非常弱小的身影,站在一个小板凳上,在晾晒衣服,往铁丝上搭衣服,那床上,房间里的床上,密密麻麻的书,试卷。

  解说:此时的刘继平怎么也想不通,他已经把珍珍送到了外婆家,怎么她又出现在这个地方,这其中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刘继平:她说,舅舅说家里房子小,住不下,先到这里住。

  外婆:我儿子家里本来一室一厅,也是住不下,她的妈妈租的房子,房子还没满期。

  解说:刘继平不相信这是拒绝珍珍在家居住的理由,怎么想都有点不近人情。他从珍珍的眼神里看到了一种绝望和无奈。他的直觉告诉自己,这个女孩快要出事了。刘继平再次把珍珍带回派出所,当他把珍珍的情况如实告诉龚文君时,龚文君的情绪变得异常激动。

  龚文君:我最担心的就是我的姑娘,当时我什么都不想,我一心想死。

  刘继平:她当时的样子非常地伤心,怎么劝也劝不住,当时我们3、4个民警把她围住了,不让她动。

  解说:与此同时,刘继平的心里也乱成了一团麻,他反反复复劝了龚文君一个小时了,该想的办法都想了,可还是没有更好的办法安置珍珍,一边是一个即将走投无路的孩子,一边是一位绝望的母亲,他该怎么办?就在这个紧急的状况下,刘继平突然做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决定。

  刘继平:我说这样,你看这孩子我来照顾怎么样。

  解说:此时,龚文君自知罪孽深重,没有出去的一天了,而她曾经引以为豪的女儿如今却也落得无人收留、照管的凄惨境地,她无颜再苟活人世。但是听到刘继平一说这话,她立即停止了哭闹,突然安静了下来。

  刘继平:慢慢地看着我,那种很迟疑,很怀疑的那种眼光,然后挑衅的语气,这样,你照顾可以,我们签个东西,写个协议什么。

  龚文君:我根本不相信这个是事实,我只是觉得会不会,想要我配合他们办案,当时我只是这种想法。

  刘继平:她反应很快,眼神瞄着我,一直咄咄逼人,她又说一句,什么哪有这么好的事,自找麻烦。

  解说:令刘继平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龚文君居然会提出签监护协议。但是事发紧急,刘继平没有来得及多想就迅速做出了惊人举动。

  刘继平:我说你别说,我马上签。

  解说:为避免珍珍和龚文君发生意外,情急之下,刘继平起草了这份协议,协议内容是:刘继平负责抚养珍珍到她大学毕业,直至找到工作能独立生活为止。然而,签完协议,刘继平却发现龚文君的表情有点怪怪的。

  刘继平:她当时慢慢地把协议往怀里揣,然后缓缓地看着我说,我到哪儿都带着,我到死都带着。

  解说:这份特殊的监护协议,龚文君一时还不能相信,就连珍珍的外婆知道这件事以后也不相信刘继平能坚守这个承诺。

  外婆:我说不经过一段的时间我是不相信的,我为什么不相信,因为我的姑娘是犯人,犯了法,怎么会收留我的外孙呢,怎么会收留珍珍呢,不可能的事情,我不相信。

  解说:在珍珍的家人看来,刘继平即便签下了这份协议,也不可能抚养珍珍。但是在刘继平的心里,他是铁定了心要做好这件事情。

  刘继平:我当时在想,如果我们警察执法本身破了一个案子,抓住了一个嫌疑人,却让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甚至流落街头,甚至半途而废,我觉得那不是我们执法的宗旨。


  解说:与此同时,派出所里的同事也为刘继平的这个决定担心。

  同事王:你有没有这个能力,在经济上能不能承受地了,还有就是你救助这个小孩,会不会故意地在这个过程中对你进行刁难。

  主持人:一个14岁的女孩,眼看着警察把妈妈从家里带走,还能表现得那么平静,显然珍珍对警察的突然出现并不感到意外,然而,珍珍的眼神说明了一切,就是这个眼神,而且,珍珍的眼神比它要复杂得多,刘继平曾经和它三次对视。刘继平承诺要抚养珍珍,因为他不想因为惩罚了一个罪犯,就让社会上多了一个流落街头的孩子。从龚文君慢慢把协议放到怀里这个细节,我们都能感到这份承诺的份量。

  解说:从2002年6月11日起,刘继平就把珍珍接回家居住。但是刘继平并不符合成为监护人的条件,他才33岁,刚刚离婚。而珍珍14岁,过两年就成大姑娘了。况且他的工作也很繁忙,自己的儿子都照顾不了,怎么能照顾珍珍?无奈之下,他只好让自己的姐姐来照顾珍珍。对刘继平收养女儿这件事,姐姐很是担心。

  刘继平的姐姐:说实话我弟弟的小孩,他自己的儿子上寄宿学校,身体非常不好,那个鞋子破了一个大洞他都没有时间照顾他。

  解说:珍珍住进刘继平家不久,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摆在了刘继平的面前,他自己是一个不完整的家庭,无法给珍珍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姐姐照顾珍珍也只是一时应急,此时,他不得不重新考虑珍珍的照顾问题。

  刘继平:我当时想着能不能通过媒体,登报,征集爱心家庭,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庭氛围亲情的关爱

  2002年6月13日,当地多家报纸相继推出相关报道。数日中,上百名读者打电话咨询,有不少人表达了想收养珍珍的意愿。经过层层筛选,不久,刘继平就从100多名读者里选择了一个军人家庭,军事经济学院的李建华家。

  李:(女儿)毛毛看了之后,含着泪对我说,说爸爸你看看这篇文章,咱们是不是能把这个姐姐接到我们家,跟我一块儿学习,生活,保证她正常的学习不让她辍学。

  解说:刘继平之所以要选择李建华家,是因为他们家的女儿毛毛和珍珍一样,都是初中二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也非常好,珍珍到这个家,就会很快适应这个家庭的氛围。尤其是毛毛对珍珍的遭遇也很关心。

  毛毛:我觉得她不应该,就是说被她家里的这些环境所影响,我觉得她也应该可以有一个正常的环境去成长。

  刘继平:我当时就想,这个军人家庭能够培养这么一个有爱心的孩子,而这个孩子提出来要把这个姐姐接到家里来,我说如果把珍珍安顿到这个家里,我觉得就非常妥善。

  解说:经过几次见面接触,珍珍开始改口称李建华为舅舅。不久,珍珍就搬到了舅舅李建华的家中。随着刘继平和李建华交往日久,刘继平越发感觉自己当初的判断是正确的。

  正当刘继平为给珍珍找了一个合适的家庭而松了一口气时,一个难题摆在了他的面前,2002年9月份,龚文君的案子已经到了起诉阶段,几个月来,刘继平一直不希望龚文君的案子带给珍珍更多的压力,但现在他不得不告诉珍珍她的母亲有可能被判死刑。

  刘继平:我就说你妈妈这个罪行很重,有可能判死刑,我说你对这个事怎么看,当时这孩子听了以后看着我,她说我不会想什么的,我都听叔叔的,当时我哇地一下如释重负,紧张了一个的月的石头,心里悬着的石头掉下来了。

  解说:2002年12份,龚文君被武汉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无期徒刑,进了武汉女子监狱。正在刘继平为这件事感到如释重负时,又一个难题摆在了刘继平的面前,由于舅舅李建华的爱人要去外地工作,女儿毛毛也进了寄宿学校,李建华照顾珍珍已经很不现实,于是,刘继平和李建华商量,在珍珍的学校附近租一间房子,并把珍珍的外婆接过来,生活上的费用依然有刘继平和李建华承担。

  在抚养珍珍的这几年,刘继平在忙自己工作的同时,几乎付出了全部的力量来照顾珍珍,因为他的这种爱心,最终获得了家人以及同事的理解和支持。

  所长:逢年过节就把小孩接到我们所里过个年,给他关心,让这个小孩感觉到派出所就是他的家。

  刘继平:他们的支持和鼓励,一直是我这三年来做好这件事的最大的精神动力。

  解说:2003年6月,珍珍不负众望,考上了武汉市一所重点高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更让刘继平想不到的却是龚文君的变化。

  刘继平:一封一封信写的内容,让我觉得她内心的转变,可以说触及灵魂,脱胎换骨。

  龚文君:一种满感激,觉得那个世界好像真的变美,不像我想象得那么灰暗,那么坏一样,那种心态下写的。

  解说:在信中,龚文君写到,她要把劳改期间挣的零用钱全部捐献给希望工程,刘继平没想到像龚文君这样为了赚钱不择手段的人,竟然能把自己的零用钱捐出来。

  龚文君:我要改好,我要重新做人。

  刘继平:能让一个这么顽固不化的一个人,受过法律多次打击的人,仇视社会的人,能够思想上有这么大灵魂的一个转变和触动,是意料之外的惊喜。

  解说:当初,刘继平和龚文君签下这份协议时,他也没有想到,这份协议竟然挽救了两个人,这使他感到很欣慰,同时他更加希望珍珍今后的道路上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珍珍:对刘叔叔啊,已经变得很自然了,关系不再像一开始那么,感觉好尴尬的样子。

  刘继平:我最希望这个孩子经过几年稳定的学习和生活,能够最终学有所成,总的来说,成材固然可喜成人最重要,我希望他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主持人:龚文君在给刘继平的信中,曾写道:遇见您是我今生最大的幸运与感动,是您让我在悲惨的命运中露出倾心的微笑,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也会像刘所长一样用一颗善良、宽容、充满爱心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件事、每一个人。我们可以说刘继平一下子拯救了两个人。警察是干什么的,惩治犯罪,可是犯罪不是单靠惩治就能消除的,一个好警察非常明白这个道理,刘继平就明白。而且,他证明了这一点。
警察故事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