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第一代警察卢朝顺耄耋之年撰书稿 人民卫士不了情
在汝州市公安局刑侦大队后面的小巷里,住着一位衣着朴素的老人,耄耋之年的他步履蹒跚,但一双眼睛炯炯有神,满是智慧和干练。他就是曾被公安部授予“人民警察蓝盾勋章”、曾任原临汝县公安局副局长的共和国的第一代人民警察卢朝顺。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81岁高龄的他退而不休,撰写出一部6万余字的《痕迹破案案例精选》书稿。
11月28日,记者慕名来到了卢老家中。
一张床、一把靠椅、一张书桌……日常生活所需的几件家具摆在15平方米的房间内,简单却整洁有序。
见到记者,卢老兴奋地抱出一大堆荣誉证书:1991年被公安部授予“人民警察蓝盾勋章”;1993年被汝州市授予“人民好卫士”称号;1994年晋升为刑事科学技术痕迹检验工程师……
卢老虽年迈腿脚有些毛病,但耳聪目明、思维流畅。
随着他对往事的回忆,记者走进了他通过痕检屡破要案的传奇人生。
1950年2月,时年20岁的卢朝顺参加了公安工作,任派出所户籍民警。1956年,他被派往位于沈阳的公安部第一人民警察干部学校(现中国刑警学院)学习痕迹检验,成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痕迹检验专业技术人员。1973年,任原临汝县公安局副局长。1990年光荣退休。
从警40年间,卢朝顺凭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和对公安事业的执著,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发挥他那高超的痕迹检验技术,直接破获刑事案件500余起,参与破案1500余起。
“我用冰雪融水混合石膏粉的方法,成功提取犯罪嫌疑人雪地脚迹,破获一起重大盗窃案;通过步法追踪,模拟现场试验,锁定了抢劫案犯罪嫌疑人……”卢老自豪地说,像这样的案例很多,经过整理后,他都写在了《痕迹破案案例精选》书稿中。
在卢老的书桌上,记者看到了这本近百页的书稿,他侦破刑事案件的创新思路、专业技巧、务实作风在书稿里一览无余。书稿6万余字,精心收录了26个他参与破获的经典案例,每个案例后还附有他撰写的案例启示和相关图片。
“你可能不知道,这本书稿可谓经历坎坷啊!”老人告诉记者,为把自己的痕迹专业经验留给后人,8年前,他伏案提笔,撰写书稿。书稿即将完成之时,由于意外摔伤致右腿伤残,计划暂时搁浅,这令他一直耿耿于怀。今年3月初,汝州市青年教师许鹏坡无意间发现了他的书稿,感动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精神,与另外一位热心老人桂留兴携手,帮助其整理材料,终于编撰成书。
据介绍,卢朝顺从事公安工作40载,为人正直,两袖清风,现在每月退休工资1600多元,住的仍是汝州市公安局刑侦大队的公房。由于老伴儿没有退休金,身体又不好,老人出书有些力不从心。“在党和国家的培养下,我积累了一点儿痕迹检验方面的刑侦经验。由于文化水平有限,虽然竭尽全力,书稿仍难免有不妥之处,多亏大家都来帮助改进,我想早日让书稿出版与读者见面,让它发挥应有的作用!”临别,卢老动情地说。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