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出凶手破大案
这个姚殿义就是唐山市公安局刑警支队一名刑警,是警方模拟画像专家。在我国警界,模拟画像方面有“南张北姚”的说法,“南张”是指上海市警方模拟画像专家张欣,他曾参与侦破不少大案要案,“北姚”指的就是唐山的这位姚殿义。不久前,记者采访了姚本人和一些警方人士,了解到姚殿义的一些故事片断。
7年后被验证的一次模拟画像
初次相见,姚殿义没有一丝名人常有的架子,说话有些慢,带着一些唐山方言的味道,非常随和。他1981年从省公安学校(现在省警察学院)毕业后,分配到唐山警方。1985年他调换岗位,从事“刑事技术情报资料”工作,开始涉猎模拟画像的研究和使用。当时,模拟画像还没有现在这么受重视,画像效果即使很好也不一定派上用场,这给他印象最深的是震动全国的刘辉案。
那是1987年11月至1988年10月,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唐山市先后发生4起杀害民警和群众、抢劫枪支和银行的特大劫案。歹徒杀死、杀伤7人,其中公安民警3人,抢走五四式手枪2支,现金4.5万元。此案性质恶劣、案情复杂、影响很大,是建国以来唐山罕见的涉枪案。歹徒持枪杀人抢劫银行后,紧张的侦破工作又陷入僵局。
案发前一周内,一位老大娘从她居住的一层楼房窗内经常看到,一个可疑的男子在她的窗前(被劫银行现场)转,案发以后不见这个人了。可疑男子给老大娘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当时,姚殿义出于对目击者的保护,秘密对她进行了访问,并进行了模拟画像。
根据目击者的口头描述,完成模拟画像后,由于画像的准确程度很高,老大娘对他做出的画像感到紧张和害怕。不久,办案民警反映画像像专案组成员刘辉,当时也在场的刘辉看了看画像,还指着自己“风趣”地说:“就照着我摸(指排查)。”当时,模拟画像并不受重视,没有人把凶手与办案民警刘辉联系起来。警方在案发几年后费尽周折,始终没有抓获凶手。
令人震惊的是,这个杀害数名民警的特大系列案在7年后告破,真正的凶手竟然真的是刘辉。当时警方组成专案组破案,没有想到凶手就是专案组的成员。实际上,当时发案现场曾获得足迹和鞋底花纹,模拟画像又有了反馈信息,这种情况下只要让目击者秘密辨认,案件的侦查进程极有可能改变。
按图索骥寻找“5·13加油站劫案”真凶
“三十七八岁男子、肤黑、留寸发、较长、眉毛浓稍上扬、留胡须黑不密、颧骨稍高、眼窝有一点深、下巴稍突、腮下塌。”
普通的人看到这些相貌信息,无法画出具有这些特征的人,甚至难以形成完整的相貌。姚殿义看到后,却用他手中的笔画出一个男人的面部,民警拿着这张画像去摸排,顺利找出系列劫案的真凶。
那是2001年5月13日,邢台南和县一个加油站发生枪击案,两名工作人员被枪杀,歹徒实施抢劫一无所获,丢下两具尸体逃之夭夭。接着,邢台周边各县的路边加油站连连遭劫,歹徒在这一系列抢劫案中共杀死9人,杀伤10余人,抢劫现金2万余元,当地一时间闹得人心惶惶。省公安厅刑侦局和邢台警方在侦查中了解到,“5·13”加油站劫案的前一天,有一名男子骑一辆摩托车驮带另一男子,曾向距发案地不远的一家农户要水喝。警方判断,这两名男子很可能是先踩点后作案的凶手。为迅速破获这起棘手的特大持枪杀人抢劫案,省公安厅刑侦局决定利用模拟画像协助破案。
目击者是一位20多岁的姑娘,受过中等教育。与姚殿义交谈时,这位姑娘的态度积极,有较强的认知力。当她叙述到陌生人要水喝的情节时,姚殿义随机插入关于外貌、肤色的问题,得到充分的描述。一个多小时以后,姚殿义的画笔开始在纸上勾勒,将一个具有年龄三十七八岁、肤黑、留寸发等特征的嫌疑人画出来。画像随后进行了修改,直到目击者认为满意为止。
之后,邢台警方迅速将画像复印下发到参战刑警手中,在邢台展开拉网式的大排查。不久,邢台内丘传来一条消息,刑警手拿模拟画像在某村走访时,有许多村民不约而同地说:“这人好像我们村的武二发”。据此,邢台办案民警调查武二发及其结交人员,侦破这一系列持枪抢劫大案,武二发正是主犯。
姚殿义介绍,模拟画像要具备一定的条件,这就是案件发生后发现有目击者。如果条件具备,警方应及时到位取得案件声、像的第一手资料,避免因时间过长造成其印象减弱、歪曲或丧失。
他十几年画过700多次模拟画像
一年春天,唐山市两家医院发生同样的案件:歹徒进入病房入室强奸、抢劫。姚殿义进行模拟画像时,第一案件的目击者描述很清楚,画像反复修改到目击者提不出任何意见。然后,民警将模拟画像与其他照片资料放在一起,第二起案件的受害人很快挑出模拟画像,有点惊奇地说:“你们有他的照片?”当时姚殿义一阵兴奋,说明这人很像歹徒。经过再次修改,受害者肯定地说:这张“照片”很像,有九成以上,就按这张“照片”找犯罪分子准行。很快,歹徒落入法网。
十几年来,姚殿义已为700余起案件作了较为全面的模拟画像,在破案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有的对破案起了决定性作用。模拟画像的作用日益明显,这项工作也日益受到重视。1998年前,姚殿义主要是手工素描画像,从每年20余起案件到40余起案件,1998年,姚殿义开始使用电脑工具,每年模拟画像达到60余起案件,这标志着刑侦部门对模拟画像工作的肯定。
采访时,姚殿义向记者演示了一次电脑模拟画像。他的电脑里存有各种类形的面部图像,仅脸型就有方脸、圆脸、瓜子脸、菱形脸等。他根据目击者的描述,先找出一个类似的面部图像,然后再一点点修改,鼻子若短,可一点点加长,眼睛太小,可一点点变大。这样,姚殿义便画出一个完整的模拟画像,比过去的办法更方便更准确。
姚殿义的模拟画像受到省公安厅的高度重视,全省发生大案要案后,如果有目击者、受害人,具备模拟画像的条件,姚殿义往往被指派前去画像,协助破案。他不仅“画”遍全省各地,而且还到天津、北京、内蒙古等地模拟画像。
2003年发生在藁城的系列抢劫杀人案,是姚殿义模拟画像的另一个重要案例。当时春节刚过,从正月初三到正月十六,藁城市发生杀人、抢劫、奸尸杀死11人的恶性大案,震惊省城,被列为公安部督办案件。省公安厅领导协同石家庄市公安局和藁城市公安局三级办案。姚殿义被指派进行模拟画像。
农历正月十六日凌晨,歹徒将店主一家五口杀害后逃跑,店主家的4名邻居、亲戚对歹徒有一定印象。目击者之一是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老人反映歹徒“瘦长脸,戴一顶四周有檐儿的尼子帽,眼睛被帽檐灯影遮着看不清,下巴是尖的。”目击者之二是一位不到40岁的女士,她反映嫌疑人“戴一顶线帽有沿儿,有时帽檐拉下来盖耳朵,个头不高、较瘦,模样说不出来,没印象了”。目击者之三是一名12岁的小学四年级的女孩,她反映歹徒“脸比较瘦,上宽下窄,不太长,颧骨下有窝,两边脸上长满粉刺挤了以后形成的坑”。
姚殿义做好模拟画像后,破案指挥部对画像十分重视,照着画像的样子进行摸排。民警通过这个画像和案件的其他信息,在石家庄市区一家保洁公司找到了歹徒刘井仁,破获系列杀人案。
他要将模拟画像理论贡献给社会
姚殿义不仅从事模拟画像的应用,还深入研究有关理论,他目前在潜心写一本有关模拟画像的理论著作,将自己的经验、理论奉献给更多的人。
记忆的变化和遗忘是有规律的,有时候“简略、概括”,不太重要的细节趋于消失;有时“完整、合理”,比原识记图形更理想化;有时“详细、具体”,与简略概括相反增加了没有的细节;有时则“夸张、突出”,把原来识记图像的某些特点突出、夸大。姚殿义认为,这就要求画像者耐心启发目击者,从每个细节着手画像,如:脸型的长短胖瘦、五官的比例、发型的样式和额头、颧骨、两腮、下巴的形状,然后是五官的形状、大小、比例。
姚殿义分析,如果把取得案犯相貌信息的过程分成步骤,第一步应是整体特征,第二步是将脸庞的胖瘦结构、眉毛、眼睛、鼻子、嘴等局部特征进行组合、修改和掌握。第三步是,如果此人相貌有特殊特征,要细致地去描绘,得出的模拟画像和此人相貌会更加接近准确,特征掌握越多,个性程度越强,对破案的利用价值就越高。
画像的应用途径越来越广泛。一般情况下,警方将画像及其评估情况及时通报,使办案民警了解画像信息,以便应用。有时,模拟画像的部署范围还将扩大,画像分发到各基层保卫部门,要求他们日常工作中注意发现与画像接近的嫌疑人。除了这两条主要途径,其他的办法有通缉、通报和新闻媒体发布,这是利用信息广泛发动群众的极好形式。在有利于案件侦破的前提下,模拟画像信息的广泛发布,就是充分利用相貌信息,广泛搜集信息,对破案有格外重要的意义。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