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营建功 女警和男警一样行
她们有盈盈笑意,亦有铮铮铁骨;有铁警风范,亦有慈母情怀。她们是河南八万公安民警队伍的另一半,她们用青春、心智和汗水撑起了公安事业的半边天。她们的每一个侧面都值得我们用心凝视,每一声心语都值得人们驻足聆听。然而她们的独特魅力,绝不应该止于“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前后的短暂关注。快听,警花绽放的声音。
背负着与男警同样的使命
郭锦艳,现任郑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九大队大队长。该大队是目前全国惟一的一支成建制的女警大队,现有女警63名,平均年龄26岁左右。九大队先后被授于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全省公安系统优秀基层单位、全省十佳交警队、省级文明单位、河南省规范执法示范单位。全大队女警先后有六人立功、五人获全省优秀人民警察称号、两人获市级“三八”红旗手、两人获市“五一”劳动奖章。郭锦艳被誉为交警警花的“花王”。
几年前,大队组建之初,几乎全是刚刚走出校门就直接进入警营的小姑娘,有人说我们是一种点缀,甚至说是摆设。面对纷繁复杂的交通管理工作和某些群众的误解,我们彷徨过,奋斗过,笑过,也哭过,在公安工作血与火的洗礼中,我们撑了下来,经过风吹雨打,脱去了稚气,藏起了娇嫩,不断地成熟。寒暑易节,日月轮回,我们这些“警花”非但没有枯萎、凋零,反而根深叶茂,茁壮成长,柔情似水却又坚韧不拔,成为绿城街头滚滚车流中的独特风景。
至今,大队建队已走过了9个年头,三千多个日日夜夜、风霜雪雨,女警们用坚强和巾帼不让须眉的奋斗精神,书写了女交警的辉煌篇章,获得了大量的荣誉和赞扬。
值此“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来临之际,我很想向战斗在全国公安战线的女警们说几句心里话:背负着和男警同样的使命,我们能顶起半边天,决不会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让国花之都的窗口靓起来
洛阳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的民警李宇红、乌明瑜、牛竞、谢玉清、吉枫被誉为“五朵金花”。连续十年,该处荣膺河南省出入境管理先进集体,先后被洛阳市评为“巾帼文明示范岗”、“三八红旗集体”,办证大厅多名民警被评为“河南省优秀人民警察”。
面对形形色色的申请人,我一视同仁,坚持原则,不徇私情。30年了,有人问我累吗,我说:“虽然都是女同志,但咱们不能示弱,任长霞不也是女同志吗?”多年来我从未因为家事请过一天假,姐妹们心里有啥疙瘩也愿意向我倾诉,处里的许多女民警幸福地找到另一半,都是我搭桥引线的;平时只要有疑难问题大家都会问我。我叫李宇红,今年53岁,是洛阳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的老大姐,大家称我为“金牌教官”。
明眸善睐,服务热情,是大家对我的赞誉。2007年农历正月初三,洛阳籍赴美务工人员张某在美遭劫身亡,家属要尽快赴美料理后事,接到通知后,我放弃休假,在半小时内就办结了所有手续;洛阳籍学生张智留学期间发生火灾,其护照被烧毁,我加急为其办理了手续……我叫乌明瑜,6年来,共接待群众咨询23万余人次,受理护照、通行证申请近6万余份,无一差错,被誉为“业务标兵”。
我叫牛竞,不张扬、善于观察是我的特点。一次,一个40多岁的欧洲人带着“妻子”和3个“孩子”来到大厅要求换护照,我细心观察身份证照和取证照,终于发现了破绽,后经案件科的人员审讯,堵住了一起弄虚作假、骗取假护照的违法行为。业余时间我整理撰写了《浅析双重户籍办理出国(境)证件》等调研文章。6年来靠自己扎实的业务功底成功堵查18起涉及24人的双重户籍问题,被誉为五姐妹中的“堵查专家”。
谢玉清: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我作为洛阳公安的惟一代表抽调至北京参加奥运安保工作。奥运期间,我一人身兼数职,白天热情为前来的外宾办理临时住宿登记和出入境证件咨询,夜晚同其他民警一起参加派出所辖区治安巡逻,并参加了奥运会火炬传递、自行车公路赛、马拉松比赛演练以及各国领导人的安保任务。遇到突发涉外案件,随时承担起案件中所有的语言翻译工作。我是幸运的,由于完成任务出色,我成为了洛阳联系北京奥运的“安保使者”。
我叫吉枫,做的工作叫“报备”,守护着出入境流程的最后一道闸门。有一次,一个申请人刚刚办理了一本护照离去,我就收到了辽宁省丹东市出入境管理部门发来的关于此人的法定不准出境人员通知书,我一方面向上级报告,一方面协同案件组人员寻找此人,最终将其抓捕归案。到目前为至,我共报备了洛阳市国家工作人员77998人,其中法定不准出境人员1408人,阻止了508名国家工作人员未出具意见和26名法定不准出境人员的出国申请。
在警察这个偏于男性的职业中,我们坚定着自己的理想与信念,用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智慧坚守着古都的大门,亮化古都的窗口。
一名女片警的幸福生活
郭爱玲,37岁,濮阳市公安局华龙分局人民路派出所波头集社区民警。她扎根社区,深入群众,总结出“望、闻、问、切”工作法,受到了各级领导和群众的好评。她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消防管理工作先进个人”,被市公安局评为“优秀社区民警”,被省公安厅评为“全省优秀人民警察”,2009年被省妇联、省公安厅评为“河南省公安系统优秀女民警”。
片警工作之繁杂、任务之繁重、事情之具体是出了名的。作为一名女片警,无奈的感伤在脸上,幸福的眼泪在心上。
有一次,我在社区走访中听说,波头集任春娥等11户村民准备到市政府上访,我立即到11户居民家中了解情况,苦口婆心地劝说他们。接着,我又找村委会干部讲明情况,引起了他们的高度重视。经过多方协商,事情终于得到圆满解决,有效避免了一起集体上访事件的发生。从此,这11户村民与我建立了密切关系,其中9人已成为我的信息员。
辖区困难户管素美一家早年因“农转非”报户口时遭家族反对,一对双胞胎就只报了一个儿子于杰的户口,两个儿子合用一个人的户籍,2006年孩子中考需要身份证时,可把管素美给难住了。我知道后,多次到社区居委会了解情况,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查,几经周折,终于为管素美的长子于彬办理了户口。我又主动到学校说明情况,帮助于彬变更了学籍档案。2006年8月份,两个孩子都顺利考上了市重点高中。管素美感动得直流泪,逢人就说:“爱玲跑前跑后的,帮了俺家这么大的忙,连一口水也没喝过俺的,真是比自己的亲姊妹还亲哩。”
对群众的赞美我很满足,但是,对女儿和丈夫我却深深感到有愧。幸福、无奈、辛酸、歉疚常常交织在我心中。但是,既然穿上了这身警服,就要对得起百姓的信任,不辜负群众的期望。
如今我在社区已干了整整五年,虽然没有感天动地的事情、没有可歌可泣的壮举,但我不后悔。因为,现在我每到居民家中大家都拉住我让吃饭,走在市场上商户也都热情地和我打招呼,每逢过节我都会收到来自居民、商户的短信问候,这点点滴滴的温暖,让我感觉到很充实、很幸福、很自豪!
青春无悔 热爱无境
李华敏,40岁,邓州市公安局刑警大队副大队长兼刑事科学技术室主任。曾荣获全省劳动模范、全省优秀人民警察、全省十大杰出女民警、2009感动南阳十大新闻人物等荣誉称号,多次荣立个人三等功。她所带领的刑事科学技术室成为全国一级示范技术室,她被誉为警营女“宋慈”。
1990年7月,从洛阳医专毕业的我被分配到邓州市公安局刑警大队担任法医,当时的我只是迷恋于运用医学知识破译另一个世界的神秘,熟料这一干竟是20个年头。
法医是刑侦“尖兵”,寻找的是蛛丝马迹。2008年8月28日,邓州市裴营乡玉米地发现一无名男尸。案发时间正值酷暑,尸体已高度腐败,蛆蝇围绕,令人作呕。我顾不得环境的恶劣,直接和尸体进行着无言的对话。我从找蛆虫、蛹壳入手,推断出死亡时间是七天左右。尸体已面目全非,无法辨认面部特征,为了尽快查找尸源,我把自己关在解剖室内,通过两个不眠之夜的细致查找,终于在死者的裤腰后面,发现了一块小布片,布片上写着一个干洗店的名字。随后通过排查邓州市内所有洗衣店,死者身份的迷雾被层层剥开,案件迅速破获了,并带破了北京一起多年未破的积案。
仅2004年以来,我就勘查案件现场710次,物证化验504例,参加活体检验5300余人次,参与尸体检验500余例,通过技术手段侦破有重大影响的案件120起,其中侦破命案50起。
回首20年来的风风雨雨,我感慨万千。然而,对于女法医来说,真正的困难和挑战还不完全是工作的艰辛。记得我第一次到男朋友家,当他家人知道我的工作以后,吃饭的时候左阻右挡不让我碰别人用的碗筷。我饭后想帮忙洗刷,也得不到进厨房的机会,最终我无奈地和男友分了手。
为人妻为人母后,我的挑战更加严峻。丈夫长期在外地工作,公婆又瘫痪在床,做家务、带孩子等生活担子都落在了我肩上。记得1994年12月的一个深夜,风雪交加,我正带着不满周岁的孩子到医院看病,突然接到赵集镇发生命案的通知,没有多想,我用大衣包了孩子,赶往百里外的现场。由于风大雪急、道路泥泞,晴天不到1个小时的路程,居然走了近3个小时,更严重的是在距现场还有4公里时,前面已再无行车之路。我只好把发着烧、哭闹不止的孩子托司机师傅在车内照看,然后挽起裤腿,和战友们一起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前赶去。听着身后孩子的哭声一点点飘远,我的心像刀割一样难受。
为此,我也曾经犹豫过、退缩过,但是,每当听到被害人亲属们那撕心裂肺的哭声,每当看到残不忍睹的杀人现场,每当我用自己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克服种种障碍,为破案找出证据,把凶手绳之以法,群众向我投来赞许和钦佩的目光时,我发现:我已经深深地爱上了法医这个职业。( 刘 波 张占书)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