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警察故事>详细内容

警察故事

云贵交界乌蒙高原的四大名捕传奇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曹勇 吴畏 发布时间:2010-10-22 18:00:39 浏览次数: 【字体:

 

名捕“捕头”———44岁的王俊卿,名列全国“我最喜爱的十大人民警察”候选人之一。但他和他的弟兄们也会时刻想到,哪一天“壮烈”了,自己的事迹或许要被别人在英模会上报告。目前,中国平均每天有1名警察殉职。四大名捕的故事,或许会让你对中国基层警察有一个新的认识。

云贵交界乌蒙高原的四大名捕传奇

四大名捕最新班底 李益伦/书法吴畏/摄向春/制图

■凭借出色的追逃术,“四大名捕”6年让上千逃犯落入法网,其中包括比邱兴华更狠的角色

■出击“猎物”时,他们崇尚猛虎的风格;缉拿成功后,他们“以人为本”———为逃犯擦屁股

一个比邱兴华更凶狠的角色

穿着20多公斤的防弹衣,倾盆大雨中,4名警察荷枪实弹,在悬崖边的树林里埋伏了两天两夜。他们在守候一个极其危险、狡猾的逃犯———周二全。

这是一个比近日连杀10人的邱兴华更凶狠的角色。1990年,周二全成功越狱,此后连夺12命,伤24人,抢走几十个孩子换钱花,并强暴了近百名妇女。

而埋伏的警察,就是后来被称作“四大名捕”的贵州威宁县公安局刑侦大队追捕中队的4名队员——王俊卿、陈文光、张美德、赵强,他们专门负责追捕逃犯。

“周二全制造了一个无人寨。”贵州威宁县东风派出所联防员罗招举,指着各罗窝寨说。

今年8月,本报记者走进了这个无人寨。面对一处失去房顶的废屋,罗招举脸上的肌肉扭曲起来———1998年的一个夜晚,周二全用杀猪刀捅死了主人杨兴华夫妇及两个儿子。起因是杨妻貌美,周二全要强行将其带走,而杨家人不从。

“周二全作案后,被我伯父撞见。结果他把我伯父也捅死,移尸到这里。”罗招举指着门后的角落说。

杨家右侧50米是一户崔姓人家,也被周二全灭门。寨子里的另外4户举家外逃。

周二全常身背火枪、长砍刀、杀猪刀在各村寨出入,要吃要喝。东风镇刘、张两家人对周二全切齿痛恨。周二全曾多次当着一家老小的面,强奸他们的妻子、儿媳。更惨的是杨二保,一天夜里周二全把他从被窝里拎出,强奸了他的妻子,至天亮又强奸了他16岁的女儿,杨二保活活气死。

当地人说,这个恶魔让负责税收、计生的官员都不敢开展日常工作,周二全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一方的社会安定”。自1992年起,公安部、贵州省公安厅每年都将其列为重点抓捕对象,威宁、毕节及附近六盘水、昭通等地,先后出动了数千警力抓捕。

云贵交界乌蒙高原的四大名捕传奇

抓捕周二全(图中)让四大名捕一战成名。图左为张美德,图右为陈文光吴畏/图

但大规模的行动每次都失败了。在当地人的描述中,周二全身长一米八五,力举500斤,能像豹子般在山间奔跑。此人身上、脸上长满浓密毛发,外号“毛公牛”。

被追捕的周二全恶上加恶,只要怀疑有人给公安提供线索,他一律不留活口。1992年5月,采拖村村民邓运光和警察打了个招呼,就被砍死在家中,死者还包括他8岁的儿子。

云、贵、川三地警方再次调兵围捕,但周二全消失了。

冒死扑倒“毛公牛”

每年7月起,大雾就会锁定乌蒙群山。这为逃亡者创造了极好的条件———30米外,你根本辨别不出人影。

1999年10月,威宁县公安局追捕中队成立半年后,正式接手周二全案。这时,他们还没有拿到凶手的照片,他们在云贵数十分县市穿梭,艰难的收集证据。

“最大的困难是我们不敢进村,”王俊卿说,“怕给老百姓带来杀身之祸。”

他们从2000多条线索中筛选出一个最有价值的线索,要向某村民求证,对方死活不开门。为此,抓捕中队在雨里往返10多次,执著的精神终于感动了村民。

村民提供的这条线索把周二全锁定在云南宣威鸡公山。6年前,由于警方的全力追捕,周二全跑到此地,化名金碧义。逃走前,他还掳走了威宁的一名已婚妇女。1999年,那个被迫成为“压寨夫人”的女子生下了一男两女。

“捕快”们决定在周二全的必经之路——母鸡沟设伏。1999年11月18日晚,天空终于放晴,星光下,一个粗壮的身影走了过来。

“捕头”———追捕中队长王俊卿,起身拦住了这个人。王俊卿怀疑这人身上装着炸药,伸手去摸,碰到了一根断指。

手上有根断指是周二全的身体特征。中队长断定,此人正是杀人强奸狂魔周二全。

王俊卿一把抱住他,张美德等听到动静,马上扑了上来。

中队长抱着周二全摔倒在地,“毛公牛”猛地挣脱,从怀里抽出杀猪刀。生死关头,王俊卿抓住了对方的下阴。此时,张美德扑了上来,抓住周二全的胳膊;陈文光和赵强扑上来,每人按住周二全的一条腿。

王俊卿腾出右拳,猛击周二全的头部,打歪了他的鼻梁;张美德用膝盖将其肋骨顶断了两根。陈文光则掏出手枪,朝他的脚踝射击。

搏斗持续了40分钟,双方几次滚到悬崖边。力大无穷的“毛公牛”几次甩脱对手,但抓捕中队———加上当地警官李彪强等3人,最后全部压在周二全身上,终于将其制服。

四大名捕

他们体会到了“一战成名”的快感。这4个身怀绝技的警察,让当地人联想到一部武侠小说———《四大名捕》。

威宁,是乌蒙高原的中心。它位于贵州最西部,与云南、四川接壤,18个民族共120万人口在此聚居。地形复杂、人口贫困、文化素质低,使得此地的治安一度处于混乱状态——1999年前,该县每年要发生不少命案。

来自警方的统计说,全国20%的逃犯会跑到乌蒙高原;而在本地作案的人,七成会隐匿在乌蒙高原的密林里。

“我1998年到这里就职,接手的第一件‘礼物’就是积累下来的几百起命案。”威宁公安局前局长林科俊说。王俊卿则称,抓捕中队亮相时,在册的逃犯有近700人,其中大半属于重特大逃犯。

而威宁警力严重不足———全县共360名警察,只有逃犯的一半;另外是无经费保障,这里是国家级贫困县。这两个难题,导致很多大案经年不破。

缺乏安全感的公众对警方不满。有人举家搬迁,走前把公安臭骂一顿;更多的人———比如周二全案中的受害人———数千村民集体上访。这影响了当地的形象,因为有人借用武侠小说里的一个地名形容威宁———“恶人谷”。

林科俊决定成立一支专业队伍追捕逃犯。他精挑细选出16名警察,组成4个追捕小组,以3个月为限,考察其能力。4个小组捷报频传,久抓未获的杀人嫌犯杨永泰在“实验”中被捕。

4个小组中,王俊卿和陈文光带的小组抓获逃犯最多,林科俊让他们“强强联合”,1999年4月,“追捕中队”成立,共4名成员。这是中国第一支专业缉逃队伍。

现年44岁的王俊卿———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兼追捕中队中队长,是灵魂人物。他当兵时就练就百步穿杨的枪法,数次交火,都在百米外击毙狂奔逃犯。此人也擅长谋略,《孙子兵法》、《军事谋略与追捕战斗》总是放在枕头下面。由于领军者的勇气和智慧,在几千次追捕行动中,中队无一人牺牲。

白皙敦厚的陈文光,也是一名神枪手。“实验”3个月内,他率两名刑警抓获重大逃犯13名。

张美德是“大力士”,能双手各夹一个体重150斤的逃犯奔跑十余公里山路,背负50公斤重物翻越2500米高山。他能用十余种方言唱山歌,化装后,他曾高唱山歌进入寨子,迷惑逃犯。此人一顿能吃5斤面条,或100多个鸡蛋。这也给他带来麻烦———1000多元工资根本不够养活自己,妻子不得不蹬三轮车挣钱维持家用。

赵强被称为“飞车王”———可以在陡峭的山路上,只用两个车轮着地前进。当车的某个地方出现损伤,他凭听觉就能查出问题。

“我喜欢虎的猎杀”

温瑞安笔下的“追命”,是四大名捕之一,他的绝技是千里追踪术。而威宁“四大名捕”也把“盯”发挥到了极致。王俊卿说,只要任务一下来,他们就盯着不放,直到拿到逃犯的线索,锁定他的行踪,“他走路我们也走路,他攀崖我们也攀崖,追他到天涯海角”。

当追捕中队盯住越狱5年、一路抢劫强奸的顾稳才后,双方在交火中跑出10多公里。“四大名捕”追得兴起,索性甩掉鞋子狂奔———田地刚被翻过,土质特别松软,总是钻进鞋里。逃犯最终被击毙在一座小山上。

另一个抓逃犯的诀窍是,不给对方任何机会。“名捕”们的行动中,很少有长时间打斗。那种出手时的迅猛,如同扑向猎物的虎。

“我喜欢这种动物,它会悄悄靠近猎物,然后雷霆一击。”王俊卿说。

为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手段是,在逃犯将要出现的地点设伏。

这是耐力和毅力的比拼。王俊卿最难忘的伏击是2001年初夏进行的。“四大名捕”在废弃的农舍中蹲了7天,那间屋子散发着浓重的潮气,蚊子、跳蚤把他们的皮肤咬成了荔枝皮。但忍耐,让他们最终成功。

而在每次行动前,四人都要权衡利弊,制定周密的方案。“要分析逃犯的文化结构、心理素质、家庭成员结构及在当地的人缘。”王俊卿说。比如,逃犯在当地人缘不好,就可大规模地调动公众;否则,只能用秘密手段探听消息。

无数智谋在抓捕中被使用。对付杀人者管小兵时,“四大名捕”曾声称“撤退”,结果成功地引诱对方出山。抓捕杀人犯冷名时,王俊卿扮成买肉的农民,走到逃犯的卖肉摊前,一把擒住了对方。一个目睹此幕的女人惊叫:“我的菩萨天,哪个晓得他们是公安啊!”

威宁县公安局提供的数字称:7年来,“四大名捕”共抓获逃犯1400多名,其中重特大逃犯429人,包括公安部、贵州省公安厅及各地公安机关督办的69个凶徒。

此间,“名捕”已历三代,但始终保持着4人编制。赵强、陈文光先后调任他职,宋杰和金云赛接替了他们。宋杰是新“飞车王”,金云赛擅长格斗。

枯燥而折磨人的活儿

“名捕”们再次出发,时间是2006年8月23日。本报记者全程跟踪了这次跨省追逃。

由于宋杰受伤,王俊卿只能向其他单位借驾驶员———之前的合作,让公安局的司机们吃尽了苦头,他们发誓不再碰追捕中队的方向盘。

猎豹越野车沿102省道,经过草海、观峰、玉龙几个乡镇,向云南昭通方向驶去。追捕的目标仍是一个杀人潜逃者。张美德掏出一个红本子,上面是逃犯的情况,有些“重点”还以红线标明。这样的本子,张美德4个兜里各揣一个,王俊卿的包里装着6个。

云贵交界乌蒙高原的四大名捕传奇

千里追捕途中记者曹勇/图

雾气笼罩着山林,“大力士”向窗外指点着:这附近,曾隐藏过60多名杀人犯;这个屋子前,我们抓到一个;那块田边,也逮住一个……

大约11时,大雾让能见度下降到30米。借来的年轻司机对路况很熟,“猎豹”仍以每小时50公里的速度前进。在外人看来,这几乎是在“玩命”———路只有两车宽,弯曲而陡峭,右边是毫无遮拦的悬崖。

“这条路算不了什么,不到真正危险路段的1/10。”王俊卿笑笑说。

今年3月时,“四大名捕”需要在24小时内跨越1300公里,赶到云南西双版纳抓逃。当翻越白马雪山——海拔4738米时,惊魂地带到来了。越野车的屁股在悬崖边打起滑来,右后轮的一部分已悬空,“我只有咬着牙,轻轻地慢慢地点着油门,一点一放,好让轮胎在雪面上产生抓力。”回忆当时的情景,“飞车王”宋杰缩着脖子说。这里挂着警示牌——数车坠谷,9人丧生。而几个小时后路过的梅里雪山上,路段左面是几乎90度的峭壁,雪崩、泥石流随时可能发生;从路的右面望下去,波涛汹涌的澜沧江像是一根细小的麻绳……那30公里路,中队走了5个多小时。

而在很多时候,追逃路线图是用脚趟出来的。

在威宁,很多小道会吞噬生命,即使你是熟悉地形的猎人。但追捕紧急的时候,“名捕”们也会冒险在这些小路上行走。2001年冬追捕一名杀人犯时,山上雪深及膝,白茫茫一片中,张美德差点摔下悬崖。下山时,又下起了雨,满是泥泞的羊肠小道让警察们不知摔了多少跟头。“看到我们这样辛苦,被抓获的逃犯良心发现,他试图替我们背包,好减轻罪过。”张美德说。

他们曾带领一条警犬在风化裸露的岩石上追踪,5天下来,狗跑得拉血,4个爪子全都掉光。此后,“四大名捕”再没借到

名捕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