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警察故事>详细内容

警察故事

"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刑侦专家的百姓情怀

来源:新华网 作者:王骏勇、孔祥鑫 发布时间:2010-10-13 20:55:09 浏览次数: 【字体:

 

  8月26日的江苏南通,大雨滂沱。南通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支队长顾瑛率队赶赴如东县调查几起农村入室盗窃案件,途中不幸遇上交通事故殉职。这位将毕生心血都花在打击犯罪、侦破命案,曾率队获国务院“特别能战斗刑警队”称号的“神探”,为了侦破退休前最后两个案子,最终倒在了心爱的刑侦岗位上。

    追悼会上,南通各界3000多名群众自发赶到追悼会现场,送别这位深受爱戴的好警察。

    93岁高龄的老居委会主任坐着孙子的摩托车,赶来送别曾经的工作搭档。

    身为案件受害人家属的两位60多岁的聋哑兄弟,甚至不会手语,以磕头的方式跪谢恩人。

    事故过去一个多月了,曾经并肩作战的战友,被他救助过的受害人亲属,还有素不相识的市民群众,依然默默寄托对这位好刑警的哀思。基层民警给刑警支队领导打电话报告情况时不由自主张口就喊“顾支”。一位躺在病床上的老太太“命令”儿子送花去顾瑛家里。网上熟悉或听说过顾瑛事迹的网民纷纷发帖“向英雄致敬!”

    “哪怕是家里丢只羊,对老百姓也是大事!”

    终年58岁的顾瑛插过队、当过兵、当过工人。他从警31年来,历任派出所民警、所长、刑警支队支队长等职。他长期奋战在公安刑侦第一线,参加、指挥数千起刑事案件侦破工作,率队打造出南通公安“命案必破”的品牌,全市实现连续18年杀人案件破案率95%以上,有6年命案当年全破,成为全国公安系统的一面旗帜。

    熟悉顾瑛的人都知道,他个性刚烈、疾恶如仇,就连他的手机铃声也是激昂的《国际歌》。他最不能忍受的是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不法侵害。农村盗窃农宅的案件多发,虽然涉案金额都不大,顾瑛都要亲自调查,研究对策。

    顾瑛经常对民警说:“一般案件对公安机关来说可能是小事,但对老百姓来说就是大事。哪怕是家里丢了只羊,很可能就是全家一年的希望!”

    因此,事关百姓利益的案件,他都全身心投入去办。他先后组织开展了“打击盗抢电动车”“盗窃家禽家畜”等一系列专项行动,破获了一大批侵财型刑事案件,为百姓挽回了损失。

    从警期间,顾瑛对侦破的每一起案件都要回访,他带领民警走进刑事案件受害人、信访案件上访人家中,与他们坦诚相见、面对面交流。一方面是抚慰受害人及其家属,另一方面要让民警切身感受到案件给群众带来的财产损失、精神伤痛以及群众对破案的热切期盼,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

    顾瑛对自己要求很严,对同志却非常关照。支队年轻骨干贾东涛是顾瑛手把手带出来的。他说,破案过程中,顾瑛都是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他自己吃方便面,却让我们按时吃饭。顾瑛的司机葛年青说:“顾瑛的父亲病危期间,他因为案件未破,没有时间去照顾。每当提到此事,他都泪眼模糊。而前年底,我父亲病重期间,他却强制放我的假,让我去尽孝。他经常说,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我做不到的事情,你们一定要做到。”

“案子不破我是走不开的,要我手术治病根本不可能!”

    顾瑛出生于公安家庭,父亲是公安离休干部,母亲曾在国家安全局工作,姐姐是劳教警察。他常对身边的战友说:“踏上刑侦这列战车,你就必须倾注全部精力,忍受极度的困苦和劳累,丢掉任何松松劲、歇歇脚的念头。”从警以来,他大部分时间扑在破案上,经常没日没夜地干,一年有大半时间眼圈是黑的。

    长期的劳累和生活缺乏规律,使顾瑛患上冠心病、肾结石等七种疾病,每天要吃八种药,病痛的时候也不敢对家人说。

    顾瑛的妻子黄玉珍说:“一有大案他基本就住在案件指挥部,工作顺路才回家几次,身体有什么不适从来不告诉我们。在侦破启东一起杀人案的几个月中,顾瑛一直带病参战。有一次发现血尿,我硬拖着他去检查。医院诊断为肾盂积水和结石,建议住院。顾瑛当场回绝说,案子不破我是走不开的,要我手术治病根本不可能。开了点药便上指挥部了,忍着疼痛坚持到案子破了才去住院。”

    顾瑛生前的老搭档、南通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原政委方建新,每次回忆起顾瑛时总是禁不住泪流满面。他说,带病作战已经成为顾瑛工作的常态,在侦破海安一起持枪杀人案中,顾瑛在一线奋战68天,我们发现他嘴唇发紫、冒虚汗。接到休息的命令,顾瑛硬是不承认自己的身体有问题。接到妻子打来关心的电话,顾瑛大发脾气说没时间啰嗦。最后心爱的女儿打来电话说“案件有很多,而爸爸却只有一个”时,顾瑛才答应去医院看病。

    南通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秦剑平说,今年初,组织已经安排顾瑛到二线,可他牵挂破案,要等手上的两个案件破了才肯退下来。“顾瑛的业务出众,很少用我操心,7年中我只给他下了两次命令:一次是去年顾瑛的父亲病危,他坚守岗位,我下令让他回家,直到父亲去世前一晚他才回。一次是前年一起杀人案侦破期间,顾瑛身患重病,却连续作战,脸肿得像馒头,我下令让他休息。”

    在一个警民恳谈记录本上,记录着黄玉珍当年提给顾瑛的意见:“工作不要命、不注意身体、不做家务、带病工作让家人担心。”顾瑛则在下面幽默地写下:“不予理睬!”短短的几行字记录下的是警嫂黄玉珍对丈夫的爱和顾瑛对妻子深深的愧疚。

    顾瑛的钱包里放着两张家人的照片,却没有时间陪一陪他深爱的母女俩。顾瑛家中没有相册,黄玉珍只找出四张顾瑛和家人合影的照片。一家三口的合影只有一张,女儿7岁时的一张“全家福”成为他们唯一的纪念。

   “案子不破,就有一种对群众的负罪感”

    群众看公安,关键看破案。顾瑛常说:“案子不破,就有一种对群众的负罪感。”正是在这样的思想鞭策下,顾瑛不断学习,反复钻研刑侦技术,提高破案能力,甚至达到痴迷的程度。他开拓性地提出“现场必勘、立案必侦、侦技合一”的刑侦工作新理念,坚持每个犯罪现场都看,反复揣摩并锁定犯罪嫌疑人心理痕迹。同时,创造性地利用DNA等新技术,有效指导破案。

    2003年5月19日,启东市发生一起杀人焚尸案,由于现场遭到严重破坏,证据难以采集,历时一个多月的调查陷入僵局。顾瑛及时将思路转移到新刑事技术甄别手段上,与法医一道从现场遗留的一双拖鞋板上提取到犯罪嫌疑人脱落皮屑的生物检材,成功做出了三人以上DNA混合图谱,最终经遗传基因鉴别使凶手认罪。

    不断总结创新使得顾瑛的刑侦水平迅速提升。每次侦破大要案件后,顾瑛都要亲自撰写总结讲评和调研文章,有效释解了基层刑侦工作理论与实践中的诸多困惑。许多外省市的刑警都表示,顾瑛写的业务文章专业、生动,对实际工作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他们都很爱看。

    针对流窜犯罪不断增多的趋势,顾瑛亲自设计出一个集防范、控制和串并打击于一体的“打击流窜犯罪警示系统”,有效整合了各地各警种的侦查资源,在实战中发挥了巨大的效能。这一系统开启了南通公安情报导侦战略的第一步。顾瑛还创造性地推出“四位一体”基础工作机制和“清水行动”,加强对有前科劣迹人员十种基础数据的采集建库,彻底改变了重点人头底数不清、行踪不定的状况。

    顾瑛过硬的业务能力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曾到南通考察的美籍华人、有“国际神探”美誉的著名刑侦专家李昌钰博士也禁不住赞叹:“南通刑警的高破案率,在世界都是一种奇迹!”

    顾瑛先后30余次受到公安部、江苏省等表彰,被授予“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江苏省劳动模范”等称号,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他还带出了一个战功赫赫的英雄群体,所在的刑警支队2005年被国务院授予“特别能战斗刑警队”荣誉称号,2009年被中组部等四部委评为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

老百姓 刑侦专家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