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青春和汗水书写监管工作的周良玉
在临桂县看守所,只要提起周良玉,民警总有夸不完的话,说他25年如一日,一直扎根在这个所,积极做好在押人员的思想、安全工作;而在领导的眼中,周良玉是一个服从组织安排,尊重领导,工作扎实,只讲奉献不求索取的老“黄牛”、老大哥。
坚守需要意志
在参加公安工作之前,周良玉是临桂县氮肥厂的一名普通工人。在工厂的岁月里,由于他对工作的执着、勤奋和政治上的根正苗红,经厂领导推荐和组织政审后,加入到公安队伍的行列,当上了一名普普通通的人民警察。这一年他23岁。
走进公安队伍的周良玉,干过刑警和派出所民警达10年之久。1985年因工作需要被安排到临桂县看守所,从事监管工作。不曾想,这一呆就是风雨兼程25个春秋。
有人说,一个人在一个岗位上干一段时间不难,但干25年实属不易,可周良玉却说:“是公安工作让他焕发第二春”。因此,25年来,他用执着和顽强的意志和毅力,严格依法依规办事,坚持把确保监所安全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收押犯罪嫌疑人开始,做到仔细检查、询问、记录,把好入监关。对在押人员的管理教育,做到“依法、严格、科学、文明”,既体现法律的威严,又体现人情的温暖。对新的在押人员,总是在第一时间找他们谈话,进行教育。对于他们在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都及时给予必要的帮助,对于他们所犯的错误,诚恳地予以指出,分析犯罪的原因,指明出路,使他们能够认识自己所犯的错误,保证诉讼活动的正常进行。20多年来,他分管的监室多次被评为文明监室,他分管的在押人员没有出现过自杀、自伤、自残的现象。
简单而不简约
监所工作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监所安全靠的是一分一秒的累积,而对死刑犯的管理,难度就更大。周良玉调入看守所工作后,勤于思考和摸索,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四勤”方法,即“勤看、勤谈、勤聊、勤教”。对于犯有重大罪行的在押人员,每个工作日不少于两次的巡视,每周不少于两次与重点在押人员谈心,每周至少用一天的时间与重点在押人员同监室的其他在押人员聊天,每月不少于两次思想教育,及时掌握监室情况,加强针对性教育,确保监室的绝对安全。25年来,他先后管理过四名死刑罪犯,通过“四法“,最终全部得以顺利交付执行,没有发生一起危及监所安全的事故。
在押人员的教育和管理看似简单,但却是监所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周良玉多年来一直分管两个监室,但从未向领导提出过困难。二十多年来,他对在押人员始终以“改造人、教育人”为目的,遵循以理服人、体现政策的原则。通过深入了解在押人员的新情况、新问题,随时掌握其思想动态,促其转变。
对此,在押人员陶某有着深刻的体会。陶某是一名“三进宫”的犯罪嫌人,具有一定的反侦察经验,因此对管监民警有极大的防范和抵触心理。入监后常做出一些违反监规的事,也不主动交待自己的犯罪。针对这种情况,周良玉在反复做其思想工作的同时,还从生活上给予关心,对他讲做人的道理,并找来有关法律书籍,促其反思。在周良玉循循善诱下,最后陶某主动交待自己的犯罪事实,直至法院判决交付监狱执行,也没有违反监规的情况发生。
重复总有新意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良玉同志每天重复着相同的工作,但对在押人员的管理教育工作,却“因人施教”,总有新意,最终让在押人员主动坦白交代问题、检举犯罪、重塑新生。
2009年初,一名叫谢某的在押人员依仗自己年轻力壮,时常欺负他人。一次,他借口同监室的陆某扫地不干净,对其殴打或威胁,并强迫为其洗碗洗衣服,而陆某摄于淫威不敢报告。周良玉获悉后,及时找谢某进行谈话教育,讲道理。通过反复工作,谢某不仅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还主动交待了自己的罪行,并提供了两条案件线索。最后表示:一定遵守监规,好好改造自己。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出现违反监规的情况。
二十多年来,周良玉同志管理过数千名在押人员,却从没有发生过因自己工作疏忽而酿成的安全事故。同时也把深挖犯罪工作经营得卓有成效。几年来,通过管教工作,获取各种线索数百条,仅2008和2009年,就从在押人员口中获取各种有效线索达18条,协助办案单位破获各种刑事案件10余起。
事小责任大
“监管工作无小事,事事都要做好”。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25年来,无论收押、管教、巡视还是监控,事情无论巨细,他都一丝不苟。1986年的一个晚上,周良玉巡视时,发现一名被刑事拘留的犯罪嫌疑人正用自己的衣服上吊自杀。周良玉果断处置,立即对其进行人工呼吸。经全力抢救,自杀者很快转危为安,避免了一起安全事故的发生。
上世纪八十年代,监所工作条件艰苦,押送罪犯成为人人谈虎色变,但周良玉从不叫苦叫累。
1989年以前 ,临桂县看守所没有囚车,押解罪犯全是由民警和武警官兵乘汽车再转火车才能到达监狱。每次押解途中,周良玉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做好旅途的安全保卫工作,确保押解安全。
1989年,看守所配备了一辆囚车,开车押解罪犯的重任又落到周良玉身上。1995年的一天,周良玉奉命押送一批罪犯前往柳州,当车开至距永福县寿城镇时,汽车忽然抛锚,无法前行。此时,周良玉一方面做好罪犯的稳定工作,一方面让协助押解的武警官兵做好警戒,同时利用自学的修车技术,加紧对汽车进行维修。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紧张抢修,终于排除了机械故障,最后安全抵达目的地。
从1985年起,周良玉同志连续十八年担负着押解罪犯到监狱的任务,但从来没有发生过任何安全事故,每次都出色完成任务。直至2002年,由于年纪大,眼睛视力下降,领导才没有安排他担负押解工作。
寒来暑往,春去秋来。如今, 周良玉年届58岁,警龄35年,许多同龄人走上了领导岗位,而他,却无怨无悔地坚守在监所。在这个充满机会和诱惑的年代,他更像一块湖石,沉在水底----没有惊人的业绩,却用漫长的坚守,演绎着一个普通警察的朴素情感:“监所风平浪静,在押人员平安无事,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