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警察故事>详细内容

警察故事

中国维和警察的“大家”和“小家”

来源:新华网 作者:崔清新、陈菲 发布时间:2010-02-08 21:21:00 浏览次数: 【字体:

 

“四年前,春节,一个万家团圆的日子,我接到了报名参加海地维和的通知。那时,女儿出生还不到一个月,我知道此时妻子、女儿最需要我。但看到通知,我心动了。神圣的使命告诉我是站出来接受祖国挑选的时候了。于是,我没有同妻子和家人商量,毅然向上级递交了报名申请。”

    这是来自福建的警察王勇在日记中的心迹袒露,后来他顺利地成为一名中国维和警察。

    “我也知道舍小家、为大家,精忠报国的道理。可就是眼泪老不争气。去年10月,我腹腔动手术住进了医院。在静静的夜里,我望着天花板泪流满面,眼前老是想象丈夫穿行在炮火硝烟的战场上的情景,眼泪就止不住地淌……”

    张玉梅,首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队员梁灿的妻子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内心的矛盾和纠结,大概是参与联合国维和十年来1000多位中国维和警察在选择这条道路之前都必然经历的心路历程,然而这些又何尝不是深爱他们的家人所承受的呢?

    这是一个维和警察妻子在丈夫“出征”后流露出的无尽思念:“我起身整理他出发前留下的东西,来到阳台上,看见他的睡衣放在那儿,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凑到鼻前闻闻,一股熟悉的气味,于是将脸埋进睡衣里,深深吸了几口气,用这种方式感受他的气息。为这,这件衣服我一直没有洗,八个月始终整齐地叠放在床边的枕头上,只有这样才能让我离他更近一些……”

    这是一个9岁女儿心里的对父亲那份超越年龄的牵挂:“今天心情很不好。班上有个男生来问我,说爸爸去维和能不能活着回来。我听了很生气,我说一定能,一定能。其实我也挺担心的。”

    这是一个远赴他乡的维和警察对家的魂牵梦萦:“记得有段妻子的视频留言——已是深夜了,女儿刚刚睡着,我想起远方的你,睡意全无。你知道吗?女儿会咿呀学语了,今天她第一次叫了一句‘爸爸’ ……我看了一遍又一遍,直到熄灯哨响了我才依依不舍的关掉视频,女儿可爱的样子在我的脑海里顿时是那样清晰。”

    ……

    作为父母的孩子、妻子的丈夫、孩子的父母,这些维和警察们一边是割舍不下的亲情,另一边则是残酷恶劣的工作环境。

    炎热缺水的生活条件,乱石遍地的公路,枪声四起的街道,纷争不断的边境冲突、血腥残暴的种族杀戮,随时可能染上的热带疾病,还有针对维和人员的武装袭击——这是维和警察所处环境的真实写照。

    2000年以来,中国已向东帝汶、阿富汗、波黑、科索沃、利比里亚、苏丹、海地7个任务区派遣维和警察1573人次。在这些地方,危险无处不在。正如一个月前的那场地震夺走的8位中国维和警察的生命一样。和志虹,一个四岁孩子的母亲,就是将自己伟大的母爱献给了海地的孩子,将宝贵的生命献给了世界和平事业。

    究竟是什么让他们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2005年1月16日,一个令维和警察和家属们值得骄傲的日子。这天上午,联合国在海地中国警队的营地举行了隆重的授勋仪式。全体维和警察被授予了联合国和平勋章。警察总监亲自把一枚枚沉甸甸的勋章挂在每一位中国维和警察的胸前。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声中冉冉升起的时候,现场的队员激动地流下了眼泪。这是世界和平的,这是中华民族的。

    “作为一名曾经执行过维和任务的老兵,我觉得自己有责任,更有义务,不能总想着自己的小家,不顾大家……”这是南通市公安局民警李瑞爱赴苏丹维和出发前在日记中留下的话语。

    “家里人虽然很担心,但都非常理解我。特别是父亲说,这是国家大事,嘱咐我好好工作,照顾好自己就行了。” 今年35岁的广东边防总队机关门诊部医生何光伟,在受命奔赴海地前对记者说。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正如那首歌词里唱的,让一名维和警察赴汤蹈火的“大家”和“小家”,都是源于一个“爱”字。

维和警察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