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人俊:昔日公安英模今日退而不休

这张《今天我休息》的海报是马人俊的最爱
20世纪50年代,一部名叫《今天我休息》的影片轰动了全中国,还记得电影里那个忙碌的身影吗?
为了帮助老农,他跳进河里捞小猪;为了归还一张当夜的火车票,他耽误了自己的相亲;面对群众的需要,他嘴角永远挂着乐呵呵的笑容,就像是多年的老朋友。影片塑造的热心民警马天民,成了那个时代的平民偶像,直到今天,他依然是许多青年民警学习的榜样。
在新中国 60华诞前夕,记者走访了马天民的原型——马人俊,原上海市闸北公安分局芷江庙路派出所民警,感受他别样的退休生活。
与老伴结识于颁奖台上
走进东汉阳路上的一幢老式公房,无人不知501室的马人俊,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马老”。马老夫妻两人住在20多平方米的一室一厅里,家中摆设简单干净,客厅墙壁上的大镜框格外醒目,里面镶着一张《今天我休息》的电影海报。
“我叫马人俊,不是马天民。 《今天我休息》里的男主角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是人民警察的缩影,而我只是警员中的一员。 ”马老的开场白一如他的脾气,爽快。
马老今年75岁,用“退而不休”来形容他的晚年生活,再贴切也不过了。他是上海市 “百老德育讲师团”讲师,在学校、社区讲述过去那些动人的故事,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6所高校还定期请老人去学校给大学生讲课,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他忙着公益事业,社区活动比谁都积极。
提起老伴张盼兮,马老忍不住竖起大拇指。他说,自己一生最大的幸运,就是1956年在“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领奖台上,遇到了张盼兮。 “巧的是,我们住在同一条弄堂里,却不认识;而且,她也是人民警察。”说起爱妻,马老笑得合不拢嘴,他们金婚52年,没有红过一次脸。
张盼兮老人,年轻时有一张娃娃脸,脾气温和。马老说,“顺利时,她会提醒我,要谦虚、谨慎;消沉时,她会给我鼓励和帮助。在文革时,她鼓励我要自信坚强,不能倒下。在我病危住院时,她夜以继日地陪伴在我旁边……”采访中,二老相知相惜的眼神,着实让人羡慕。
社区勤务拿下三项第一
1950年,上海百业待兴,公安战线急需补充新鲜血液,读初二的马人俊进入公安学校培训,成为一名15岁的小警察。两年后,他被分配到闸北公安分局芷江庙路派出所,当上了户籍民警。马人俊管辖的区域是大统路淡家湾地区,这一带毗邻旧货市场,治安情况复杂,管理任务很艰巨。
马人俊心里装着百姓:路泥泞了,他来铺路;屋子漏了,他来修补;有人病了,他去慰问;就连过路农民的小猪掉进河里,他也跳下去把它救起来……这一带的房子都是芦席加烂泥糊,台风一来,很多房子就倒在地上了。马人俊组织了生产自救小组,动手加固房子。过去老百姓习惯叫 “警察先生”,但看到马人俊做的这些令人感动的事情后,他们对他的称呼变成了 “马同志”,后来干脆亲切地叫起了“小马”。
在从警的19年里,马人俊侦破过盗窃600两黄金的大案,查获各类政治、刑事案件67起。马人俊还在上海市公安局创下了“三个第一”:第一个上海市治安模范、第一个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第一个公安部全国一级英模。
1959年正值新中国成立10周年,当时的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以马人俊为原型,拍摄了喜剧电影《今天我休息》,电影中的主人公名叫“马天民”。电影一公映,立即红遍全国。从此,“马天民”成了模范民警的代名词,马人俊的事迹也为全国千千万万的观众所熟知。
在“文革”浩劫中,马人俊被迫离开了公安队伍。 1971年,马人俊被下放到工厂劳动。 1976年,他调任上海市电器公司党委组织部长,1988年调任上海成套电器厂党委书记,1996年退休。
对今天的马人俊来说,“今天我休息”的潜台词,依然还是“只要有可能,只要群众需要,我就不休息”。
“小马天民”后浪推前浪
回顾60年来公安工作的变化,马老很是感慨——现代警务机制建设真好。 “我是一名户籍警,刚参加工作时,物质条件十分匮乏,通讯设施没现在这么方便,辖区里也没什么流动人口,居民结构相当简单。每个派出所只有一辆自行车,有紧急情况我们只能双腿跑。 ”
说起50多年前的工作装备,马老连呼与现在“不能比”。可就是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马人俊依然练就一身扎实的基本功。他有一项特长,能“听音知人”、 “见人知情”,辖区里几百户居民的情况都装在他脑子里。
谈到如何在新时期做一名优秀民警,马人俊认为,虽然时代变了,形势变了,但人民警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不能变:对老百姓要真心,不能只做形式;对工作要真诚,不能弄虚作假;对自己要正直,不能表里不一。
上海市市长助理、市公安局局长张学兵曾说:“培育人民警察的核心价值观十分重要,要使其成为我们的软实力。 ”
回访马人俊曾经管辖的淡家湾,那里已更名为大统路1033弄,现在的社区民警是芷江西路派出所青年民警王玺,他一直为自己的责任段出过“马天民”而自豪。更让他引以为豪的是,这里的居民群众都称王玺为“小马天民”。对于王玺和众多“小马天民”来说,“今天我休息”的潜台词,也是“只要有可能,只要群众需要,我就不休息”。马人俊和那部以他为原型的电影,还在继续影响着后人。
马人俊档案
◆1935年8月,出生在浙江余杭一个小城镇的贫穷家庭;◆1950年10月,参加公安工作,任闸北公安分局芷江庙路派出所户籍民警;◆1955年2月,被评为全国第一届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1955年5月,获上海市劳动模范奖章;◆1956年9月,被公安部授予 “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称号;◆1959年底,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以马人俊为原型拍摄了电影《今天我休息》。◆“文革”后,调任上海成套电器厂党委书记;◆1996年,从上海电器成套厂退休;◆2001年开始,参加由老干部、老红军、老劳模、老专家、老教师、老艺术家等组成的上海市百老德育讲师团,致力于革命传统教育和社区公益事业。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