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警察故事>详细内容

警察故事

跟踪扒手就像传球 反扒民警全靠眼神配合

来源:城市信报 作者:王磊 王建华 发布时间:2009-09-29 15:48:58 浏览次数: 【字体:

 

 这段时间,大街上到处是巡逻的民警,可市民不知道的是,在人头攒动的地方还“隐藏”着很多便衣反扒民警,他们非常辛苦,通常在街上一跑就是10多个小时。

  9月28日,记者跟随市南公安分局反扒队民警执行了反扒任务,在反扒第一线采访到了这个特殊的警察队伍中鲜为人知的故事。“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像普通民警一样,每天都能穿警服。”陈正华警官说出了他的心里话,他说,做反扒工作10多年了,穿警服的机会不多。

      “镊子帮”没敢动手

  9月28日早晨6点30分,记者来到海慈医院门前,见到了陈正华。他今年30多岁,长得非常魁梧 ,穿了一件非常普通的T恤,一条牛仔裤和一双运动鞋,从装扮来看,完全看不出是民警。而他的搭档马警官就更不像警察了,因为马警官穿戴的和菜农无异,50多岁的他还戴着老花镜。马警官说,只有这样的装束,才能让他们“潜伏”在普通市民当中。两人碰头后,决定分头在本溪路早市观察。

  “早市西边有两个可疑的人。”7点10分,马警官给陈正华打来电话。

  “看,那个穿紫衣服的男子和那个穿蓝衣服的男子,手里都提着一个塑料袋,分头跟踪,看他们什么时候动手,马上抓捕。”又是简短地交流,陈正华盯上了紫衣男子,而老马则盯上了蓝衣男子。

  陈正华跟着紫衣男子在早市中穿梭,一连转了三圈。

  “看见了吗?他不看菜,只看买菜人的兜和包。”

  跟了30多分钟,紫衣男子一直没动手。大约40分钟,紫衣男子和蓝衣男子会合,简单交流后,两人盯上了一个买菜的老大爷。

  这时,陈正华和老马交换了一下眼神,老马心领神会地转移到了蓝衣男子的身旁。紫衣男子从腰里拿出了一把镊子,准备夹出买菜老大爷口袋里的钱。

  老大爷无意间转了下身,扒手没有得逞。失手后,两名男子转身离开。随后,陈正华和马警官又跟踪了两个男子半个多小时,但他们一直没有动手,而是离开了早市。

      抓扒手靠团队配合

  “刚才你们配合得很默契啊,有时候只需要一个眼神。”记者发出感叹。

  “反扒工作靠的就是团队配合,有时候条件不允许多说话,只能用眼神交流。”陈正华说,他们经常在公交车站碰到扒手。而扒手也知道反扒民警就在他们周围,因此不断地上车、下车,以便发现跟踪他们的民警,甩掉民警。为了避免暴露,要求反扒民警轮流监视扒手,“这就好像踢足球,如果出现自己再跟踪就会暴露的情况,就马上给同事一个眼神,把‘球’传给他,自己做接应,随时等待同事把‘球’传回来。”陈正华说,正是凭着这些“娴熟”的配合,他们才能跟踪五六个小时甚至七八个小时不暴露,等到扒手下手的时候将他们一举抓获。

      半小时就换一次衣服

  在陈正华的车里,记者发现了很多套衣服 、帽子和眼镜。“这是为了方便及时装扮,有的时候,半个小时就得换一套衣服 。”

  众多衣服当中,记者并没有发现警服。“警服在后备厢,一般穿不着。”陈正华说,他一年也穿不了几回警服,“我只是在每年开会的时候穿上警服,穿上警服还不敢到处走 ,生怕被别人发现自己是警察,不方便日后的‘潜伏’,所以,每次穿上警服,我都非常珍惜,感觉非常光荣和自豪,毕竟自己是个警察,梦想就是每天都能穿着警服工作。”

  ◎记者手记

  反扒民警脑中有精细地图连商场小门在哪都知道

  从四方到市北,再到李沧,记者注意到陈正华对路况甚至每条小巷都非常了解。“别说小巷了,就是哪个商场里什么地方有个小门我们都知道。”陈正华说,这些都是在反扒工作中积累下的经验,也正是把这些情况都摸透了,才能保证在跟踪的时候,不让扒手跑掉。

  除了对路况非常了解以外,反扒民警对公交线路掌握得也是了如指掌,在什么时间段哪里是客流高峰,他们都一清二楚。“不过,有时候也不是光到人流量大的车站去抓,现在很多扒手也掌握了我们的行动规律,选择在人流量稀少的车站扒窃。”陈正华说,每天晚上,他们都会决定第二天到什么地方去反扒。

跟踪 扒手 反扒 民警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