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警察故事>详细内容

警察故事

刘忠平:我是这的门卫——辽宁省驻殡仪馆企业民警第一人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黄国华 卢刚 发布时间:2009-09-07 10:48:52 浏览次数: 【字体:

 

     作者: 黄国华   卢刚

     本溪市殡仪馆坐落在城区东郊,是市民政局下属的城区唯一一家集遗体火化、骨灰寄存、吊唁祭祀为一体的大型殡葬企业,每天出殡的车辆上千台,前来祭祀的丧户及亲友不下5000人,每年清明节当天前来祭祀人员可达10万人。
   今年2月份,55岁的刘忠平作为“公安民警进企业”活动首批驻企业民警,被派驻到本溪市殡仪馆工作。半年下来,他对这份工作有了特殊的感悟。

“殡仪馆出现纠纷,哪有小事?”
     3月10日上午,本溪市殡仪馆出大事了,一大群人围攻馆长办公室,形势十分紧张!
事件起因是工作人员失误,将死者姓名与家属姓名写错,活人成了死人,死人成了活人,这样的事情放在哪家丧户头上都不能容忍。死者家属纠集多人在殡仪馆馆长办公室讨要说法。正在警务工作站处理手头事务的刘忠平,听说馆长办公室那边发生纠纷,立即和另一名民警徐增赶到现场,只见双方情绪十分激动,大有一触即发的态势。

“冷静一些,有话好好说!”
    一身警服,面容和善的刘忠平站在激烈争执的双方中间,好比烈火上泼了一盆冷水,吵闹之声瞬间静下来了。
    馆长见到刘忠平,松了一口气,简要介绍一下事件经过。
    死者家属以为穿警服的一定会偏袒殡仪馆,怒气冲冲不依不饶,非要殡仪馆赔偿10万元不可。刘忠平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就给驻地明山公安分局卧龙派出所打电话,汇报情况。所领导闻讯立即带领民警赶到事发现场,将双方人员情绪稳住,耐心细致地做当事人工作。
    调解这样的事件十分棘手,死者家属认为自己的心灵、精神受到伤害,死者难以瞑目,活着的人没脸苟活于世。“拿10万,万事皆休,否则誓不罢休!”他们千万次重复自己的诉求。殡仪馆显然不能答应这个条件,有错误可以赔礼道歉,适当的经济赔偿可以,张嘴就要10万元,狮子大开口啊。
    民警苦口婆心劝解,通过几个小时的努力,终于将矛盾化解,殡仪馆免了2500元火化费,另外补偿500元钱,合计3000元,死者家属表示同意。一个星期之后,当事双方都来到卧龙派出所表示衷心感谢。
殡仪馆工作性质的特殊性,每天前来吊念、祭祀的人络绎不绝,丧户们带着失去亲人的悲伤而来,情绪不够稳定,稍微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可能情绪偏激,甚至做出失去理智的事情,隐含的深层次矛盾纠纷随时可能引发。从以往的情况看,丧户和丧户之间、丧户和馆员之间,或大或小的矛盾纠纷偶有发生,有的因为利益冲突甚至诉诸法律,既有损了殡仪馆的服务形象,又对正常的办公秩序产生不良影响。刘忠平与殡仪馆干部职工一道,将着力化解各种矛盾纠纷作为一项重要课题去研究、去解决。对已经出现的矛盾纠纷,他总是劝说当事双方采取“冷处理”的姿态,设身处地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力争圆满妥善解决。对态度偏执一意孤行者,适时利用法律和行政手段,力争降低损失,挽回影响。

“殡仪馆的安全,与众不同,可道理一样!”
    在殡仪馆大院内,无论是火化间、焚烧场,还是骨灰祭祀区,每天使用明火的部位比比皆是,鞭炮声此起彼伏,给消防安全埋下了极大隐患。刘忠平心细,他经常深入到火化区,检查消防设施是否完备,管理机制是否健全,最大限度地杜绝死角和盲区,教育、指导司炉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办事,杜绝火险隐患,将可能出现的火灾系数降低到最低限度,将各种隐患消灭在初级阶段。同时,他还带领保卫人员,在用火集中时段,在焚烧场和骨灰祭祀广场开展不间断的巡逻防控工作,发现险情,及时处置,每天都是看到最后一丝灰烬熄灭后才放心离开。
    殡仪馆每天火化的遗体在10具左右,高峰时达到20多具。每到遗体多的时候,负责接收遗体的工作人员忙得不可开交。刘忠平便主动过来,帮助核准死亡证明、监督家属签字,有时甚至动手帮助接收遗体、运送到炉前,工作人员和死者家属深为感动。
    殡仪馆院内的停车场可以停放车辆200台左右,但不少驾驶员为节省步行的时间,少走点路,便随意将车停放在焚烧场下面的路口处,因此该区域车辆拥堵事件频发,经常出现阻塞现象,使得后续上来的大客车、拉花圈的货车难以通过。刘忠平遇到这种情况,及时上前疏导,使车辆协调有序通过,避免了不必要的争执和纠纷。
    刘忠平过去在明山公安分局机关工作时负责车辆管理工作,与本溪市交警支队车辆检测所很熟悉,每到殡仪馆车辆需要检车时,他就主动陪同驾驶员一同前往,交警们每次都提供周到的服务,使得驾驶员们节省了不少等候的时间。
    本溪市中心医院制作病理后废弃的脏器、截肢手术遗留的残肢不定期地要统一运到殡仪馆火化处理,半个月一次的运输工作,刘忠平和工作人员一起装卸,虽然又脏又累,但他毫无怨言。大家劝他不用亲自动手干,他说:“没啥,我也是殡仪馆的一员,我多干点你们不就轻快点吗。”
    殡仪馆每天的营业收入都以现金为主,工作结束需要当天存入银行,每每遇到大额现金,他都身着警服,主动承担押运任务,保证安全抵达,万无一失。

“小病小灾谁没有?工作才快乐!”
    一天,刘忠平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文章,讲的是外省是一家殡仪馆存放骨灰盒的地方发生骨灰被盗,嫌疑人要挟敲诈家属钱财的案件,随即向馆领导建议应加强接待人员防范意识,严格核对祭祀人员身份,杜绝类似案件在本溪市发生。同时,他还建议在接待室安装视频监控设施和技防设备,使一旦发案,可以留存反映现场全面的视频资料,为侦查破案提供有力证据。虽说本溪市殡仪馆没有发生过同类案件,刘忠平的建议引起馆里高度重视,该上的设备都上最好的。
    刘忠平还建议馆领导,在门卫的位置建立警务工作站,得到领导的大力支持,在很短的时间,标准化、规范化的警务室完成了标识喷绘,顺利地启用了。他结合殡仪馆实际,完善了政治学习记录、内保业务培训记录、调解纠纷登记、安全检查记录、接待报警记录、批准动火作业单等相关簿册,所有这些,对下一步更好地开展警务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其实刘忠平一身病,高血压、肾结石、脂肪肝、心绞痛、眼底出血、血管瘤等,一样都没少,有时心脏疼痛难忍,吃几粒“速效救心丸”顶顶。他的父亲80多岁了,身体不好,母亲前段时间在北京做手术,现在正处于恢复期。刘忠平忙于工作,很少在老人身边尽孝,内心里常引以为憾。
    相反,刘忠平几乎没有因为病痛、老人身体不好而耽误一天工作。
    殡仪馆的工作主要集中在上午,刘忠平每天早早起床,与员工们一道,乘坐6点的班车上班,6点半左右换好警服准时到岗后,便展开常规的巡视工作,借以发现和排除矛盾和隐患。他每天沿着火化区、祭祀区、骨灰存放区至少巡视一个来回,他的足迹几乎遍布殡仪馆的每个角落。馆内干部职工和丧户们看带身着警服的他穿插在他们中间,实实在在增添了几分安全感和踏实感,他坚持不懈的巡查工作,对伺机作案的不法人员也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
在殡仪馆大院,每次遇到不熟悉地理环境的祭祀人员咨询问路的,刘忠平都热情周到地引导他们准确到达目的地。对馆内的公益活动,他也热身投入,冬季除雪他积极参加;看到接待室大门坏了,他主动和刘师傅一起修好;发现营业大厅固定大门的横杠钉子拔铆了,他主动拿来工具,及时修复。不分分内分外,无论大事小事,他都尽心尽力主动去做。
    省公安厅“信息化建设”验收考核组长郭庭海说:“我还没听说民警进企业有进殡仪馆的,老刘同志应该是辽宁省第一人。他勇气可嘉,精神可敬,不畏艰险,工作实在,事迹感人,值得学习。”
    本溪市殡仪馆杨泽敏馆长感慨甚深:“公安民警进企业,我们是受益者,老刘大哥给我们企业带来了平安,带来了和谐,带来了稳定,带来了福音。”
    负责保卫工作的馆长助理孟兆利深有感触:“老刘驻进我们单位,使我们内部安全保卫工作上了新台阶,如今,群众安全感增强了,职工心里踏实了,出殡车辆井然有序了,消防、防范机制更健全了,和谐的企丧关系空前浓厚了!”
    这些美誉,是刘忠平实实在在干出来的。

黄国华 本溪市公安局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