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警察故事>详细内容

警察故事

纪念公安英烈、一等功臣施翔宁 缉毒是一生的职责与荣耀

来源:人民网-社会频道 作者:张彬 发布时间:2009-08-20 11:48:18 浏览次数: 【字体:

施翔宁

施翔宁
合影
合影
施翔宁孙洁合影
施翔宁孙洁合影
1997年勐海县人民政府为施翔宁烈士修建英雄纪念碑
1997年勐海县人民政府为施翔宁烈士修建英雄纪念碑
 
       施翔宁,云南省洱源县人,白族,1962年10月生于昆明,1982年6月由云南省公安厅招收为公安民警,同年8月分配到勐海县公安局任缉毒民警。

  1986年9月27日,施翔宁在勐海宾房电站堵卡时,一名毒贩企图携带毒品通过关卡被他一眼识破,毒贩见势不妙企图渡河而逃,为抓捕毒贩,施翔宁奋不顾身跳入水流湍急的流沙河,不幸被急流卷走,光荣牺牲,年仅24岁。

  1986年10月,施翔宁被云南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被省公安厅追记一等功;勐海县公安局追认他为中共正式党员并追授他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半年多才找到烈士遗骨

  1986年9月27日下午4时,施翔宁在勐海宾房电站堵卡时,一毒贩携带毒品通过关卡被他一眼识破,毒贩见势不妙拔腿就跑,施翔宁和战友们紧追不舍。毒贩企图渡河而逃,当时正值雨季,平日枯浅的河滩,此时涨满了汹涌的急流。毒贩见无路可逃,仓皇跳进河中朝对岸游去。紧追不舍的施翔宁不顾生死地追击上去,将毒贩逼近岸边时,突然一个浪头打来,把施翔宁永远地卷进了急流中。毒贩被抓住了,通过其口供,贩毒团伙被打掉了。施翔宁的尸骨半年后才在挨近境外“金三角”毒源地的那条河谷的大青石中被发现。施翔宁已成了一架白骨,只有枪还挎在腰带上,依稀可辨的只有被江水冲成布条的老式警裤两侧的那根红线。

  这一天是孙洁和丈夫施翔宁领结婚证的第三天。孙洁说:“就在9月26日,就是翔宁走的前一天,在外执行任务的他还给我写了封信,憧憬婚后的日子。信还没寄出,伏击战就打响了。毒贩拼死命地逃,翔宁就决不放弃地追。战友叫开枪,翔宁说,抓活的!我知道他想要破案的证据和口供。”为婚礼准备好的那一切,包括婚礼服、棉被、过日子的锅碗瓢盆,更包括终于结为夫妻的那份铭心刻骨的爱,都永远凝结在了那个瞬间。接下来的23年里,一个人坚守在那间没来得及贴上喜字的新房中的孙洁,给丈夫写了无数封永远寄不出去的信。每年清明,她就在从来没当过新郎的丈夫坟前,烧给他。

  缉毒是一生的职责与荣耀

  27年前,云南4000多公里的边境线几乎完全被境外“金三角”毒源的罂粟花所包围。为减少毒品内流,1982年6月,公安部给云南1000人的编制,当年招干、当年培训、当年就把这1000多人分配到边境沿线州、市县公安局担起堵截毒品的重任,这便是新中国第一支缉毒队。施翔宁和孙洁都在其中,当时施翔宁20岁,而孙洁只有18岁。她中等个、大眼睛、高鼻梁,头发短得几乎不用怎么打理。

  1982年7月,孙洁到缉毒队报到那年,全队就两个女的。培训三个月,缉毒大队男女队员住同一排宿舍。练拳击的沙袋,就挂在孙洁的窗外,翔宁和战友晚上常去练习。别人去,躺在床上的孙洁关了灯,不想看人家光着身子练。她顽皮地说,我封建,有月光就让月光照他们,没月光,就让他们瞎练!翔宁来练习时,穿着背心。她就开了灯给他照亮,自己躺在床上悄悄看他投在窗上的身影。翔宁家是昆明的,他是矿工的儿子。后来,翔宁感激她的“光照”,便教她练连环腿和防身术。这一练,两颗年轻的心贴近了,而且,使孙洁随后的“放单飞”办案有了底气。

  培训结束后,刚刚正式当上缉毒队员的孙洁和战友连破两起贩毒案。孙洁当时主动出击发动群众时认识了一名吸毒者的子女,就发动他提供情报。那天有毒贩要背一筐鸦片来,这人事先就告诉了孙洁。孙洁让战友躲在这户人家中,自己则穿着傣族服装在他家像走亲戚的人。背货的毒贩根本没把这个“傣族”小姑娘放在眼里,结果在一天当中,孙洁和战友连破两起贩毒案。

  这么多年,孙洁经常梦见翔宁。她说:“第一次梦见翔宁是在他走后不久,当时他的遗体还没找到。那天是喝醉了睡在女友的宿舍,眼睁睁地见他飘进来的,觉得他手冷冷地从头摸到我的脸上,还见他穿着一身西装,就是给他准备的那身结婚礼服。他把蚊帐给我轻轻放下就要出去,我翻身一把死死抓住他不让他走,谁知,一使力就醒了,发现自己把蚊帐拽了下来。”孙洁拼命抑制着晃动在眼中的泪水说,“从此,我发现酒醉后可以见到他,就喜欢上了酒……”

  “今年清明节我又梦见翔宁了,醒来很舒服,”她说,“这梦里的余温,够我享受一生了!翔宁牺牲当年,单位上补贴了4000多块钱,我没要一分,全给了生他养他的在农村务农的父母。”据了解,两位老人身体都不好,孙洁的工资很大一部分后来就用在了给翔宁父母治病上。1994年当得知临沧市镇康县公安局缉毒队民警王世洲、张从顺牺牲时,孙洁把两个月的工资以“马莉雅”的化名寄给了他们的家属,并在信中写道:好好地活着,坚强地活着,我理解你们……同年,公安部向全国公安机关转发了“马莉雅”的信。

  孙洁欣慰地说,从2006年开始,公安部每年春节给英模补贴5000元,这可解决大问题啦!

  23年,一个人的坚守

  孙洁的家显得有些乱,屋中家具上蒙着一层薄薄的尘灰,拉开冰箱,里边空荡荡的,仅有一小碗咸菜和一袋香肠。最丰盛的食物,当数墙角处放着的那两大瓶泡酒。

  孙洁把家庭影集抱出来。影集擦拭得很干净,里面装满了她对翔宁的回忆。在翔宁走后的23年中,孙洁始终坚守着一个人的生活。她说,我觉着翔宁死得光荣,但毒品犯罪抢去了我一生的幸福!这些年,别人介绍过几个朋友都不太合适。

  孙洁有一个渴望,能拥有一个能够证明她和翔宁是第一支缉毒队队员的证书,她特别请求:给我家施翔宁也发一个!她说,虽然这个证书不能加工资,不能立功受奖,但这是我们一生的至爱!

公安英烈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