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成 蒋晓娟端坐在她的专属办公室内,肤色白皙,发髻高高挽起,与一年前相比,面庞瘦了下来,显得干练俏丽。在过去的一年里,蒋晓娟历经感动、质疑、观望……从普通民警升任局副政委,蒋晓娟算进了领导层,但她在开展着新工作的同时享受着平常人的快乐。每当有假期或周末,她哪儿都不想去,只愿待在家里陪儿子和丈夫,因为“欠他们的太多了”。 1 做了天下母亲都会做的事 头发凌乱,面容疲惫,敞开的警服内,婴儿吮着乳汁,胖嘟嘟的小脸笑了。蒋晓娟也笑了。这张去年震后在网上广为流传的照片,如今影印在江油市公安局临时办公点的板房过道上。顺着板房走进去,第六排板房右边第二间就是蒋晓娟的办公室。房门左上方的墙上钉了一个小塑料门牌,那上面打印着几个字:副政委办公室。 “5·12”地震发生后第二天,江油,开始接纳来自极重灾区北川、平武的万余名灾民。进入第三天,江油开始出现物资紧缺,买不到奶粉。 在执勤过程中,蒋晓娟发现,婴儿急需的奶粉奶瓶等极度匮乏,饿极了的婴儿凄厉的哭声像利剑般撕裂着这个初为人母的警察的心。正在哺乳期的她,前两天已经把6个月大的儿子送到了乡下奶奶家。看着这些孩子们,她已经顾不了许多,蒋晓娟当即解开衣襟。“幺儿,别急,慢慢吃,吃饱了要乖哦!”蒋晓娟以女性特有的温柔、体贴,安抚着这些尚在襁褓中的婴儿。当看到吃饱了的婴儿在她温暖的怀抱里沉沉入睡后,蒋晓娟笑了,笑得那么甜,笑得那么美。前前后后蒋晓娟一共给9个婴儿喂过奶,他们最大的6个多月,最小的才2个月。 5月15日上午,在局机关担任宣传工作的民警何俊拍下了蒋晓娟哺乳的场景。下午,他碰到了前来问路的新华社记者,16日上午,新华社播发了这条新闻。20日晚上,央视新闻联播抗震救灾英雄谱播发了蒋晓娟的故事。蒋晓娟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后,迅速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有人甚至将她与解放战争中曾用乳汁哺育了受伤子弟兵的沂蒙红嫂相媲美。网友们称她为“最美丽的警察妈妈”。两天后,公安部以超常的速度批准,授予蒋晓娟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称号。 5月26日,接到四川省委宣传部和省公安厅赴京作英模事迹巡回报告的通知后,蒋晓娟死活不愿前往。对于外界把她评价为伟大的母亲,蒋晓娟说自己只不过是出于初为人母的本能,做了一件普通的、任何一位母亲都会做的小事情。后来,江油市委书记易林亲自过问此事,并由局里从成都请来心理专家对其作了整整一个下午的心理疏导工作,当晚,局里工作组再次赶到其家中做工作。在各方的努力下,蒋晓娟才开始了北上之行。 6月19日,一份任职通知发出。蒋晓娟在市委常委会上全票通过,被破格提拔为江油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政委。在经历了“汶川大地震”之后,29岁蒋晓娟的人生也被彻底改变了。伴随着英模称号的,除了掌声,还有质疑。一些人认为,人性之美不代表能力之高,不能把领导职务当成奖品来奖励英雄模范,蒋晓娟是否具备了一个公安局副政委的领导素质,当这个管着700多名干警的江油市公安局领导,许多人在观望。 最考验人的是做带班领导。局领导每周轮换值班,带班领导要负责本周全局日常事务的处理,值班备勤安排,突发事件处理,主要任务的组织协调。让局长蒲方方印象深刻的是蒋晓娟第一次带班。当时,该局正开展城区治安集中清查行动,蒋晓娟担任指挥。 一晚,民警调查发现一家旅馆无证经营,而且对住宿人员登记不符合规范。蒋晓娟带领民警前去处理,旅馆老板不想改正,并且组织人员和民警发生对峙。蒋晓娟向蒲方方请示后,对该旅馆负责人采取了治安拘留强制措施,并对旅馆违法经营依法进行立案查处。 “这起案子处理得很不错,是一起精品案。”蒲方方说。在蒲方方眼中,蒋晓娟工作踏实上进。按照分工,蒋晓娟负责工青妇工作,但是她经常主动向蒲方方请战,希望参与公安案件处理的业务工作。蒋晓娟的一年考核期快到了。蒲方方说,“她是称职的,能力不用怀疑。” 2 最支持丈夫成了家庭主男 地震给蒋晓娟带来的改变,其夫窦傲感触最深。32岁的窦傲在江油市永丰农村信用社个贷科工作,2007年年末妻子蒋晓娟生子,当时计划等为儿子哺乳满11个月后再断奶,未曾料到,在孩子6个月大时遭遇地震,一切就此脱离“预计轨道”。 窦傲说,地震当天单位就停业了。想到母亲带着6个多月的儿子还在家里,他风一样地跑回了家。见到祖孙俩均平安,他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下了。几分钟后,蒋晓娟也回到了家中。“妈,我执勤去了,你们自己注意安全哦。”匆匆跟家人打了个招呼,蒋晓娟又冲出了家门。这一去就是几天。妻子不在,选位置、搭帐篷的活全落在了窦傲一个人身上,同时还得照顾一老一小的起居和吃饭问题。“这辈子的苦,这几天都吃完了。”窦傲不好意思地说。 窦傲说,他们的故事很简单,很平淡。2006年,两人在一次朋友的聚会上相识。身着白裙、不施粉黛,蒋晓娟的淳朴吸引了窦傲的目光。“我从来不相信一见钟情,但一见到她,我就喜欢上了。”第二天,窦傲才知道蒋晓娟是在2002年6月被招考进江油市公安局巡警大队的。在此之前,她曾是江油市大雁乡人民政府从事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一名基层工作人员。进入巡警大队后,蒋晓娟和其他9名新女警一起被安排进了特警中队,主要负责骑着摩托车在街边巡逻。2004年9月,为加强城市管理,江油市成立了城市管理执法大队,并归于巡警大队主管。考虑到执法大队的财政收支方法的特殊性,巡警大队决定成立执法大队办公室,设立会计、出纳等岗位。于是,曾学过会计的蒋晓娟被大队领导从巡警的岗位上安排进了办公室,负责起了执法大队的会计工作。 从那时起,这对年轻人开始短信交往,一月下来,窦傲的电话费高出了6倍。这种“高消费”一直持续到2007年5月2日两人携手踏上红地毯。 地震发生时,他们的爱情结晶刚出生半年。14日晚上,蒋晓娟回到临时的家——帐篷中,她告诉丈夫,很多灾区的孩子没有奶吃很可怜,自己初为人母,可以给孩子喂奶。“我知道你想做什么,你想做就放手去做吧。”窦傲欣然同意了妻子的想法。“在那种情况下,只要是母亲都会这样做,更何况她是名警察,更应该冲在前面。这一点,我从来没埋怨过她。真的。” 窦傲回忆说,地震后,住在江油市区的亲戚都凑在了一顶大帐篷内。亲友们通过媒体很快知道了蒋晓娟给灾区孩子喂奶的事。放着自己的娃娃不顾,却给别人的娃娃喂奶。年长的亲友们很不理解。“他们的心情我能够理解,但晓娟做得没错,我支持她。”在这个问题上,窦傲绝对向着妻子。 蒋晓娟在去北京之前,她抽空去了趟小溪坝镇的舅舅家中。有个人对她的意见最大,这个人就是她才出生6个多月的儿子。以前,孩子一见到她就会往她怀里爬去,但时隔10多天,孩子竟然没有半点反应,如同见了一个陌生人。就在蒋晓娟伸手打算抱抱孩子时,小家伙竟然扭头大哭起来。 “我实话实说,我对她还是很有意见的。这个意见主要是针对她现在根本管不到家,我工作很忙,还要既当爹又当妈,确实很累。”直率的窦傲说,尽管他一直坚持要支持妻子的工作,但在地震后不久,在他将儿子从乡下接回身边开始,他觉得家庭生活的正常秩序开始改变了。窦傲记得,最忙的一次,妻子是在晚上11点才回家,第二天凌晨6点又乘飞机去了外地。无奈之下,为了赶在早上8点半之前上班,他不得不牺牲睡眠时间,每天清晨6点起床,7点出门把儿子送到年迈的母亲家中再赶去单位上班,等晚上6点下班后再去接儿子回家。如果遇到加班,只好拖延接孩子的时间。周而复始,窦傲觉得自己“都有些起不来了”。 升为副政委后,蒋晓娟说自己的生活没有多大改变。她还是一个“普通而贤惠的家庭主妇”。一大早,她先把孩子送到妈妈家,然后上班;下午下班后,接孩子回家,做饭,等丈夫回来,吃完饭,她还要洗衣服,带孩子。 “她一直觉得自己当英模有些不恰当,觉得给娃娃喂奶这种事情和那些在地震中救人的英雄事迹相比显得太渺小了。”窦傲透露,有一段时间蒋晓娟的情绪很不稳定,在通过数次心理辅导后,蒋晓娟才开始慢慢接受事实,开始正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各种改变。窦傲说。 “提拔成副政委还是她亲口给我说的。第一个反应我还是觉得很吃惊,毕竟一下就跳了那么多级。”对于网友们的激烈反应,窦傲是在朋友的知会下才看到的,初时有些气愤,后来想想也就释怀了,直到现在他都是这样劝妻子的。不过让窦傲觉得有些“过了”的是,有人将蒋晓娟的手机号码公布在了网上,之后,就有人开始“坚持”打来只响几声就会挂断的骚扰电话,夫妻俩尽管觉得困扰,但也无可奈何,他们不愿在这种公众关注度高度集中之时做出任何不妥举动,让事情往不可控制的方向发展。 现在,尽管灾后重建的压力还很大,但地震造成生活的动荡正在渐渐恢复平静。“我并不是像外界想象的那样,晚上有那么多应酬。我十天有九天在家。”蒋晓娟说。对于有网友提到“两人发生感情危机”,她说,“我们感情很好。”这时,窦傲突然开玩笑般地说:“也幸好儿子争气,任何人都抱得到,也不闹夜,不然我早就(和她)闹起来了。” 说起一岁半多的儿子窦梓轩,蒋晓娟脸上显出母亲的温柔。因为地震,她被迫提前给儿子断了奶,所以一直觉得对儿子很愧疚。现在陪儿子咿呀学语是她最快乐的时光。 蒋晓娟还一直牵挂着自己当初哺乳的9名地震小婴儿。去年8月17日,她特地去了趟北川,在北川公安局陈家坝派出所的协助下,找到了其中的4个孩子。“几个娃娃都长得胖乎乎的。”蒋晓娟将一些好心人寄给她的奶粉,转送给了这些孩子。对于另外5个娃娃的下落,蒋晓娟说她也不知道,但她从没刻意去找,因为她不想图他们回报。她只希望那9个娃娃,还有所有灾区的儿童都能健康成长,长大后不要忘了那些救过他们的好心人。 根据局领导分工,蒋晓娟现在协助政委分管工青妇工作,她毫不掩饰自己最初的“不懂业务”,“我会主动向他们请教学习,他们也很有耐心地传、帮、带。尽管是新的工作岗位,但我还是会努力把工作做好,不能辜负领导和组织的信任。” 对于没有专车,蒋晓娟对此看得很开:“不是当了领导就非要坐专车吧,我就是想过个平常人的生活,没有想那么多,待遇、级别、专车等,有没有我都不在意,我更不会因为职务变了就去申请一部公车。” 下午6点30分,蒋晓娟下班了,她推出一辆小型女式“木兰”摩托,车身锈迹斑斑显得非常陈旧,蒋晓娟麻利地启动,随着摩托车尾部一缕青烟,驶入江油闹市。 |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