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警察故事>详细内容

警察故事

胡景仪:在利比里亚维和的日子

来源:法治快报 作者:张 斌 发布时间:2009-05-17 09:59:07 浏览次数: 【字体:

胡景仪(中)与队友夜间巡逻

    “全国600多人参加选拔, 我顺利通过了甄选。”回想当年的选拔,桂林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中心的胡景仪警官记忆犹新。

    “海选是2006年3月3日上午开始,当时有来自全国各省(区)、市的警界精英共600多人参加。”对于已毕业14年且很少跟英语打交道的胡景仪来说,此次选拔没有太大的自信。“当时参加考试的同行大都比我年轻,那一张张充满朝气的脸使我感到无形的压力。”随后的英语口语、笔试、面试以及身体素质、汽车驾驶等考核项目中,胡景仪感觉自己完成得还不错。“考官虽然没有夸奖我,但是在他们的脸上我看到了赞许的笑容。”

    广西参加选拔的8人中有3人通过,胡军仪是其中一员。“那一刻,我不敢相信是真的。”现在说起来,胡景仪脸上还挂着幸福。海选过后,600多人只剩下100多人。两个月后,胡景仪接到参加强化培训的通知。此时,他的心情复杂了许多,既兴奋又有些担心。“我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掌握那么多的内容吗?我能顺利通过甄选吗?自己心里没有底,但当时只有这样的念头,既然来了,就拼了!”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胡景仪彻底领教了联合国甄选考试的“厉害”:甄选考试要过9关,实行“魔鬼式淘汰法”,即有一关不能通过,就不能进入下一轮考试。“望着同行一个个背着行囊离去,我真替他们惋惜。”胡景仪至今还念念不忘。此时,偌大的一个大厅只剩16人。算起来,从最初的海选开始,有95%的人在层层选拔中离开了。

    2007年7月31日, 胡景仪接到公安部通知,与另外10名中国警察赴利比里亚执行维和任务,时间为一年。刚从桂林市防暴支队调到市出入境管理处20多天的他,踏上前往北京的火车。

    “爱人特意为我买了一个大旅行箱,里面装满了食品、药品、生活用品等。我出发的那天,岳母特意为我做了面条,希望我平安回来。”回忆起当时的离别情景,胡景仪还是有些伤感。

    胡景仪在出发前悄悄在家里的电脑桌面上留了一个幻灯片,里面给老婆、孩子还有两边的老人和兄弟姐妹们都留了话,还有一家三口的照片,很温馨。如今胡景仪平安回来,这张幻灯片仍然留存。

    “说真的,去维和有一定的危险性,能不能活着回来我也不知道。”现在回想起来,胡景仪觉得有点傻,但当时他就是这么想的。

    “去非洲,我代表的不是我个人,体现的是180万中国警察的形象,我得好好表现,不能让外国同行看小。太多的未知让我对这次维和任务充满期待,也充满忐忑。”经过三天两夜的飞行,2007年9月7日,胡景仪与同行的9名中国维和警察到达西非的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

    “我们UNPOL(联合国维和警察)的职责就是以联合国警务专家的身份,监督、建议当地警察开展各项警务工作,同时制定培训计划,指导和训练他们,提高其警务技能和各项素质。”

    初到利比里亚,胡景仪就领教了当地生活条件的艰苦。说是警察局,其实就是一间茅草房,还是租来的,连一张像样的桌椅都没有。胡景仪说,这是他有生以来,过得最艰苦的日子。没有电,他们就付费接当地老百姓的电;没有水,就到附近水井打水;没有床,就睡在地上的睡垫上。他每天只吃一顿饭,还要没完没了地与毒虫、蚂蚁打交道……

    利比里亚是个疾病肆虐、治安恶化、自然环境极其恶劣的国家。虐原虫病在当地很流行,患上恶性的虐原虫病是要人命的,有名维和警察就是这患上这种病“走”的。

    “当时脚肿得都走不动,袜子也没法穿,只好穿布鞋。去医疗队拿了消炎药,还是不管用。后来把公安部配发的季德胜蛇药吃了,自己每天煮绿豆汤喝才稍消肿,但还是奇痒。非洲的毒虫真的很厉害。”胡景仪说起生病的情景还心有余悸。

    “一年任务期满时,由于人员交接的问题,上级要求我再延期3个月,说真的,出来这么久怪想家的。但想到我是副警队长,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我协助,我一咬牙坚持了下来。”不曾想,这一“坚持”就是半年,直到今年3月,胡景仪才回国。

    回到祖国的怀抱,回想这一年半的经历,胡景仪多了几分对非洲的不舍,也使他思绪万千:“多少次冒着危险化解各类纠纷,多少次看到接受救助的当地居民感激的笑容,多少次在大雨滂沱时面对深陷泥泞的车欲哭无泪……那种滋味永生难忘。希望上苍能够眷顾这片美丽的土地,让这片土地上的人民远离战火硝烟,过上富足、快乐的生活!

维和警察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