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奉献的后勤警察杨国利的故事
![]() |
杨国利 |
![]() |
杨国利曾经幸福温暖的一家 |
说起警察,人们马上会想到威武高大、与犯罪分子搏斗的形象。可是,还有许多不在一线的后勤警察,他们的工作鲜为人知,却是警务工作正常开展不可或缺的一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杨国利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杨国利,从警20余年。从未做过任何轰轰烈烈的大事,却始终如一地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半年前的一个周末,51岁的杨国利因心脏病突发,倒在了工作岗位上…
平凡岗位20年
河南省有一个名为“鹿邑”的县城,这里是我国古代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故里,这是一个有着深厚中国传统文化积淀的城市。杨国利就出生在这里,除了在部队当兵的12年时间,他的人生岁月都是在这座小城里度过的。
1988年,年满30岁的杨国利结束12年的军旅生涯回到家乡,成为鹿邑县公安局的一名后勤警察,在这个看似平凡的岗位上,开始了人生崭新的一页。
在公安局后勤保障的岗位上,杨国利一干就是20年。公安局的后勤保障工作虽然不是制止犯罪、维护治安的一线警察,但是在每一次警务行动中,都少不了杨国利的身影。杨国利的同事宋祖峰说,杨国利周到细心地为同事们提供后勤保障服务,同志们都记在心里。他说,“为围追堵截犯罪分子,后勤保障由杨国利带着两辆车,拉的都是生活用品、饭菜、水。他始终和同志们一样战斗在第一线,后勤保障很及时,无论刮风下雨,杨国利同志总是和侦查员们在一起,做的事时时处处感动侦查员。”
在鹿邑县公安局,每天上班最早的是杨国利,下班最晚的还是杨国利。在下班前他总要检查一遍哪间办公室的灯没关、空调还开着、饮水机还烧着,他最怕浪费国家的资源。局里有个顺口溜“李胜利的嘴,杨国利的腿”。李胜利也是鹿邑县公安局的一位民警,以口才善辩出名,而杨国利靠腿脚勤快,扎实肯干赢得了大家的一致赞誉。
在杨国利去世前的5年,邬松涛一直和杨国利搭档,管理局里的后勤工作。对于杨国利的踏实能干、任劳任怨,邬松涛有着深切的体会。邬松涛说,“从五年来的接触来看,后勤工作都是点滴小事,都是细节,没有什么轰轰烈烈大事,杨国利就是从一些细节入手,从小事入手。比如,每年的春节,基层公安机关涉及到排班执勤,后勤这排班从我来这到他去世的五年里,每年三十、初一都是他值班,他总说自己家里在城里离单位近,没什么事就来值班吧。”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