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禁毒警察:在刀尖上跳舞的职业
农村妇女“哭”出他从警理想
在同事们的眼里,刘太平是一个内心火热外表冷峻的人,办案一丝不苟,平时不苟言笑。看样子,他“敏于行而讷于言”,他本人承认:一面对电视台的镜头,不免有些“难以启齿”的紧张感。
不过,一提起自己从警的经历,他的心还是像冰河一样裂开了——老家闭塞,民风朴实。他在少年时代总爱望着蓝天白云浮想联翩,却不知山外面的世界到底是啥摸样,甚至连广播体操都没见识过。寒窗苦读,他升入衡南一中念高中,有一件小事深深影响了他。有次学校放月假,刘太平到汽车站坐车,亲眼见到一名钱包被扒的农村妇女哭天抢地,十分可怜。当时,热血沸腾的他就对同学们宣布:自己的理想就是做一名见坏人就抓的警察。
打造铁军,自己先做金刚钻
读警校,进警营,天遂人愿,梦想成真。刘太平很知足。他成长的很快,1998年,从普通民警破格提拔为所长。有个毒贩“垛子硬”,很嚣张,扬言;“没人敢抓我,就是抓了也得很快放了我。”刘太平针锋相对,说:“我会找到铁证据,一定亲手抓你!”果然,刘太平巧使一计,捉了毒贩,还判了毒贩刑。那一年,他雷厉风行,一举抓了“毒贩四巨头”,花桥当地吸贩毒者立马“噤若寒蝉”。
刘太平常说:“我是农民子弟,进公安、当警察是我的执着追求。我百倍珍惜警察职业,也诚心希望我身边的民警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领导把我安排到所长、队长的岗位上,我只有用率先垂范、爱岗敬业的实际行动,带好队伍,恪尽职守。”
幸福和快乐是简单的,而追求的人却是复杂的。对于刘太平来说,他有自己幸福生活的秘诀,那就是:找到你喜欢做的事。
做一个称职的警察,往往意味着:你可能随时抛妻别子,远离家门,放弃了与亲人团聚的机会。当人们推杯换盏、团聚庆贺、盛装游览,你可能风餐露宿,东奔西走,默默无闻守护着一方的安宁。这样的日子常常很苦,但刘太平觉得充实、有劲,并且乐此不疲。
犯罪学专家曾经提出“破窗理论”,认为:如果有人砸坏了某座建筑物的一扇窗户玻璃,而这个窗户又未能及时得到修理,其他的人就有可能受到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玻璃窗就给人一种无序的感觉,那么,在这样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蔓延。
刘太平当然明白“防微杜渐”这个道理。在花桥派出所工作时,环境异常艰苦,涉毒案件渐渐呈现咄咄逼人的苗头。刘太平肩头时刻扛着一种叫责任的东西,住在所里、吃在所里、忙在山村。为了辖区治安稳定,他常常是十天半月不回家,把方便让给其他民警。有一回累得头昏脑胀,甚至连家里的电话号码都想不起来了。
花桥一名毒贩被刑事拘留,其亲属找人说情“请客吃饭”,被刘太平婉言谢绝后,继而又托人送来了一个5000元的“大红包”,刘太平义正词严地说:“你太小看我了,我是这种人吗?你弟弟贩卖毒品触犯了国法,应该受到法律惩处,我是堂堂人民警察,岂能为虎作伥助纣为虐!”来人见刘太平软硬不吃,于是无事生非、胡编乱造、匿名上告。刘太平大度地说:“身正不怕影子斜,让他去告吧!”
警察,尤其是缉毒警察,工作充满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和危险,而让缉毒警察最愧对的是家庭和亲人。老婆产后大出血、胃大出血,他在办案;父亲脑梗塞,他在办案;孩子嚷嚷着要去公园玩,他在办案......从警十几年,刘太平说,家里的事,他几乎从没过问,一提就觉得羞愧难当。
另一面,不论是在花桥派出所当所长,还是在禁毒大队任大队长,十年如一日,刘太平一身正气带队伍,克己奉公凝警心,从严治警,秉公执法,民警中从未发生过违法违纪事件。2007年,衡南禁毒大队被市公安局授予了“三好班子”的光荣称号。近年来,全队8个民警有20余人次立功受奖。领导都称赞他带出了一支“铁军”。
禁毒前哨:一夫当关,插翅难逃
有人把缉毒警察比作“与魔鬼打交道的人”,有人将缉毒警察和毒贩的关系被形象地比喻成猫和老鼠。为了清扫“毒鼠”,刘太平凭着忠诚、热血、勇气和智慧,率领禁毒民警开展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毒品阻击战。
衡南的禁毒工作曾一度力不从心,常拖后腿,颇为被动。2005年,胸有成竹、跃跃欲试的刘太平主动向县局党委请缨,毛遂自荐搞禁毒,并拍着胸脯立下“军令状”:一年走出困境,两年跻身全局先进。同年4月,他走马上任,一切很快进入正规。
有时,也许用望远镜也看不到对手,就需要改用显微镜。缉毒也是如此。凭借坚韧的意志、过硬的业务技能和同心同德的团队,第二年,全局综合考评,禁毒大队势不可挡冲上第一,刘太平本人荣立二等功。
近年来,衡南禁毒工作屡建奇功,捷报频传,有目共睹,刘太平立下了汗马功劳——2006年破获了衡南第一起贩卖新型毒品麻古案,当场缴获麻古412粒;紧接着,又在衡南一路歌嗨吧查处了吸食型毒品K粉案,一次性查处吸毒人员42人,当场缴获K粉13.78克,摇头丸40粒;2007年破获了衡南第一起贩卖冰毒案,当场缴获冰毒42克。
2007年3月,禁毒大队在县公安局党委的正确部署下,对辖区内吸贩毒犯罪的重点乡镇花桥、泉湖等开展重点整治,抓获了一批吸贩毒人员,通过工作,一名绰号叫“交百几”的吸贩毒人员进入警方视线。“交白几”何许人也?经过分析、推断可以认定这是一起隐蔽很深、组织严密的地下贩毒犯罪团伙。要彻底摧毁这一团伙,无疑要打一场硬仗。刘太平明察秋毫,先从已掌握的花桥镇重点吸贩毒人唐永贵(此人已患晚期艾滋病)入手。刘太平率领队友从人性化关怀出发,多次登门唐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其无依无靠的孩子给予关心,帮其补交了学费,并多次赶赴湖北规劝其因吸毒而患艾滋病的妻子黄小花回家,安排治疗。唐永贵深受感动,终于交代其毒品来源系其妻黄小花从广东番禺张堂金(绰号“交百几”)处购进。经过顺藤摸瓜,查清张堂金是衡南地下贩毒犯罪网络的一号头目。其毒品通过花桥、泉湖秘密地向农村蔓延扩散,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经查,张堂金系衡南泉湖镇人,1998年因贩毒罪被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刑10年6个月,2005年释放后,不思悔改,重操旧业,大肆贩毒,严重危害社会,省公安厅把此案列为督办案。为侦破此案,刘大平率领禁毒民警经过一年多的苦心经营,在多警种的配合下,于2008年4月17日将潜回泉湖的特大贩毒网络案主犯张堂金抓获,通过深挖,又将其他犯罪嫌疑人刘庆才、吴增加、刘邦保、蒋云南、屈飞跃、王芳幼、张春民、蒋五芽等一网打尽。现场缴获高纯度海洛因113.79克、冰毒24.91克、毒资23万元。破获100克以上的特大贩毒案8起,涉案海洛因1000余克,冰毒200克,麻古6200余粒。毒品批发商张堂金被衡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死刑。至此,一条从广东到衡南的地下贩毒通道被拦腰斩断。广大群众拍手称快,纷纷要求为“缉毒英雄”请功。
2008年,刘太平和禁毒大队民警,肩负重托,不辱使命,辗转广东、长沙、湖北等地,历尽千辛万苦,破获刑事案件37起,逮捕犯罪嫌疑人13人,强制戒毒20余人,为衡南乡村营造了一片和谐的蓝天。
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
禁毒是一场人民战争,需要全民参与。刘太平深有感触地说:“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禁毒,没有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不行。要想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首先你要相信群众,为民解困,多办实事。”
刘太平对毒品和毒贩的恨,源于他对世界和生活的热爱。储蓄真情,收获信任。他出身农家不忘本,身在农村、心在农村,把广大的山村百姓当作自己的衣食父母,上门办证,排忧解难,帮群众修路架桥,同群众下田种地。由于长期与群众“零距离”接触,洒下一片真情,直至他离开花桥辖区5年后,当地的好多老百姓还记得他的手机号码,向他反映毒情线索。
居住在鸡笼镇长康村的女毒贩何发满从2004年开始就伙同其夫秦声久贩卖毒品海洛因,但因其狡诈,且2004年有孕在身(2005年8月产下一女孩),从而逃避了法律制裁。在其夫因贩毒判刑之后,仍不思悔改,继续贩卖毒品危害社会。2007年5月份,禁毒大队在查处一起吸毒行政案件时,获悉了何发满的毒品销售到衡阳县的信息,同时发现何在衡南县花桥镇也有贩毒行为,向她购毒的吸毒人员像走马灯一样,严重扰乱了乡镇的治安秩序,群众对此反映强烈。
刘太平来到当地“微服私访”,深入排查,捕捉时机,将何发满等6名毒贩一网打尽。何发满等人被抓获后,居住在鸡笼镇长康村的老百姓个个拍手称快。当禁毒大队民警前往该村取证时,当地老百姓端的端井水,送的送西瓜,还有的看到民警汗流浃背,主动上前帮民警扇扇子送凉。
2008年先是冰灾,后是地震。刘太平情系百姓,把抗冰救灾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除夕夜,他放弃与亲人团聚的幸福时刻,身着棉服在322国道上冒雪疏导交通;正月十五元宵节之夜,他精神百倍地来到衡枣高速线上搭救因冰灾堵路无法前行的受困群众。当107国道向阳至廖田路段因冰灾交通严重受阻时,他带领禁毒大队民警,步行10余公里,在冰雪中疏导交通,让沿线司乘人员安全行驶,受到了公安部现场督察组领导的高度赞扬。“5.12”地震发生后,刘太平通过电视报道深切关注地震造成的严重灾情。为了奉献爱心,他主动捐款1000元,并自觉地交纳特殊党费500元。
人在征途,永不言弃
有人形容缉毒是站在刀尖上跳舞的职业,危险时刻伴随在身边。刘太平的词典里好像没有“畏惧”一词。风雨兼程,千锤百炼,一个男子汉日趋成熟。刘太平今年38岁,正是猛虎下山、蛟龙出海的当打之年。谈及衡南从今往后的禁毒工作,他踌躇满志。“毒品一日不绝,战斗一日不止。”他豪情满怀地说:在驱逐毒魔的征途上,他和他的战友们永不言弃,驱逐毒魔,他们一个也不会放过!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