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警察故事>详细内容

警察故事

一个监狱警察的方寸世界--陕西省商州监狱警官周春明的艺术人生

来源:警韵网 作者:崔伟 发布时间:2009-03-26 17:06:27 浏览次数: 【字体:

        

 

位于秦岭山中的陕西省商洛市有一位叫周春明的监狱警官,他集书法、篆刻特长于一身,数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使他由一个极其普通的监狱警察一跃而成为一名蜚声海内外的篆刻艺术家。带着惊叹和神往,记者走进了他的内心世界深处……

1963年4月4日,周春明出生于陕西省商南县富水镇寺沟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孩提时代,他就显示出了独特的艺术天赋。年幼的春明从小就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家乡的一山一水都是那么的令他陶醉。面对周围的一切,他总是充满了好奇、希望和憧憬。他常常感觉到大自然是如此的奇妙,生活是如此的美好。虽是一个生在山里、长在河边、出身寒门的农家子弟,但他却凭着一股子犟劲儿和家乡山水所赋予的灵气,立志要当一个艺术家。用艺术来给自己的人生添加一道靓丽的风景,多年来,他一直潜心钻研书法、篆刻艺术和文学创作,终使他成了一位名扬警界的艺术家。   

他自幼酷爱书法,不论走到哪儿,只要一见到有好字,就不由自主地用手在临摹、并在心里烙印,上小学三年级时,他就为乡邻们写春联,成了家乡远近闻名的“小秀才”,四年级时,班主任汪永东老师在黑板上随便写了两个似画又像字的东西,细心的春明问老师:“这是字还是画?真好看!”老师给他解释了这就是篆体的“山水”二字。还说:“篆体字是我们老祖先留下来的,几千年了,你如果对篆体字感兴趣的话,就照这本篆体字帖好好练。”然后,汪老师送给了他一本篆体字帖,他就在学习之余,不断的去练呀写呀,练到一年后的一个三伏天,有一次,他无意中发现了妈妈的一枚印章,也是篆刻的,便翻箱倒柜找出半截钢锯条磨成刻刀,在家乡的富水河边捡回几块河卵石磨成印石。自己就像模像样的给自己篆刻了一枚印章,受到了哥嫂的表扬,成功的喜悦像鞭子一样抽打着懵懂少年的心,从此他便与篆刻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为刻印章,家里的手推车轱辘上“退休”下来的旧辐条被他收集起来做了刻刀;为练出好手艺,他自己也说不清楚家里的肥皂、萝卜、牙刷把儿有多少都变成了自己的“战利品”。家里、学校、河堤,以及放牛的山坡上都成了小春明艺术生涯的练兵场。

周春明常常练书法、刻印章,父母多年都没指责过,但一上高中读书,父母却不得不引导他“改邪归正”了。为不伤“天下父母心”和对自己今后前程的考虑,他暂时搁下了他的刻刀,加倍努力学习文化课,只是在累了的时候练练字、临摹一下秦汉玺印,消除一下疲劳又去温习文化课。1984年,周春明如愿以偿地考进了陕西省警官学校。1993年,在商州监狱工作了七年被组织列为后备干部重点培养对象的他,又通过成人高考进入中央司法警官学院人事系脱产学习两年。为不辜负组织厚望,他决意要学出个扎实的本领来回报社会。在校期间,他潜心钻研学习业务知识,掌握了一整套人事管理的新方法、新技巧,他撰写的毕业论文《论监狱领导的艺术性》深受系主任、辅导老师及同学们的赞誉。在学习好业务知识的同时,学院当时浓厚的书画艺术氛围,又给他的艺术人生提供了更大的舞台,其书法作品频繁地在院刊、墙报、展览中频频亮相,他的作品则成了毕业时与老师、同学分手时的馈赠礼品。至今,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原政工系主任杨仁忠老师手中还保留着周春明当年刻的一枚印章。除此之外,他还有打乒乓球、唱歌、摄影的爱好,每逢学校举办文娱活动,他就是代表所在系自编自演节目的主要角色。由于专业精良德才兼备,毕业时,系主任曾介绍他去南方工作以大展才华,但他没有忘记家乡领导的培养之情,没有忘记家乡父老的殷切期望,毅然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商洛山中。

如今,当初和他一起的许多同学、同事都一个个走上了领导岗位,还有的辞职下海成了腰缠万贯的老板。多少次同学相聚,问及他的职务状况时,他总是很憨厚地笑着告诉同学,还是一般同志。这就是周春明。他总是毫不在乎这些,在干好党的工作的同时,淡泊名利,他只想图个心里充实,因为在他的灵魂深处,有着自己的人生追求、自己的梦想。周春明利用自己独特的艺术方式,积极宣传监狱工作,阐释党的监狱工作思想方针。

一遇有好的题材,一有新的创意,他便废寝忘食的持刀挥笔,虽然艰辛的劳动常使其疲惫不堪,可看着一幅幅、一篇篇篆刻文学艺术作品在被人们陶醉受益时,他的心里却充满了成就的愉悦和幸福。妻子的抱怨和个别同事的曲解也曾动摇过他的信念,可没过几天,他又忍不住心驰神往。功夫不负有心人,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的日子里,举国欢腾,他篆刻的“喜迎澳门回归”即被当地媒体公开发表,欣喜的同时更是信心百倍,激情洋溢。他创作的“洗心革面重做人”发表后,令一罪犯家属泪流满面。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后,远在陕西的他彻夜难眠,地震中遇难同胞的身影不断在他的眼前晃动,为了表达一个中国艺术家对逝者的哀悼,对生者的抚慰,周春明同志连夜创作“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和“汶川遇难同胞不死!´´两副作品.在买房后经济还特别拮据的条件下,他添置了大量的篆刻资料、多种刀具用于强化自己的技艺。在创作中,他始终坚持借鉴前人的精华并自己开拓创新的思路,时常还向各地名家讨教、指点,与时俱进的科学合理化思路和潜心的钻研使他的篆刻水平发生了质的变化,篆刻技艺也日臻娴熟。

近5年来,他发表在国家、省、地市级报刊的300余幅篆刻作品,形式灵活多变,并注重与内容相吻合,字体阴阳交汇,模式图文并茂,印迹或狂奔或慎微,风格或憨实或新奇,工稳典雅、气酣韵厚、字简意深、构思奇妙,依意选形,以形彰艺,在有限的方寸世界里体现了无限的人文精神.他的作品风格独特,耐人寻味。最主要的还是作品所透露出来的非凡灵性和浓郁的地域气息,这已成为其作品最摄人心魄的特色和灵魂之所在。近年来,他先后为著名作家贾平凹、孙见喜、方英文等文学艺术界名人雕刻过印章。有近百副多幅作品在全国书画展中获金、银奖,并因个人最新业绩入编多部典籍、年鉴、专集、辞海。纷纷被电台专访、被报刊、网站等媒体报道,引起了各界艺术名家、评论家的广泛关注,著名作家、评论家孙见喜先生曾称周春明的篆刻"构思巧妙、能与版画相结合是以前的篆刻家们所不具有的"。被文化艺术部门屡屡邀请参加各类活动.商洛市文联副主席谷山川评价。

周春明的篆刻作品如同他的为人,性格直爽,淡泊名利,不好趋炎附势,不好随波逐流。他非常推崇秦汉玺印,而又不假于前贤作茧自缚,该继承者规范发扬传统之风,该创新者又大胆择食粮桑,吐精美之丝作萤亮之茧,破茧化蝶,产生质变,结出艺术之果。几十年的孜孜追求和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艰辛磨砺,换来了今天的累累硕果。一时间,周春明这个出身寒门的山里汉子,一个普普通通的监狱警察,在艺术界轰动了三秦大地,为监狱警察增了光,为三秦父老添了彩。

在书法篆刻艺术日趋完美的同时,他写的随笔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境界。其文章短小精悍,滑稽幽默,发人深思,颇受读者青睐。多年来,在各类报刊发表报道、随笔、及论文50余篇,其中代表作《献给祖国一幅画》、,《狗这贱东西》、《酒醉的快意》等作品被多家报刊发表,他长期从事监狱工作所写《“情感+兴趣+快乐”教学模式在教育改造中的探究与实践》的论文,被《当代监狱工会》、《长安警苑》、《大墙诗教》等系统媒体相继刊发。

纷至沓来的殊荣并没有使他停止迈向前进的步伐。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艺术是一个神圣的事业,前有古人,后有来者,自己只不过是这个殿堂中的一个虔诚的信徒罢了。在成就面前,他总是淡然一笑,总是谦逊地说,自己的成绩微不足道,个人的能力再强,如果离开了同事和朋友的帮助,也只不过是沧海一栗而已。因为他知道,艺术的感召力是很大的,创作之路是清苦寂寞而曲折坎坷的,他这一路也正是这样走过来的,而且还要继续走下去。他宁可舍弃官位、名利等一切身外之物,但惟独不能舍弃的是他视其为生命的书法篆刻艺术。他说:“持刀刻印,挥笔写作不仅使我的生活变得充实,工作更加努力,我的人生价值也得以体现和证实,更重要的是篆刻艺术净化和提升了我的人格和灵魂,不论后路是怎样的坎坷,今生今世我要在文艺这无际海洋里恣意遨游下去,我不图任何虚名,作为一名监狱警察,必须以监狱工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搞好本职工作为天职。作为一名艺术家,就该用好的作品和读者见面,以搭起一座理解的桥梁,产生心与心的共鸣”。这,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监狱警察、一个篆刻艺术家高尚的情怀。
 

 

监狱警官 周春明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