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警察故事>详细内容

警察故事

武汉警察讲述非洲维和亲历

来源:楚天都市报 作者:吴昌华 余涛 张骏 马轲 发布时间:2009-03-18 07:44:05 浏览次数: 【字体:
  荆楚网消息(楚天都市报)图为:与里弗塞斯当地儿童合影本版图片由赴非维和警察杨轶提供

  图为:出征前维和警察合影

  图为:与当地警长讨论案件



  经层层选拔,今年1月18日,我省15名警察从6万名警察中脱颖而出,飞赴利比里亚,执行为期1年的维和任务。

  这是我省首次单独组建警队,代表中国执行联合国的维和任务。与维和军队不同,维和军队是集中执行任务,他们则被分散到各警署,负责指导、培训警务,食宿自理。

  1月10日,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厅长吴永文为他们送行时说:你们是特殊的外交官,是湖北公安民警的代表,使命神圣而光荣。

  出征前,记者与多名维和警察互留QQ号。不料联系异常艰辛,因为当地很难上网,而且动辄断线。5张仅1M经压缩的照片,居然传了两三个小时。

  经持续努力,两名维和警察——武昌区公安分局的杨轶和洪山区公安分局的胡连军终于通过电子邮件,向记者发回了他们在利比里亚的特殊经历。

  利比里亚首都机场像个公交车站

  1月18日凌晨2时,他们从首都机场登机,胡连军刚要走入登机通道,妻子牵着女儿冲了上来,紧紧抱住他。他也将妻女搂紧,但一愣神,又轻轻地推开她们。

  飞机里像个“联合国”,各种肤色、各式服装的人们分散着坐在舱内。贝蕾帽吸引了旅客们的目光。一名德国旅客问杨轶是不是维和警察,他笑着说Yes,德国旅客高兴地说Good!

  飞机飞了12个小时,北京时间18日下午2时抵达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但当地时间是18日晨7时,天刚亮。

  转机等了5小时,于当地时间晚8时30分降落在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机场。此时北京时间已是20日凌晨4时30分。

  走出机舱,一股刺鼻的煤油味扑鼻而来。机场很小,设备简陋,如果不是停有飞机,说它是个公交车站一点也不为过。后来才知,洒煤油是为了驱虫。

  8个小时的时差很快适应了,落后的条件没影响他们饱满的情绪。中国在当地的上一支维和警队队长侯登安等人和联合国工作人员接他们去市区,临时住进的一间旅馆叫“中国人家”。

  平时没用上的爱好帮他成功赴非

  3月15日,记者找到杨轶的父母和未婚妻,以及杨轶的大队领导。

  杨轶的爸爸也是个警察,在武汉市公安局便衣警察支队任职,叫杨恩玖。

  他说,杨轶本来准备去年5月结婚的,汶川地震突如其来,他受命增援四川;婚期改在去年11月8日,不料通过了维和警察的选拔考试,前往廊坊接受培训,婚期只好再次取消。

  杨轶2002年毕业于武汉警校,只是个中专学历,他很不甘心,自学了本科。巡警大队副大队长陈斌告诉记者,杨轶很特别,备勤时总在看书,尤其喜欢英语、法律、心理学。

  杨恩玖说,杨轶经常参加英语角,说万一遇到外国人求助,不懂英语就水了,那多掉武汉警察的底子!没想到,就这个“平时从没用上”的爱好,为他争取到这个光荣的任务。

  上网基本靠“抢”

  网速慢得像蜗牛


  蒙罗维亚除了几条主街,其余都是石头路,坑坑洼洼。路边墙上,弹孔清晰可见。

  在那里,普通人家无电可用。“中国人家”旅馆位于富人区,每人每天房租高达55美元,也无电力供应,水和互联网更是奢侈品。房东每天上午6时至8时,晚上6点至12点用发电机发电,突突突的响声震得地动山摇。

  旅馆申请了卫星网络,但网速仅128K(相当于宽带网速度的1/10至1/20),而且一分为四,速度慢得像蜗牛。

  旅馆前后两栋房,住了30多人,上网基本靠“抢”。胡连军说,一次好不容易抢了个位子,发了5张仅1000K经压缩的照片,居然用了近3个小时。

  物价奇贵

  青椒大蒜35元人民币/斤


  他们在GreenHouse(绿屋)搞了10天的岗前培训。在绿屋,五颜六色的蜥蜴随处可见。

  去的第3天,他们集体购买了当地最大一家移动电话公司的手机卡,给国内报平安,但电话很难拨通。即使通了,语音长达三四秒的延时让人抓狂,而且每分钟四五元人民币的话费也令人心疼,因为根本说不了几句话。

  为买生活日用品,他们去逛一家“超级商店”(ExclusiveSuperStore)。规模跟中百仓储、武商量贩没法比。

  店里很多百货和食品是中国造,如午餐肉、牙膏、洗发精、洁面乳等。蔬菜贵得令人犯晕——一根很小的胡萝卜,用保鲜膜包着,顶多2两重,卖5美元;青椒和大蒜都是5美元/斤。

  那天买了十几个人吃一顿的菜,花了200多美元。

  他们说,刚去时,购物总将美元数乘以7,换算成人民币,总吐舌头。时间长了,他们就强迫自己把1美元当成1元人民币用,否则就什么都舍不得买了。

  都说中国人爱随便拍照

  我看不是


  培训教室里,维和警察来自世界各地,肤色各异、服装各异。民事官员西装革履,军人一身迷彩,挪威警察穿浅天蓝,中国警察穿天蓝色,但UN的标志是一样的,他们使命相同。

  黑人教官要大家各选一名异国伙伴。杨轶的伙伴是个乌克兰军官,名叫Richros,Richros很热情,主动交谈,二人相谈甚欢。

  课间,杨轶拿出相机想照下教室里的“联合国”,要按快门时,突然想起在国内接受培训时老师的一句话:“你们是去工作,不是去拍照,得随时尊重外国同事的隐私与意见。”就立即将相机放回背包。Richros见状,拍着他的肩说:“Yes,weldone!”接下的话更重要,翻译过来就是:都说中国人喜欢随便拍照,我看不是。

  利比里亚最大合作项目来自中国

  清晨,杨轶爱在蒙罗维亚街头慢跑。每一出门,对面摆摊的当地人就冲他喊:“嗨!中国朋友,做运动啊!”他礼貌地回应。

  跑到第一个路口,总见一群身穿T恤的黑人大个子也在跑,嗨!他向杨轶问好。杨轶回答:嗨!跑到林荫大道上,慢跑的人成群结队。杨轶告诉记者,那是蒙罗维亚清晨的街头文化,难怪非洲人长跑总拿奥运冠军哩。

  当地黑人总热情地朝中国人翘大拇指,说“ChinaGood!”后来才知,他们是真的对中国很感恩。在蒙罗维亚,有一座断桥即将由重庆建工重建;近几年,其主干道均由中国承建,投资26亿元人民币的铁矿也已签约,那是利比里亚政府迄今最大的外资合作项目。

  杨轶说,在那里,他们很为身为中国人而自豪。

  夜夜叮人的小虫能飞过蚊帐的缝眼

  联合国在利比里亚的维和任务区分成5个,首都蒙罗维亚是第一战区。与维和军队集中执行任务不同,维和警察是被分散到各警署,负责指导、培训、督察当地警务工作,吃住自理。10天的培训结束后,湖北15名维和队员有8人被分配到外地。

  遵照分配,杨轶2月3日乘直升机来到蒙罗维亚以南一个叫RiverCess的第4战区,那是一个地区的首府。

  尽管杨轶在首都蒙罗维亚已见识了没有门的派出所、有了车门一开苍蝇就撞脸的心理准备,但RiverCess的景象还是让他吃了一惊——有个派出所竟然挂在树上。

  杨轶住进一间既没电、也没自来水的旧屋。当晚他是露天洗的澡。

  翌晨醒来,杨轶后背奇痒且痛,用手摸,感觉长了硬邦邦的包。他取出相机,伸到背后拍了张照片,背上长满红彤彤的大包。“刚一来就被打垮了怎么行?”他盯着相机静坐片刻,然后找出药包,吃了两粒息斯敏,“我立正,挺胸,对自己说:敌人今天送来开门红,小杨同志,要打败它,完成光荣的维和使命!”

  后来,有经验的队友说,这不是水土不服,是虫子所致。这种虫子比蚊帐的孔还小,可能稍稍比螨虫大一点,那些包得两个多月才能消。

  派出所就一间房

  挂在树上像鸟笼


  第三天,杨轶接到任务去RiverCess以外60多公里的小镇Neezuin,发现一个奇特的派出所:就一间房子,像鸟笼一样挂在树上。“我抬头看半天,还真回归大自然啊,派出所挂在大树上,爬楼梯上去得全神贯注,那梯子台阶高得离谱,一踏上去就吱吱吜吜,像荡秋千。”杨轶像猴子上树那样四肢并用地爬上去,心里反复嘀咕:万一出现紧急状况,该如何快速出警?

  床下蚂蚁密密麻麻

  个个大得像花生


  2月12日晚11点,在RiverCess,杨轶躺在床上,汗不停地向外涌。心烦意乱时,他想起出发前与父亲的对话。

  父亲说,非洲酷热,你有心理准备没有?杨轶说有。

  父亲说:武汉伢火炉里长大的,应该不怕热。

  想到这里,杨轶心里一阵轻松:我照睡,老天你能热死我不成?

  2月21日凌晨,杨轶遭到“猛烈袭击”——来自非洲的黑蚂蚁。

  大约凌晨4点,杨轶起来如厕,脚刚着地,像被谁咬了一口,打开应急灯一看,乖乖,花生那么大的非洲黑蚂蚁!密密麻麻,成群结队,肆无忌惮地横行。

  杨轶跑到隔壁叫醒当地人Wikdo,Wikdo取来一壶柴油,加水搅,洒在地上。很快,不少蚂蚁毙命,但一抬眼,门外的蚂蚁仍前赴后继往屋里涌。

  杨轶只穿拖鞋短裤,蚂蚁们爬到他腿上大快朵颐,赶快往腿上浇柴油,一阵手忙脚乱,终于打退了蚂蚁的狂袭。

  杨轶说,在宿舍里除了蚂蚁,还经常有蛇、大蟑螂和各种叫不出名的怪虫出没。

  及时制止流血冲突

  非洲警长没反应过来


  2月27日,杨轶在RiverCess所辖的Yarpas镇,制止了一起八人斗殴的群体事件。

  那天早晨,杨轶作为负责人,到Yarpas镇检查警务工作。看完检查站,走到距警局约200米时,有8名男子聚在一起,表情异常。

  杨轶立即让一名便装同伴绕道去警局请求增援,警长走来时,见有人像要掏“家伙”,大叫一声“警察!”趁8人愣神时,杨轶和当地警察立即将其控制,示意警长将他们带回审查。

  还没发案呀!警长不解。杨轶解释:作为警察,防范是第一位的。警长有些犹豫,但还是听从了。

  经对8人逐一盘问得知,他们一半是Bassa族,一半是Kru族。一名Bassa人受到Kru人的欺负,Bassa人打算报复。警察从8人身上搜出5把匕首,一起流血事件幸得避免。

  杨轶回到自己的办公室时,是晚上7点,晚餐就啃了一包方便面。

  他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我早已忘了身上的汗水和周围的臭味。”
武汉警察 维和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