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江:艰苦的地方也需要警察
【导语】 欢迎收看法治在线,“我最喜爱的十大人民警察”入选人物今天为您展播的是来自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的基层民警王江,一个城里的民警把自己最美好的时光都献给了农村,在偏远的山村一待就是15年,他的故事会让我们今天的年轻人开始重新思考生命的价值。
【正文】
(现场声)这位正在帮助村民架设路灯的民警叫王江,他是黑龙江省佳木斯公安局郊区分局的一位驻村民警,有趣的是这里的村民们都不叫他警官,却亲切地称他为“三哥”,而且这样的称呼已经叫了15年。
【正文】1994年39岁的王江从条件舒适的城里调到偏远落后松木河村工作,这里条件极其艰苦,王江居住的宿舍夏天还好对付,每到冬天根本挡不住严寒,一到晚上屋内洗脸盆里的水都会结上厚厚的一层冰,每天晚上戴上棉帽子才能睡觉,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王江硬是扛了两个冬天,家人盼着他能够早日回到城里。可他却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把家搬过来,扎根松木河!”他说服妻子,卖掉了城里的三间大瓦房,在松木河村买下了一间只有18平方米的茅草房,从此王江便在山村里扎下了根。
【同期】黑龙江省佳木斯公安局郊区分局民警王江
环境舒适的地方需要警察,艰苦的地方也需要警察,所以我就毅然留在这里,为这里的老百姓服好务,老百姓欢迎我,我也真心为他们服务,做点事。
【正文】王江管辖的松木河村有133平方公里,600多户村民,村民居住分散,往返在各家各户之间,跋山涉水是家常便饭。为了方便群众,他把自己家的电话号码张贴到各处的醒目位置,这个号码就成了松木河的“110”。十几年来王江的家门口每天晚上始终亮着一盏小红灯,无时无刻不在告诉村民:这里有警察,有事来找我。辖区内大到林区防火巡逻,抗洪救灾,财物被盗,小到猪拱院子,丢鸡丢鸭,邻居吵架,老百姓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王江。
【同期】当地村民
我们这里没有桥,他趟水就过来了,不管谁家,大事小事都得找他。
【同期】当地村民
我们这太偏僻了,不找他找谁,两口子打架还得找他,两口子打架得提前找。
【正文】身为方圆百里唯一的一名警察,王江每天都忙得团团转,从早到晚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奔走在辖区的村村落落,为群众分忧解难。东北的冬天,天寒地冻,一接到报警王江总是想方设法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一年冬天大雪封门,有人捎信来说,30多里外的两户居民,因为一只鸭子发生了纠纷,两家人剑拔弩张,一场械斗在所难免,接到报警后王江二话没说就直奔这两户人家,在零下二三十度的风雪中王江走了4个多小时的山路,来到这两家,很快平息了这场纠纷。
【同期】黑龙江省佳木斯公安局郊区分局民警王江
最后双方呢,说了一句什么,三哥多亏你来,你不来我们两家可能就要出人命了。
【正文】有人说如果按照管辖区域来讲,王江称得上是全国最大的片警了,15年里王江走过的山路超过了1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两圈半。15年里,王江每年都要换三四次车胎,穿坏六七双胶鞋。
多年的奔波劳累拖垮了王江的身体,1999年,他被查出患有肝硬化,住院期间,他偷跑回村里3趟,最后提前中止了治疗,此后的8年时间里,王江先后7次被医生要求住院治疗,但每一次王江都是因为放心不下辖区内的几百户乡亲,在治疗的中途从医院溜回了工作岗位,实在撑不住了就吃点药。
【同期】当地村民
我们这片如果都像他这样,这社会治安就行了,王江的的确确是个好人
【正文】王江有一颗质朴、赤诚的心,每当看到村里的老百姓遇到了难处,他都不遗余力地伸出援手,可自己却家徒四壁,清贫得接近寒酸。一间18平米的茅草房,他一住就是13年。2007年,公安部、人事部联合授予王江“一级英模 ”荣誉称号,并颁发了5万元奖金,大家都觉得王江的经济状况能够缓和一下了,可奖金颁发的时候,王江当场就拿出了2万元捐给了“黑龙江省公安英烈基金会”。
【同期】黑龙江省佳木斯公安局郊区分局民警王江
【正文】回到松木河,王江又从奖金里拿出了5千块钱,给村里安上了9盏路灯,再一次把关爱送给了父老乡亲。
扶危济困的事王江不知做过多少;他更惦记的是怎么能让松木河的百姓过上好日子。
2006年,外地一个养殖户看中了村里空闲的厂房和环境,准备在这里投资办养猪场,由于担心人生地不熟被人欺负,迟迟不能作出决定。王江听说后,主动找到投资方介绍村里的治安情况,还向人家做出了保证。在王江的诚意感动下,这位养殖户果断投资办起了养猪场,猪场不仅每年给村里带来了8万元的收入,还带动了村民养猪,不少村民因此脱贫致富。
【正文】正是凭着一颗公心和责任心,王江赢得了村民们的信任,近年来,王江裁决、调解的156起治安案件,当事人人人都满意。辖区内的村屯、农场没有发生一起破坏农业生产的案件,松木河村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平安村。
从39岁到54岁,王江把人生中最宝贵的15年都留给了松木河,有人劝他年龄大了身体又不好,应该回城了,王江说这里的老百姓需要我,我还想继续留在这里。
【同期】黑龙江省公安厅厅长孙永波(对王江的评价)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