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需要热心肠:记白银公安局平川民警王叶莉
在白银市平川区公安分局,有一位名叫王叶莉的女民警,她的故事在人群中广为流传。
9月的一天,记者采访了这位端庄善良的女警官。快人快语的她告诉记者:“世界需要热心肠,能为贫困山区的学生做点事,我感到很高兴!”
王叶莉是在分局户政科工作时认识詹玉兰的。詹玉兰户籍在靖远县,却常年居住在平川,因为没有经济来源,家境十分困难,靠捡废品拾垃圾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丈夫因不堪承受沉重的家庭负担而在几年前离家出走,至今杳无音信。她还有3个正在上学的孩子,儿子正在高中读书,每年2000元的读书费用成了她无力解决的难题。詹玉兰只能忍痛决定,让其余两个女儿辍学。
望着这位忧心忡忡的母亲,王叶莉萌发了要看一下她们家的念头。在帮助詹玉兰解决了户口问题以后,她来到了詹玉兰家。眼前情景让王叶莉的心紧缩了!从小在城市长大的她,不知道在同一片蓝天下,居然还有这样贫穷的人!
王叶莉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心头多了一份牵挂。在再次去詹玉兰家的时候,王叶莉为她们送去了一些过年用的米面油,看着孩子们渴望的眼光,她痛感自己的力量是那样的渺小,那样的力不从心!
一个偶然的机会,王叶莉在天津市公安局主页上发现了一个叫“民警E站”的论坛,她在这个论坛发了一篇题为《希望伸出援助之手》的帖子,讲述了詹玉兰的窘况。一石激起千层浪,短短10余天时间,天津、河南、山东、江苏、吉林、四川等20个省市数百名民警跟帖,询问孩子们的生活学习情况,表示愿意鼎力相助。
为了让网上的爱心变为实实在在的行动,王叶莉隐瞒警官身份,以“山区学生穷到什么程度”和“山区孩子最需要什么”为主题,开始了长达两个多月、十几次的走访。一个星期六的早晨,王叶莉起个大早,花150元包了辆出租车,经过近两个小时的颠簸,来到大山深处的种田乡北庄小学。看着王叶莉那纤弱的身体和风尘仆仆的模样,校长何树振憨厚的脸上写满了惊讶和感动。
此后,王叶莉利用双休日走访了百丰小学、吴庄小学、安湾小学、拉排小学等6所小学和张军祥等5名特困生家庭,崎岖的山路、偏僻的农家,到处都留下了这位女警官热情而忙碌的身影。她将调查的结果发到了“民警E站”上,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有200多名民警通过网络捐款,累计达1.3万余元。首批捐助款物于2006年1月11日从天津发出,送达至种田乡北庄小学并投入使用;紧接着,百丰小学收到了一批乐器,装备了该乡的第一支学生鼓乐队;随后,其他各学校也陆续接到了捐赠物品。而包括詹玉兰儿子在内的面临失学的孩子们,也因得到了及时救助得以继续他们的学习。
自1997年来到平川区公安分局,王叶莉先后在巡警队、治安科、户政科、派出所等部门工作过,她牢记人民警察的神圣职责,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靠自学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技术员,勤奋刻苦、任劳任怨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换发第二代身份证的工作开始了,王叶莉负责全区人口数据的整理工作,为了加快工作进度,她每天都要工作十几个小时,熬夜更是家常便饭,经过连续3个月的奋战,终于将高质量的人口数据上报到了省公安厅,为换证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了方便在校学生办理身份证,她主动放弃中午和周末的休息时间,加班加点为学生服务,据不完全统计,在办理身份证的这段时间里,她的加班时间竟长达210个小时。
王叶莉家的经济条件并不宽裕,丈夫没有固定职业,6岁的儿子寄养在姥姥家,已经结婚几年的她至今没有自己的住房,一家人租住在没有暖气的小房子里,每月300元的房租一部分还来自亲友的接济。但就在这样的经济情况下,她还是不遗余力地帮助困难学生。在“一帮一”助学活动中,一名资助困难学生的民警因特殊情况停止了捐资,王叶莉毫不犹豫地接过接力棒,继续资助着这位贫困生。几年来,用于资助贫困生的资金几乎占了她总收入的一半。因为经常要到山区学校联系,每次都要付出相当数额的交通费,网友们让她报销一下车费,她一笑置之:“把钱留给孩子们买书吧!”婉言谢绝了大家的好意。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