铿锵玫瑰女子乘警唱响奥运奉献之歌
乘警耐心解答旅客的问题。
□文/图 周振全 莫静
在威严与微笑中行进
7月10日,南京铁路公安处临时组建了一支由10名女民警组成的女子乘警组,负责南京至上海区间的20趟动车组的值乘任务,为奥运安全保驾护航。
10名女乘警认真熟悉进沪列车乘警工作流程,学习法律条文和规章制度,虚心向有经验的老乘警请教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方法,对乘警工作有一个整体清晰的了解,为单独值乘做好充分的准备。
上车前,女乘警们相互鼓劲,相互加油,整理戎装,蓄势待发,希望将自己最好的一面留给旅客。偌大的南京站站台上,响起了她们响亮铿锵的声音:“保证圆满完成任务!”
南京北站派出所内保民警董晓君是一名从警三年的年轻女民警,性格内向文静,不喜欢人多的环境,不善于与陌生人打交道,安全宣传和调解工作成了她的难题。在车厢里数双眼睛的注视下,她紧张得讲话结结巴巴。经过几天的锻炼,她逼着自己在车上多开口说话,由刚开始遇到问题的躲、怕,变成了主动往上迎,身上褪去了原先的青涩,增添了一份成熟果敢。
一条短信一份牵挂
这支娘子军中年龄最大的54岁,最小的24岁。让女乘警们最感动的时候,就是在工作极其疲惫的情况下,收到同事发来的问候短信。女乘警们最开心的时候,就是每天下午在上海站乘务公寓等车的两个小时,大家短暂相聚,顾不上休息,兴奋地谈论着在车上的所见所闻,交流处理问题的心得,互相吸取经验,取长补短。
这支娘子军中年龄最小的队员施晓珺是南京东站派出所的内保民警,每天值乘最早的一班动车,4点半就要起床,步行50分钟到南京站,5时45分准时到岗。为了避免睡过漏乘,她准备了几个闹钟,用冷水洗脸、掐拧胳膊的方式,强迫自己尽快清醒过来,以良好的状态迎接紧张繁忙的一天。
办公室档案员李厚玲是年龄最大的女乘警,大家都亲切地称她“李大姐”。还有一年就要退休的她,非常庆幸自己能够为奥运保驾护航。李大姐是回族人,值乘中吃饭成了大问题,她只能每趟自己带饭菜。由于天气炎热,到晚上的那顿饭菜就会有些变味,导致她的老胃病又复发了,经常隐隐作痛。为了不影响工作,当胃痛来袭的时候,她就喝一杯热水,缓解一下。
在岗位上延续奥运梦想
10名队员中王炎、梁铭、徐笑敏、王雯、孙丽,既是警察,又是警嫂。丈夫投入到繁忙的奥运安全保卫工作中,身为妻子,每天早出晚归,无暇顾及家中的老人孩子。
女特警梁铭身怀绝技,是名屡立战功的神枪手。她的丈夫包江也是名神枪手,被大家喻为警营里的“神枪侠侣”。奥运来临前夕,她被抽调到女子乘警组跑车,包江被抽调到上海站负责安检工作。虽然梁铭值乘的动车组到达上海站,但偏偏她的跑车交路是单号,包江的值岗日期是双号,成为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尽管到奥运会赛场观看比赛的约定落空了,但两人仍然感到很幸福,因为他们的奥运梦想同样可以在奥运安保的工作岗位上继续延续。
南京北站派出所女民警孙丽是一位年轻的妈妈,在车上巡防结束后,她会喝口胖大海润润嗓子,看看钱包里放着年仅两岁的儿子的照片。可爱的孩子像极了他的爸爸,尤其是那双小眼睛跟爸爸一模一样。爸爸叫刘云,因追逃业绩突出被评为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奥运安保期间,刘云的工作更忙了,几乎天天不归家,年幼的儿子只能托付奶奶照顾。每次孙丽出乘时,儿子都会抱着她的腿哭闹着要妈妈,奶奶只好把孙子藏到别的房间,让孙丽悄悄离开。
她们是女警,但同时也是女儿、妻子、母亲。在出乘跑车期间,女队员们把对家人的爱与愧疚化为无穷的动力,用无私奉献的实际行动,认真践行对党和人民的承诺,为列车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