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耀的警徽——记全国特级优秀警察卢永华
青海新闻网讯 卢永华, 全国特级优秀警察,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候选人,西宁市公安交警支队城东大队执勤二中队中队长。
头顶警徽的庄严,肩扛生命的重托,高原都市一域,夏都街道一角,风雨为伍,寒暑相伴,弹指一挥十三载。在关乎“生死”的十字路口,安全是卢永华为市民坚守的底线,“交警”—————这两个字的分量也因此变得更重。
苦与乐
1992年9月15日,24岁的卢永华穿上了交通警察的制服,一生定格于这一自豪的瞬间。
夏练三伏,汗水顺着帽檐从鬓角流下,湿透的衣服刺得肌肤生疼,却不能解开一个扣子透透气。每次都是年近七旬的老母亲,非要亲手为他洗净衣服和帽子上的汗渍,看着他那张晒得黝黑的脸,眼里含着泪光。寒风与烈日,在他执勤的4500个日子里与他终日相伴,却没有一天将他征服。
下班高峰期车流如梭,一辆桑塔纳轿车冒闯红灯,处罚在所难免。司机无语,老板发威,大骂卢永华,“你不过是马路中间的电线杆子,顶多也就是个马路吸尘器,还把自己当人看”,这时围拢上来的群众已有四五十人,卢永华强忍心中怒气,回到岗位上疏导交通,众目睽睽下,谩骂持续了十几分钟。卢永华很委屈,委屈自己公正执法却不能分辩,委屈自己受了气却只能憋在心里。
等老板的怒气消了,卢永华义正辞严地说,“不论贫穷富有,生命不是儿戏,再急的事,也要为安全让道,遇到一次事故,抛开自己不说,家人的遗憾是没法弥补的。”老板面露愧色,接受处罚。
交警的心不是铁、不是钢,他们也有情感,也有一颗跳动的心。卢永华学会在忍耐中保持尊严,在冷静中履行职责。他时常告诫自己和队友,坚守在岗位上,就是为了守护一方平安,咱们吃点苦受点累算不了什么,委曲求全也只是忍受一时之辱,但只要上岗一分钟,就不能有丝毫懈怠,来不得半点马虎。
多年来,他坚守的岗位上,至今没有发生过一起重特大交通事故,没有一起警容风纪的投诉,守望着这个平安的港湾,卢永华乐得其所。
“冷”与“热”
有人说,交警交警,傲人一等,傲,还不是手里有权。
卢永华知道,警察处理交通违法行为,必须保持距离,不是保持冷漠。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1999年6月,一辆 “豫E”牌照的货车在湟光十字熄火,堵塞的车流排成长龙,喇叭声响作一片,司机面露难色。没有训斥,不开罚单,卢永华帮着司机推车,又为他借来修车工具,最后挥手送司机上路。司机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我会记着西宁,记着你。”
湟光十字东侧车辆拥挤,义乌商贸城人流密集,没有出租车停车点,乘客图方便,堵车间隙悄悄钻进出租车,卢永华时常提醒自己和队友,遇到此类事件,不能轻率处理,不要忙开罚单,要分辨清楚事情的真相,一旦处置不当,一方面会给司机师傅心理上造成不良影响,另一方面会给他们增加额外的经济负担。
处理一起交通违法行为,对交警普普通通;对司机来说,处理不当会影响他们的情绪。伤害一个司机,会多一群对你不信任的人。
提起“尕警察”,常年跑出租车的司机师傅几乎都知道,从他们的话语里,能感受到这个身高不足1米65的交警在他们心中的形象。石树国跑了6年出租车,每天从卢永华眼皮底下经过几十次,挨过罚,扣过照,谈起卢永华,他动情地说:“卢队长是个冷面热心肠,只要在他的管片,司机有困难都愿意找他帮忙,无论遇到纠纷还是受了处罚有委屈,都可以找他说说理。”
2003年6月,卢永华的母亲身患重病住进医院,近一个月的时间,他白天坚守岗位,晚上照料母亲,没有向单位请过一天假。老人辞世前后,许多不曾熟识的司机师傅得知消息后纷纷打来电话询问病情,甚至到医院探望,在这一段最为艰难的心路历程中,暖流一直涌动在卢永华的心中。
得与失
有人也曾讥讽过,十几年时间,油水捞了不少吧?有人也曾挖苦过,十几年时间,人情卖了不少吧?卢永华心里敞亮,只要不贪,就能守住清贫;只要公正,合理就是人情!
1996年4月婚后,卢永华小两口在南川东路防空洞里的破仓库住了近一年。妻子下岗,孩子年幼,一家人的开销全靠他一个人的工资维持,干了十几年工作,他没有向组织上提过要求,处理了上万起交通违法行为,没有向司机伸过手。
亲朋好友以前多次求他托关系、走后门帮忙要回扣留的驾照,或者打电话让卢永华替违反交规的司机帮忙说情,少罚些款,他一次次婉转地拒绝了,以至于后来少有亲朋上门找他。谈到这些,卢永华总是说:“违反交规,接受处罚是手段不是目的,是为了警示司机下次要注意安全,开一次逃避法规的口子容易,但却有可能给他们造成伤害,于情于理,这个口子开不得。”
孩子已经8岁了,爸爸当警察,儿子很骄傲。作为父亲,卢永华自己都感到愧疚,对孩子的许诺,兑现的太少。去年夏天和儿子去看昆虫展,路上给他买了风筝。路过肯德基店,儿子的目光一直停留在橱窗上,眼里流露出渴望的神情,可嘴里却连连说,爸爸,我不想吃。
孩子懂事了,已经买了风筝,再吃肯德基,怕多花钱。可卢永华说不出的难受,花几十元钱吃顿饭,却让只有8岁的孩子感到需要承受负担。少填几张罚单,多做几次人情,几包香烟,几十元钱,一顿饭局的小恩小惠得来容易。处理交通事故,一次几千元的外快想捞也不是没有机会,模糊是与非的轮廓还是清晰是与非的判断,理智告诉他,这样做了,良知会不安,脊梁会挺不起来。权力是国家给的,头上顶着国徽,身上穿着警服,就要守得住心神、管得住手脚、挡得住诱惑、保得住精神。
“青年岗位能手”、“优秀共产党员”、 “青海杰出青年卫士”、“全国优秀警察”,短短几年间,二十几项市级、省级、部级荣誉的光环闪耀在他身上,可他依然朴实无华,不计荣辱,坦然得失。
情与理
当了多年的交警,卢永华得出这样的经验:交警要学会换位思考,执法者与当事人,从不同的角度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交警应当学会做一名“传道者”,对违反交通法规的司机,不仅仅是简单的处罚,还要释法,要以理服人,必要时还要以情服人。
2001年5月9日,在火车站丁字路口,一名30多岁的小伙子开着9路小公交车违章停车,造成了交通堵塞,卢永华没收了他的驾照,开了罚单,小伙子开始在路旁谩骂,妻子的劝告也引来他的拳脚相加。当着围观群众,扬言要放放卢永华的血,上来规劝的司机悄悄告诉卢永华,这是个刑满释放人员,别给自己找麻烦,日后遭到报复。
面对无理的要求,恶意的威胁,卢永华声色俱厉,“怕报复,就不当警察。不接受处罚,怪你走错了地方,不管你是什么人,只要违反了交通法规,谁也甭想逃脱惩罚。”
第二天,小伙子满头白发的老母亲找到他,儿子刑满释放,没有单位接收,全家人东挪西凑,还把房子作抵押,贷款买了车,指望着他改邪归正好好过日子。作为一名警察,拉他一把,他会走上正道,推他一把,他可能走向深渊。叫来小伙子,卢永华同老妈妈一起,和他交流了整整一个下午。卢永华告诉小伙子,“于情,面对你白发苍苍的母亲苦苦地哀求,我实在不忍心作出处罚的决定;于理,面对你无理取闹和不思悔改的态度,我又不得不作出处罚的决定。你是司机,我是警察,咱们都有母亲,互相替对方想想,你又会怎样处理?”
真情如轻风拂去迷雾,感动如阳光化解冰峰,临走时,小伙子说,“卢哥,不管你怎样处罚我,我都认了。”此后,每当小伙子开车经过卢永华执勤的路口,总要亲切地给他打声招呼。
尽管有时穿着便装走在街上,不时会有车停在他身旁,“卢队,要不要带你一程”;只要站在岗位上,来往的司机会用他们自己的方式给他示意,或挥手、或点头、或微笑。卢永华说,工作十几年来,这才是真正让他内心感到最为欣慰的时刻!
巡逻、疏导、守望,交警的工作经历平凡;情理、责任、生命,交警的工作承载重负。卢永华是一个守望者,在都市人海茫茫,车流涌动的十字路口,他日复一日辛勤地耕耘,挥洒着汗水,收获的却是平安。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