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警察故事>详细内容

警察故事

英雄警察的母亲:坚强面对生活 永远盛开的康乃馨

来源:法制网 作者:于呐洋 发布时间:2008-05-11 14:02:53 浏览次数: 【字体:

 

   5月11日,又是一个母亲节。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有一群特殊的母亲,怀着一种特殊的心情。
  揪心的思念
  “有你的幸福时光恍若昨天,而思念与悲伤的风筝之线却如此漫长,我总是找不到尽头,再也抓不住我一手放飞的风筝,我只有坐在你的床头,紧抱你睡过的枕头,让你身上的气息慢慢浸入妈妈的肺,妈妈的心……”
  诗一般的语言背后包含着生命本身的痛楚和伟大。在警察儿子雷宏牺牲数年之后,母亲张惠兰当年那撕心裂肺的丧子之痛已经化作了一份更加深重悠远的哀伤。
  和张惠兰承受着相同痛楚的还有肇玉芳。她是一位来自沈阳的普通妇女。有一次,她和丈夫乘坐公共汽车时,丈夫给一个四五岁的孩子让座,孩子说:“谢谢爷爷。”肇玉芳当场泪如泉涌,全车人都惊呆了。只有肇玉芳自己心里清楚,她的儿子,警察于海,牺牲的时候才23岁,并无后代;肇玉芳和她的丈夫,这对年迈的老人,这辈子注定不可能成为爷爷、奶奶!
  “儿子的所有故事,都像是一部老片,在母亲们的心里放了一遍又一遍,没有穷尽。我相信,战友们牺牲的那一瞬间,他们的母亲没有一个是在现场的。可是,他们英勇的壮举,他们牺牲前最后的细节,他们的母亲似乎都历历在目。她们叙述起自己儿子的事迹时,仿佛她们就在现场,目睹了整个事件的发生,几时几分都说得丝毫不差。”一位曾和英烈母亲近距离接触过的记者,至今仍为母亲们的情怀所感动。
  她们应该得到更多关爱
  “孩子是妈妈身上掉下的肉。英烈的母亲承受着非同一般的痛苦,既有精神上的,也有实际生活中的。”中国公安民警英烈基金会(下称“基金会”)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据统计,自1981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已有9100多名民警因公牺牲。除此之外,轻伤、重伤甚至成为植物人的公安民警共计有14万名之多,仅2007年就有452名民警牺牲,3797名民警负伤。“粗略估计,在14万人之中,达到六级伤残以上的就有4000多人。”基金会负责人介绍。
  “在第一线工作的民警真是非常非常苦。”湖南省公安系统的一位工作人员说,她的一位好友刚刚从警校毕业半年,在一次执行追击逃犯任务时从高墙坠落,造成严重脑震荡,成为植物人。这名人民警察背后,也有一位在承受巨大悲痛的母亲。
  “白发人送黑发人!英烈母亲是一个异常艰辛但又是非常坚韧的群体。她们抱着自己年迈的身躯,在一个本来应该颐养天年的岁数却遭遇了丧子之痛,而独自忍受;或者在本应受到照顾的年龄,却要照顾因公伤残的孩子。”基金会负责人说。
  情感摧残的背后,是严酷的现实问题。
  “牺牲和受伤的民警大多正值人生的青壮年,是家里的‘顶梁柱’,他们倒下后给家庭造成了巨大创伤。由于正常渠道所筹集的经费往往是有限的,有些身负重伤的民警,母亲为了给孩子治伤,到处寻医问药,寻求帮助,作为中老年妇女来说,这实在是这些母亲生命中不该承受的困难和痛苦。”基金会负责人说。
  更为沉重的事实是,当儿子不幸逝去之后,英烈母亲们往往还要承担起抚育他们下一代的责任。
  二十年前,云南省砚山县公安局民警陈建军在与毒犯的搏斗中不幸壮烈牺牲。就在陈建军去世的第八个年头,他身患糖尿病的妻子卿维维因思虑过度,病魔缠身,也随之而去。陈建军牺牲时,他的女儿陈益琳刚刚一岁。
  悲惨的现实下是伟大母爱的光辉:陈建军的母亲张文仙毅然担负起了抚养孙女陈益琳的责任。十八年后,益琳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南京农业大学。
  “建军,我和你爸爸身体都还好,你的女儿现在有出息了,家里一切都很好,你就放心吧。建军,妈妈好想你啊!在云南的老山脚下,在景色秀丽的麻栗坡烈士陵园,在青山翠柏之间,你静静地安息吧!”数十年匆匆而过,在张文仙的心中,儿子的形象依然宛若昨日那样鲜活,但她用岁月所付出和践行的那一份母爱足以让生者振奋和欣慰。
  “母亲们是伟大的,政府和社会应该给予她们更多的关怀和帮助。”基金会负责人说。
  “您是我们每个人的母亲!”
  据基金会负责人介绍,党和政府历来对公安抚恤工作十分关心和重视,公安部在有关部门支持下,相继出台了《普通公安院校招收公安英烈子女保送生的暂行规定》(2000年4月)、关于因公伤残人民警察乘坐火车、飞机、客船及客运班车享受优惠待遇的通知(2000年6月、11月和2001年3月)、《关于二等乙级以上伤残人民警察医疗待遇问题的通知》(2002年2月)、《因公牺牲公安民警特别补助金和特别慰问金管理暂行规定》(2004年6月)等一系列优抚政策规定,并于2003年1月正式成立了中国公安民警英烈基金会。
  截至目前,基金会的资金规模已经超过了一个亿,资助人数近五千人。
  在中央有关精神指引下,各地方也纷纷开始以各自的方式关爱英烈母亲。
  据了解,去年深圳市公安局邀请身在外地的英烈母亲免费到深圳休养参观,让她们看一看“自己的孩子曾经奉献过的热土”;而对于身在本地的英烈母亲,则会在她们过生日的时候将生日蛋糕送上家门。
  除了在本系统内大力开展抚恤工作外,公安系统还谋求调动全社会的资源,例如与妇联这样的机构开展合作,以求让英烈母亲们能够生活得更好。
  “我觉得对于英烈母亲以及家属们最大的帮助,就是切实解决她们生活中的诸多实际困难。”一位基层民警表示。
  “对于英烈母亲的关爱可以概括为十六个字———抚慰民警,凝聚警心,弘扬正气,激励斗志。要让英烈母亲和战友们都知道,社会不会忘记他们巨大的付出,他们每一个人的困难都会有成百上千的人去帮助解决。”
  “英烈母亲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母亲!”基金会负责人强调。
  基金会的工作人员为记者展示了一副照片:数年前,全国公安英烈母亲代表团来到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为36名英模战士作报告。报告会后,一位英模战士动情地搂住一位英烈母亲;谁都会以为他们是一对真正的母子,因为失去亲生儿子的英烈母亲所露出的微笑是那样的安详和欣慰,恰似一朵永远盛开的康乃馨。
  那是一份超越亲情的感情才能酿造出的表情。

2008年4月1日,江苏公安英烈墙在南京落成并对外开放

□编者按:
  在过去的报道中,记者曾关注过牺牲公安英雄母亲的生活现状,她们的子女长眠于地下,无尽的悲痛与思念,伴着年迈的母亲们走在漫漫的人生路上。
  今年母亲节前夕,记者随同中国公安民警英烈基金会工作人员赴湖北、江西、浙江等地,再次走近公安英雄的母亲。这些年迈的母亲们有的在幸福地安度晚年,有的仍在痛苦的思念中,日复一日地煎熬。
  本期报道四位坚强伟大的英雄母亲,她们的子女有的已牺牲多年;有的虽然在世,但是因为执行公务时受伤致残;也有的已是植物人。正是这些母亲们长年守候在子女身边,尽心照顾,用伟大的母爱,温暖着英雄的心灵,感染着善良的人们。

吾有蓝盾邦国且安 有斯烈士人民方宁

英雄身后四段铭刻母爱的记忆

 

  采访时间地点:4月24日上午9点湖北武汉
  采访对象:伤残民警的母亲

  “他能活着,我就很满足了!”

  和别人握手时,我习惯地伸出右手,但是见到毛建东时,看着他空空的右袖口,我小心地伸出左手。因为,他已在8年前的一次排爆中永远失去了右手。
  毛建东是湖北省专业排爆队队长,2000年11月,在一次危险的排爆中,毛建东推开战友,冲上前排爆,一声巨响,他的右手当场被炸飞。
  “我的儿子很英勇。那天排爆时,他的同事已经穿上防弹服,毛建东看到危险,硬是把同事的衣服脱下来,穿在自己身上,主动去排爆。他这样勇敢我很自豪。”今年4月24日上午,毛建东的母亲彭素珍回想起8年前的事,记忆犹新,“儿子很孝顺,他出事后在医院住了半个月都没告诉我,怕我难过。当我赶到医院时,看到他的空袖口时我就哭了。说句心里话,出了这样的事,他能活着,我就很满足了!”
  毛建东受伤时,女儿刚3岁,她看着爸爸的空袖口,好奇地问奶奶:“爸爸的手哪儿去了?我要把爸爸的手找回来。”从此以后,幼小的孩子几乎每天都在家里为爸爸找手,看着孩子天真的行为,老人默默地流泪。
  毛建东受伤三个月后就上班了,彭素珍知道他热爱工作,没有多劝他休息。可是上班没几天,细心的母亲发现毛建东的情绪一天比一天低落。“我很担心他,追问了几次我才知道,原来,社会上有个别人对他风言风语。有的说‘他现在是一个废人了,还能做什么?’也有人说‘他是模范,让他去做吧!’听了这些话我真的很难过,我的儿子已经失去了右手,没想到他不仅身体受到伤害,精神上还要受到嘲讽。”彭素珍含着泪说:“我知道那个时期对毛建东很重要,我不能让他就此一蹶不振。”从此,彭素珍经常开导、鼓励儿子,单位领导和同事也给予他更多的关心与帮助。
  失去右手的毛建东站起来了,他像以前一样乐观、上进,还用左手学会了写字、打电脑、做俯卧撑、射击,工作比以前更出色。在他的履历表里,各种立功受奖有几十次,作为一个民警,他获得了很多荣誉,去年还作为十七大代表进京开会。

    采访时间地点:4月25日上午10点湖北黄石
    采访对象:终生未改嫁的母亲

  “再苦再累都是应该的”

  46年前,湖北省黄石市公安局民警杨信之在销毁雷管时不幸牺牲,年仅29岁。一次爆破、一声巨响,结束了他年轻的生命,留下了三个幼小的孩子和年轻的妻子职秀蓉。
  46年过去了,如今的职秀蓉已是77岁高龄、白发苍苍的老人,这位烈士的遗孀为了抚养3个孩子,终生未改嫁,她在与爱人分别近半个世纪里,是怎样带着年幼的孩子从艰辛困苦中走过?
  “我丈夫杨信之去世时,我真是痛不欲生,那时我的大儿子还不到9岁,最小的女儿才3个月。但是杨信之是我的精神支柱,我常想,他能为国家为人民献出生命,我就不能辛苦一些吗?我一定要把孩子抚养好,做个对国家有用的人!”今年4月25日上午,职秀蓉回忆起多年前的情景,老泪纵流。
  1962年8月6日,杨信之对报废的雷管进行销毁,他知道危险很大,把其他人安置到安全地带,自己去销毁雷管,当场牺牲。“他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别人,这是多么高尚的风格!正是这样的品格支撑我带着孩子们从自然灾害年代走到了今天。”职秀蓉动情地说,“这些年来,我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都是应该的,谁让我是公安民警的妻子,谁让我是孩子们的母亲。但是如果没有党和政府的关心,没有各级公安机关的帮助,我是走不到今天的。这些年来,各级公安机关都没有忘记我,特别是黄石市公安局对我们全家一直是无微不致的关怀照顾。”老人说着,又流下了眼泪。
  “我的工作是妈妈为我选择的,父亲是共和国第一代警察,我明白,妈妈是想让我继承父亲未完成的事业!”大儿子杨杰现在是黄石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副主任,多次立功受奖,还被评为黄石市劳动模范。他感慨地说,正是母亲的精心培育、言传身教使兄妹三人长大成材。
  在职秀蓉的床头一边挂着丈夫的遗相,另一边挂着她在老年大学里写的书法。“四十多年来,每次有同志们来看我,我都会告诉杨信之。”老人看着照片缓缓地说。
  职秀蓉是黄石市中医院的退休统计师,曾多次被市卫生局和统计局评为先进工作者。退休后仍然是个“大忙人”,每周都去老年大学上课,风雨无阻,“妈妈是个好学生,从来不请假”。女儿风趣地说。
  “孩子们都很孝顺,我现在是四世同堂,晚年生活安静幸福。”提起现在的生活,笑容浮现在老人的脸上,“人到晚年,我只有一个心愿,黄石市以前有个烈士陵园,现在已经荒芜了。多年来,我一直希望有关部门能把陵园重整,作为群众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这是职秀蓉埋藏心底多年的一个愿望。

    采访时间地点:4月26日晚上7点江西南昌
    采访对象:牺牲民警的母亲

  “我天天都在想他!”

  曾琢的耳朵有些“背”,要靠近她、对着她大声“喊”话,她才听得到。她的目光有些呆滞,头发已经花白,她的儿子安宁已经走了近11年,曾琢每天都在思念中度过,3000多个日日夜夜的思念,使原本健康的母亲变成苍老而多病。“十年来,我的日子是怎么过的呀,唉……”曾琢一声长叹,话未说,泪先落。
  “我的儿子刚牺牲时,他才24岁,刚刚大学毕业。那天,安宁听到老百姓说有辆大货车连撞了好几个人,他立刻骑着摩托车去追,他不知道大货车往哪个方向开,就问路边的老百姓,他就这样边问边追,最后追上大货车,却被车撞飞。他牺牲的具体过程我是从报纸上知道的,看到报道时,我的心都碎了!”
  今年4月26日,曾琢痛苦地回忆着,泪流满面,“后来,我想明白了,我的儿子是为了保护老百姓牺牲的,他走的值得!
  既然他选择了警察这个职业,就选择了奉献,我为他骄傲!”
  曾琢的家里仍摆着安宁的照片,照片上的安宁是那么年青、英俊。安宁原来是江西省南昌市公安局郊区分局的一名民警,“我天天都在想儿子。我常劝自己,儿子没有走,他是去远方执行任务不能回来。儿子走了十年,我们一直瞒着他的爷爷奶奶,告诉他们,安宁出国执行特殊任务,不能回来,也不能打电话。”曾琢说,去年,安宁奶奶病危时,一直在等着孙子回来见最后一面,她强撑着十几天,安宁的爸爸守在病床边说:“妈,我知道你在等安宁,他早在十年前就牺牲了,他走得很光荣,你放心地走吧。现在他在另一个世界里等你,你安心去吧。”奶奶听完,永远闭上了眼睛。
  “吾有蓝盾邦国且安,有斯烈士人民方宁”这是当年安宁追悼会上,一位书法家用安宁的名字书写的一幅挽联,曾琢一直记在心里,因为安宁是她的骄傲!“这些年来,无论我们家里有什么困难,我都没有向组织提过要求,我觉得,儿子走得那么光荣,我不能给他丢脸,我们必须要坚强地活下去。”曾琢说,“我惟一的遗憾是安宁不是共产党员,我在整理他遗物时发现他写过入党申请书,我希望组织上能够研究批准追认他为共产党员”。

    采访时间地点:4月27日下午3点浙江余杭
    采访对象:唤醒“植物人”的母亲

  “我相信他能醒来!”

  今年4月27日下午,记者走进杨春平家时,他的母亲戴美仙正在细心地搅拌一碗绿色的“糊糊”,这是一碗营养丰富的“糊糊”,里面有蔬菜、米饭、肉。戴美仙把菜炒好、饭煮熟,再用搅拌机完全搅成糊状。杨春平每天吃6次饭,他自从受伤后,已经在床上躺了8年,在2000多个日夜里,他每天、每餐都是吃这样的流食,仅搅拌机就用坏了几十个。尽管杨春平吃的很丰富,但是他的父母却忙得无法吃上一顿像样的饭菜。
  “我们每天忙忙碌碌,没时间吃饭。可是给春平吃饭要注意营养搭配,所以每餐都不同。”8年来,母亲戴美仙已经是一个“营养学专家”。这种美味的“糊糊”是什么味道?杨春平并不知道,因为食物是通过他的鼻管直接输送到胃里。正是她长年的精心照顾,被宣布为“植物人”的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杨春平已经有了简单的喜怒反应,这是让母亲最为高兴的事!
  2000年5月8日,杭州两名工人在深4.5米的窨井内疏通污水管道,被井下毒气薰倒。接警后,杭州市余杭区公安分局交巡警大队民警杨春平立即赶到现场,他下井后找到两位昏迷的民工,但是太重了,他搬不动。他爬出井口向战友们又要了一根绳子,第二次下井去救民工。毒气扑向了年仅22岁的杨春平,当他被战友们拉出井口时,脉搏已经停跳。抢救过来的杨春平已成为没有意识的“植物人”。
  8年来,杨春平一直睡卧在床上,但是他的父母却没睡过一个安稳觉;8年来,戴美仙每小时给儿子按摩一次手脚,每天给儿子做一次全身按摩;8年来,戴美仙轻声细语地和儿子说了多少话,已经记不得了。但是她记得,在儿子昏睡的第三年,终于有了细微的反应。正是伟大的母爱唤醒了沉睡中的杨春平。
  受伤时的杨春平年仅22岁,他的生命就在黑暗的窨井中停止了光彩。现在杨春平已经30岁。在病床上,他从青年走向了壮年,这个躺下的英雄什么时候能够重新站起来?为了让杨春平尽可能地康复,余杭市公安局提供了各种便利条件,并且特别请了两位保姆,帮助戴美仙照顾杨春平。
  “8年的时间,如果带一个小孩子,他会慢慢长大。但同样是8年,春平不会长大,可是让我高兴的是,他也有‘进步’。现在,有时我叫他,他会笑。我们之间会有一种默契,尽管他现在不会说话,不会写字,但我相信,总有一天他会醒来,会开口说话!”这位坚强乐观伟大的母亲对儿子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英雄警察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