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警察故事>详细内容

警察故事

李红:把住防爆安检最后的防线

来源:人民公安 作者:唐 楠 发布时间:2008-04-18 22:40:52 浏览次数: 【字体:

 

      她,看似柔弱,却承担着第二十九届奥运会防爆安检岗位民警、志愿者、保安员约1.2万人专业技能培训的组织实施和相关单位的安检岗位教学工作。
  她,出自特别能战斗的北京特警总队防爆安检支队综合大队。
  北京2008奥运会一步步走近之际,记者对话奥运会防爆安检岗位技能培训总教头李红,面对面聆听她对安检职业内涵的诠释。
  
    突如其来的变故
    
  每当看到奥运会倒计时牌,李红的心都会下意识地紧一下。每过一天,她就感觉肩上的压力变大一些。
  北京曾向世界庄严承诺:“北京警方将尽一切努力保证奥运会安全举办,并为奥运会的所有参赛者提供与安全问题相关的优质服务,以一流的社会治安秩序和严密细致的安保措施,保障北京奥运会开幕之前及举办期间的社会安全。”
  安检工作是保证奥运会安全的关键一环。按照国际惯例和国际奥委会规定,奥运会赛事期间所有入场观看比赛的观众都将进行必要的安检。为保证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安全,警方制定了奥运安检模式,其中包括要加大社会辅检力量,据估算,2008年奥运会一共需要1.2万人的安检力量,其中包括社会志愿者7000余人。
  安检志愿者不同于一般的志愿者,要求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将这些志愿服务人员变成专业安检人员,必要的培训显然不可少。
  没有经验,也没有模式,甚至连教材与课件也无章可循,而时间又是那么仓促,奥运会防爆安检岗位技能培训将从何入手?
  李红从培训教官入手,自己动手编写奥运安检专业培训教材和教学多媒体课件。
  为使抽调的12名业务骨干民警尽快适应安检教学工作,她耐心指导,传授授课技巧,带头备课,编写训练教材和教学课件,采取集体备课的形式,鼓励每个民警试讲,提高其教学能力和水平。
  经过集中备课、试讲训练,12名业务骨干分别独立承担起了奥运测试赛安检岗位的民警、志愿者、保安员的技能教学工作,达到了人人能上台讲课、个个会制作教学课件的水平。
  李红先后组织编写了《奥运防爆安检岗位技能培训标准》《奥运安保防爆安检工作》民警分册、志愿者分册、保安员分册,《奥运场馆防爆安检指挥员工作提示》《奥运场馆防爆安检指挥员岗位工作日志》;同时为了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她还组织拍摄和制作了《人身安检技能》《车辆安检技能》《X光机图像识别》《手工开箱包技能》等安检教学影像及多媒体课件。这些基础工作不仅为奥运安检专项技能培训提供了规范教材,同时也为奥运会后的防爆安检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本来,一切都是那么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从2007年4月正式启动,到2007年9月,李红共组织培训了931名民警、1744名志愿者和189名保安员。但突然发生的变故却给李红来了个措手不及。
  2007年9月,突然传来消息:本来可以承担6000名志愿者安检人员的某大学,由于毕业生分配政策的调整,只能承担3000名。在人数骤减的同时,原来已经培训完毕可以上岗的1744名志愿者,不能承担安检志愿者的任务!
  这就意味着,从2007年4月正式启动以来,李红和战友们近4个月的工作白干了。
  李红有如被人迎头重击了一拳,她脑子里空空的,感觉有点发蒙。得到消息的那天,忙完了手头的工作,李红静静地坐了好一阵子,努力让自己的思绪安定下来。从4月份到6月份,一百多个日子里,为了不影响这些大学生志愿者的期末考试和暑假,安检培训只能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时间。年轻的民警教官有的处在谈情说爱的年龄,有的刚为人母,有的家中有身患癌症的老人,可为了培训奥运安检志愿者,这些民警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最初的培训计划,是从每期志愿者中挑选素质优秀的骨干为小教员,然后在下一批的培训中,让这些经过培训验收合格的志愿者充当小教员辅助民警进行,并通过相继举行的好运北京测试赛等实践的机会,使这支志愿者安检队伍成熟起来。
  但突如其来的变故,把培训计划全部打乱了,整个方案都要重新来。12名民警教官,还要继续牺牲周六和周日。
  “如果命运朝着你的胸口打了一拳,你不要气馁,不要停顿,无论如何都要前进。”这是李红最欣赏的前苏联作家尼·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段名言。此时此刻,没有退路。她必须拿出具体的措施,来应对突如其来的变故。
  一缓过劲儿来,李红立刻着手重新设计培训方案。她针对每个承担奥运会安检志愿者学校的情况,设计培训计划与培训比例。新的培训模式是采取各安检来源单位选拔的骨干学员,经特警总队教官集中培训考核合格后,作为承担本校其他安检志愿者的自学自练小教员,训练成熟一批,安检支队教官考核验收一批。
  虽然这些志愿者已经没有了测试赛这样实战练兵的机会,但李红增加了岗前由场馆团队安检民警组织志愿者进行业务技能复训的环节,最大限度地使志愿者有实战岗位磨合练兵的机会。在集中培训、校方组织培训、考核验收这三个阶段,李红组织教官对参加培训的志愿者一个个地考核,并在一对一地进行考核前进行一次精确的讲解辅导,再在考核中对志愿者进行一次面对面的辅导。
  经过挫折和努力,李红和她的教官们走出了一条奥运安检万人培训之路,创建了集中骨干培训、自训自练、考核验收、岗前复训相衔接的奥运安检技能培训形式。
  
确保每一个送到安检岗位的人员合格优秀

  “总的人数一下子少了4000,替补的人从哪来?奥运会期间共有45个训练场、31个比赛场馆、14个非竞赛场馆,123个签约酒店,地上地下设施,都要进行一遍防爆安检。像鸟巢,在施工初期就进行了分阶段的检查。”
  说起奥运会涉及的场地,李红如数家珍。
  “应对突然发生的变故我们不怕,就是时间一下子特别紧张了。为了把事情尽量往前赶,尽量争取主动,每天的感觉就像打仗、像赶场。每一件事,都不敢往后拖。”
  外表文静秀气的李红身上有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儿,虽然时间紧迫,但她绝不会降低培训标准,始终坚持“严格培训标准、逐一考核验收”。她给自己和安检支队的12个民警教官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一定要确保每一个送到安检岗位的人员合格优秀。
  李红兴奋而有条不紊地叙说着这些天来她做的一件件具体的事。
  “刚从天津一所大学完成600名安检志愿者考核验收,这所学校可以承担一部分安检志愿者;听说张家口有一家职业学校专门开设了安检专业,而这个专业还开设有哑语课,如果人员可行,正好可以在残奥会的安检工作中发挥作用。明天要去那个学校实地看一下;后天,是国内媒体记者到奥运会场馆体验安检,半年前曾搞过一次,主要是针对境外媒体的,国内记者体验奥运会安检这是第一次……”
  安检看似容易,其实不然。相对而言,人们更了解排爆的危险。不同于安检的是,排爆的人往往是已知危险,而且有一定防护措施和专业排爆设备。而安检则是在通过包括手持金属探测器、手工开箱包等的近距离检查中,把隐藏在茫茫人海中的不安全因素找出来。这种寻找不仅要求安检人员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责任心,还需要一定的技巧。那些埋藏在人群中的不安全因素,也许在多少场大型活动中才可能出现一次,但安检人员必须要把它找出来,真如大海捞针。
  现场安检是大型活动反恐防爆工作的重要环节,志愿者安检则是最后一道防线。

跨越艰辛方自觉

  防爆安检工作的重点在防,防的要求就是“万无一失”,绝对不允许有任何失误。
  一件小事深深地触动了李红的心。某派出所民警在朝阳公园发现可疑物后,竟将东西抱回派出所,并用铁盖上。假如这一可疑物品是爆炸物,后果将不堪设想。
  2004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对李红而言是一次难得的机遇。针对每个分局有大运场馆保卫任务的情况,李红提出“一识两会”的概念———民警要能识别爆炸物,会人身安检、会涉爆现场前期处置。
  同时,她积极推进各分县局争取区财政购置必备安检设备,经过努力,一些安检设备相继装备到了各分县局,如手探、防爆毯、绳钩组等。李红心里有一个标准———最起码要让民警知道发现爆炸物后该怎么办,再不能发生人徒手去拉可疑物品的事情了。
  2004年5月9日,俄罗斯车臣首府格罗兹尼的狄纳莫体育场发生爆炸。世界各国都开始重视对临建设施的安检。
  李红翻阅了大量资料,大胆提出了梯次安检的新模式,即划分勤务等级,实现分层次、呈梯次的科学部署,使市局职能部门和分县局两级组织网络的优势进一步得到发挥。
  这一想法很快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并应用到具体勤务的开展上。在国庆55周年庆祝活动防爆安检工作中,原防爆安检处会同五大公园属地分局等单位共组织安检警力950人,采取统一指挥、分层负责的方法。在场地安检中,由属地分局对公园内的竖井、果皮箱、花盆等公共设施进行拉网式直观检查,原防爆安检处利用高科技手段对核心区域进行复检,确保了场地安检无盲区、无死角;在人身安检中,由属地分局在公园各出入口进行重点抽查,原防爆安检处在核心区设置专业器材进行人身、物品安检,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临建设施安检上,由原安检处制定标准,属地分局负责检查、监督,保证了每个临建设施都经过初检、监理、出具责任书和复检四个步骤,收到了既突出重点又合理调配专业和基层骨干的效果。局属有关单位独立开展安检的意识和安检工作的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第十三届亚洲杯足球赛,比赛规模大、时间长,参赛人员涉及国家多,具有世界影响,保卫工作组织得好与不好,直接关系到国家形象,防爆安检工作更加艰巨。在整个亚洲杯比赛期间,她每场比赛都从始至终担负协调联络工作,一直步行绕场巡视。
  在安检过程中,有个别地区的球迷酗酒后集体冲击安全门,并推搡辱骂安检民警,李红通过电台接到报告后,立即赶赴现场,坚持原则,严守安检纪律,对球迷进行耐心劝说,使球迷认识到了错误,接受了安检,防止了场面的混乱和事态的扩大。
  最后一场比赛散场后,李红一下子觉得自己没劲儿了。比赛期间,记得自己不停地在场地里巡视,不停地走,生怕哪个环节出点什么问题。当所有的比赛全部结束,偌大的体育场从喧嚣中突然沉寂下来,李红全身绷紧的神经在那一刻也一下子放松下来。她瘫坐在体育场的台阶上,脑子里一片空白。她的眼睛潮潮的,酸酸的,心里也是酸酸的。这些年来,李红的感觉就是日子一天一天过得飞快,她几乎没有过周末,白天忙的是安检,晚上做梦也是安检。
  “就是大海捞针一样的感觉,让人觉得累。起初,年轻人刚干安检时都会兴奋,别的人仿佛也很羡慕,尤其是年轻人猛地一下子离大型活动那么近了,可以看演出。其实真要干上安检,你的兴奋点全放在了工作上,根本没时间或者精力看演出。活动没结束,你的心就放松不下来。”李红说。
  
女儿眼中的奥运
  
  一花一世界,职业的乐趣在每个人的眼中并不相同,但每个对生活充满了热爱的人都能从中发现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坐在记者面前的李红身材并不高大,她举止优雅、思维缜密,与电话中那个说话干练的女警官有点对不上号。
  李红的爷爷是第一批接管北京监狱的警察,爷爷是一个做任何事情都非常认真的人,这一点对从小跟爷爷奶奶一起长大的李红影响非常大。使她在做主持人还是做公安工作的抉择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警察,而且一干就是20年。
  烙印在李红记忆深处的一件事是,爷爷得了癌症,人躺在病床上动不了时,什么事情都可以放下,只有按时缴党费他忘不了。每月5号发工资的日子,爷爷都让李红到单位去帮他缴党费。李红发誓自己要做一个像爷爷一样认真做事、受人敬重的警察。
  一位哲人曾说过:成功的人有两种:一是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二是把别人做过的事做得更好。李红在安检这个在别人眼里那么枯燥乏味的职业中,找到了自己工作的乐趣所在。
  了解李红的战友们说,李红是一个爱自己的工作甚于自己生命的人。
  接手指导处的工作以后,李红一直都在忙碌,甚至怀上了孩子也被她戏称为是纯属“意外”———要知道,她是在36岁那年才有了宝贝女儿。生孩子时正赶上2003年非典期间,战友们都开玩笑说:“李红生小孩都选了个安检工作不忙的淡季。”
  刚休完产假,第十三届亚洲杯足球赛就来了。李红将女儿交给保姆,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每次她回到家的时候几乎都是后半夜。看到孩子熟睡的样子,她真想亲上一口,但又怕吵醒她,被孩子纠缠。丈夫和小保姆都说:“孩子刚适应了看不到你的情况,等你工作‘正常’了再和孩子亲热吧。现在只能看不能动。”那一刻,李红只好控制着自己的感情。
  国庆55周年庆祝活动前夕,她再次狠心地把孩子“扔下”。
  一件事,让李红刻骨铭心,虽然已事过几年,但她清楚地记着所有细节,旧事再提,仍使这个坚强的女人泪湿双眼。
  2004年9月24日,临上班前,李红看见孩子有点打蔫儿,像是要生病的样子。但是,由于要赶着参加市局召开的最后一次各省市国庆保卫工作联席会,她还是狠狠心出了家门。临出门时,她不放心地嘱咐保姆给孩子喂点咳嗽药。当天下午,去治安总队开会的路上,李红接到了保姆打来的电话,说孩子说不出话来了。
  就那么手里拿着电话,李红陷入重重矛盾中。她的第一反应就是立刻拿起电话跟领导请假回家,然而,电话接通了她却把电话挂断了。
  李红打通了同样忙碌的爱人的电话,叫他请假带孩子看病。
  一种不祥的预感一直笼罩着她。果然,会开到一半,李红接到丈夫发来的短信:“孩子病危,速到医院!”
  接到信息,李红只听到自己脑子里嗡的一声。当时参加会议坐在旁边的内保局朱辉副局长看到李红的脸色刷地一下子变了,关心地问她是否需要帮忙请假。想到马上就要研究和部署安检工作了,李红强忍眼泪连连摇头。坚持开完会,她飞速赶到医院时,孩子已被推进医院抢救室。看到孩子稚嫩的胳膊上插着输液管,李红的心一扎一扎地痛,她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眼泪,放声大哭。
  后来,看到孩子被抢救过来,李红又狠着心回到了单位。
  李红笑着对记者说,她女儿印象中的奥运会特别简单,就是妈妈在不停地打电话联系安排各种工作。奥运会结束了,妈妈才能回家。因为每次女儿想让妈妈回家给妈妈打电话时,爸爸就会跟她说:“别打扰妈妈,妈妈在忙奥运呢。”

奥运安保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