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警花加入维和部队 常遇危险枕着枪睡
云南首位维和警察尹亚菊 在东帝汶执行任务19个月 曾被联合国授予“维和勋章”
1米7左右的个子、白皙的皮肤,笑的时候酒窝浅现,她曾被很多人误认为空姐,但她做的却是射击、排雷、驾驶、抓捕等“凶险”的工作。近日,在“云南十大女杰”的颁奖现场,戴满功勋章的尹亚菊在获奖者中格外耀眼。不为人知的是,她还是全省第一位
火眼金睛
查获146名偷渡人员
21年前,尹亚菊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
边防警察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诱惑”。一次,尹亚菊带领战友查获了17名持假证件准备偷渡出境的团伙。眼看精心
利用工作之余,尹亚菊还撰写了大批边防检查论著,完成了公安部“EDISON”(爱迪生)护照签证系统1000余种资料的翻译工作,整理创建了20多个国家真假证照识别资料库。几年来,尹亚菊
生死淘汰
“警花”进维和部队
在尹亚菊几十年的军旅
2003年,公安部在全国选拔联合国国际维和民事警察,尹亚菊毅然报名接受挑战。要想成为国际维和人员,报考者要“过五关斩六将”。先要接受所在单位的英语、业务考查和政治审查,然后参加联合国组织的英语测试,接着还要在中国民事警察维和中心接受语言、驾驶等多方面培训,最后还要经过一轮选拔,一项不合格,马上就被淘汰出局。因此,维和警察的选拔
大显身手
维和19个月受表彰
2003年9月,尹亚菊的小女儿刚上一年级,10月她就接到了被联合国派往东帝汶执行维和任务的通知。“走的那天我都不敢跟我女儿讲,她还是像往常一样,和我说了再见就去上学了。直到19个月后,任务完成回国,女儿在机场接我,我们才见面。”同样为人妻为人母的尹亚菊,当初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远赴东帝汶首都帝力移民局担任
帝力移民局因为长期战乱,各项硬件、软件设施都不齐备,在管理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但它却是东帝汶唯一的国际机场。“到任的第一天,有两件事让我十分吃惊。”尹亚菊说,第一件是两名当地移民警察居然连70多张当次航班的出境卡片都数不清;第二件是移民局的队长,负责办理落地签证和收费事宜,会一点英语,傲慢无礼,还经常在签证费上做手脚。当时,作为移民局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维和女警察,尹亚菊以一名中国边防警察的正义和责任感,单枪匹马,大胆
在东帝汶呆了整整19个月,尹亚菊的工作一直受到同事及当地政府的好评。2005年,她完成任务即将回国前,东帝汶国家移民局还特地为尹亚菊颁发了感谢证书。同年5月,联合国还授予她“维和勋章”。
常遇危险
“警花”枕着枪睡觉
东帝汶的19个月,是困难、凶险、孤独交织在一起的日子。尹亚菊说,有一次,离她住处不远的地区发生了部族冲突,要求维和部队增援,她第一个主动请缨,和几个同事赶到现场。冒着被打的危险,维和警察好不容易劝开双方,可等尹亚菊和同事刚回到移民局,又传来了双方打起来的消息;第二次制止后,维和警察正在归途中,斗殴再次发生;第三次赶去时,下起了瓢泼大雨,尹亚菊淋得全身湿透,咬着牙在泥泞的路上一步一滑地前行,最后终于和同事一起将事态平息。尹亚菊说,“回到移民局已经是半夜了,我累得精疲力尽,刚想躺下休息,一名当地警察小声提醒我,一定得把枪上好膛,压在枕头下面,这里突发事件太多了!”
在东帝汶,对生命极限的考验无处不在。当时东帝汶正流行一种叫“登革热”的病,患病的症状是发高烧,如果3小时没退烧,人就会死亡。蚊子是传播“登革热”的罪魁祸首,而尹亚菊恰恰是0型血,最受蚊子“偏爱”。“那里蚊子成山,我经常被叮咬得全身浮肿,所幸的是我一直没被感染。”尹亚菊说,当时有一名男警察染上了“登革热”,等尹亚菊他们赶去看他时,42度的高烧已经在他身上持续了两个半小时,医生说已经没有希望了。那位同事手中紧紧攥着手机,尹亚菊想帮他取下来,让他静静地离去,却被医生制止了。医生说:“他清醒时再三叮嘱,什么都可以拿走,手机必须留在他身边。他要紧握着它离去,到天堂也要和祖国、和亲人保持联系!”
那句话给尹亚菊带来了很大的震撼,因为在国外,慰藉思乡之苦的唯一方式就是与家里通电话。在帝力,手机的接收效果很差,常常听不清来自祖国,来自家人的声音。每当挂断电话时,尹亚菊就会望着天空发呆,想念刚上小学的孩子。
去年,尹亚菊又光荣地当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今年,云南省举行首届“云南十大女杰”评选时,尹亚菊从全省妇女中脱颖而出并入选。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