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扒支队二大队大队长李惠强。

反扒支队组织反扒培训。
核心提示
在警察队伍里,有一种警察叫“反扒窃警察”,他们身着便衣,神出鬼没于城市的各个角落。在一般人看来,他们是那么的神秘。那么,反扒警察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呢?1月26日,记者走近一位反扒警察。他叫李惠强,是郑州市公安局反扒窃警察支队二大队大队长,已从事反扒工作4年,抓获小偷500多人次,平均三天抓住一个小偷,创造了郑州市公安局反扒支队的最高个人纪录。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众多反扒警察平凡又不平凡的故事……
“星期八”的故事
1月26日,星期六。
上午10点,冒着零下2摄氏度的严寒,李惠强从家里出来,登上了一辆公交车。公交车上的李惠强,除了高大的身材外,并没有什么特别显眼的地方,一副近视眼镜让他显得有些书生气。在公交车上,挤在人群中的他,巧妙而仔细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作为郑州市公安局反扒窃支队的一名警察,像许多反扒警察一样,他的双休日几乎都是在公交车上度过的。他戏称双休日为“星期八”。
30多岁的李惠强1989年入伍,1992年参加公安工作,2003年8月,郑州市公安局组建反扒支队,他被领导“钦”点,成了一名反扒警察。
除了超过1.80米的个子,曾拜师少林寺俗家弟子以外,李惠强还有着自己的风格。夏天的时候,他时常穿个大裤头,背个旅行包,很像一位出行旅游的乘客;春秋天他西装革履,手里拎着文件袋之类;冬季里他穿着则毫不起眼。正是靠着这“七十二变”的功夫,他经常在“星期八”出没在公交车上。
在很多时候、很多地点,很多小偷也都栽在了他的手上。
2007年10月的一个星期日,身着便装的李惠强若无其事地上了一辆公交车,两只不算太大的眼睛注视着车厢内的一切。忽然,寂静的车厢内响起一声:“司机停车,关车门,我是公安!”乘客循声望去,只见一个身材高大的男子腋下夹着一个年轻男子,另一只手如铁钳般紧扣年轻男子的右手腕,年轻男子的手里赫然握着一个粉红色的时尚手机。惊诧的乘客很快明白是咋回事,车厢内顿时响起了掌声。
车停了,李惠强、小偷、丢手机的乘客三人一同下了车。公交车又正常发动行驶了……
68路车的故事
李惠强有一个正在上幼儿园的女儿,一次,幼儿园老师布置一个绘画作业,女儿交给老师的画是一辆公交车,而且标明是“68”。“女儿是受了我的影响。”他说。
作为反扒警察的李惠强,似乎与郑州市的68路公交车结下不解之缘:4年他抓的500多个小偷,其中三分之一是在这路车上抓到的。
68路连接郑州大学新老校区,途经纺织大世界、火车站、西开发区,这些站点人杂且多,中途还经过一些情况比较复杂的地方,那些地方吸毒的人比较多,以偷养吸。
出于职业原因,李惠强通常乘公交车上下班,每天接送女儿上学也是乘坐这路车。于是,“68”便印在了女儿的记忆里。
2007年国庆节期间,李惠强开着车带着女儿出游,经过68路站牌时,他习惯性往站牌下的人群中瞄了一眼,人群里两个年轻人的反常举动引起他的注意。一辆68路车到站后,两人上了车,李惠强来不及上公交车,就开着车紧跟着这辆公交车,同时,他在车上打电话叫来自己的搭档张沛沛。
当这辆公交车到煤厂北街站时,两个年轻人下了车,并到马路对面的站牌停下来等车。李惠强据此判断,这两个小偷并没有得手。他们到对面的站台等车,是想寻找另一次得手机会。
这时,李惠强让女儿呆在车里,他说他不想让女儿看到不好的东西。他下车锁好车门,来到站台相邻的一家服装专卖店,通过服装店的橱窗玻璃,观察两个年轻人的一举一动。来了一辆公交车后,两个年轻人同时上了车,李惠强赶紧回到自己的车里,跟着这辆公交车。
最后,这两个年轻人在月季公园站下车,并迅速进入公园内。于是,他下车跟踪,并通知张沛沛赶往月季公园。
进入公园后,李惠强巧妙地跟踪这两个年轻人。两个年轻人走了一大段路后,看看四周没有人,就躲在一处树丛后面点钱,一边小声的嘀咕。李惠强假装无意地慢慢走近,然后大喝一声:“不许动,我是公安!”说着,他两个胳膊各夹一个,就在两个小偷准备挣脱时,张沛沛赶到,他们一起制伏两个年轻人。经讯问,两个人承认偷了车上乘客的钱。
课间抓贼的故事
目前,李惠强利用业余时间,正在郑州大学攻读在职法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是反扒窃理论与实践。而在我省公安系统,这个专业的研究生只有他一个人。
“我已经深深喜欢上了反扒窃工作,我准备在这个岗位上永远干下去。”1月26日下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他的执著溢于言表。
其实,即使在学校上课期间,李惠强也在演绎着“抓小偷”的故事。
2007年11月的一天,李惠强到郑州大学上课。课间休息的时候,站在走廊上的他,习惯性地观察起了校园内的一个停车场。突然,他看到有个男子骑着自行车朝停车场看,凭着职业敏感,李惠强顺着这个骑车人观察的方向看过去,发现有另外3个男子在停车场围着车子挨个看。李惠强分析,这可能是一伙小偷。于是,他立即打电话叫来了自己的同事。
几个小偷盗窃一辆自行车后还没有来得及逃走,就被李惠强以及赶来的民警抓获。
“现在,一看见车多人多的地方,我都忍不住想过去转转,习惯了。”李惠强笑着对记者说。
两次危险的故事
抓小偷,也常常伴随着突然而来的危险。而这样的危险,李惠强遇到的就不止一次。
2006年4月的一天,李惠强和一个搭档开车巡逻,在东风路与文化路交叉口附近的小铺站是2路、17路、28路公交车的站点,在这里上下车的乘客很多。李惠强便将车停在离站牌稍远的地方,然后下车朝站牌走过去。这时,过来一辆2路车,就在车门打开时,一个男子迅速把手伸进一个下车人的衣服,抽出手后麻利地往自己的西装内口袋放。显然,他已经得手。
李惠强快步跑过去,朝着这个男子严厉地说:“把东西掏出来!”男子随口应了声:“好。”然后将手伸向西装口袋。就在这一瞬间,李惠强突然觉得不对劲,他来不及多想,趁男子还没有将手掏出来之前,顺势将男子扑翻在地,并始终将男子的那只手控制在西装口袋里。
将男子制伏之后,李惠强这才发现,这个男子口袋里的那只手上握着一把跳刀,刀锋已经跳出,如果稍有迟疑,等到这个男子翻过手腕,其伤及的部位刚好是李惠强的胸部,后果将不堪设想。
李惠强还遇到另外一种危险。有一次,李惠强看到路对面203路车站牌下,一个小偷刚刚得手并准备跑开。他急忙追过去,情急之下,竟然没有注意到路上来往的车辆,一辆大车来不及刹车,将他撞开几米,他当即晕了过去。醒来的时候,他已经躺在医院,后经过治疗,总算没有什么大碍。
期盼“天下无贼”
“尽管群众有时候被盗的东西不多,但事关他们的切身利益,影响他们对社会的感觉,因此,群众的事再‘小’,也是我们民警的‘大事’。所以,盗贼一天不除,我们的反扒工作就一天不会停止。”郑州市公安局副局长刘一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按照市局的要求,像李惠强一样,我们的每一个反扒警察,每天都活跃在郑州市的各个角落。”郑州市公安局反扒窃支队支队长王玉安说。
而作为身在反扒一线的李惠强也经常遇到一些困惑。
“有些群众东西被盗以后不愿意跟我们配合,不愿意作证,直接影响了对盗贼的打击。”说这话时,李惠强一脸的无奈。
他同时还说:“目前,由于对盗窃行为打击的法律规定比较轻,导致一些人屡抓屡偷,屡教不改。”
“不过最有效的办法是完善相关法律,加大刑法的打击力度,比如,对惯犯加重处罚,并从重从严惩处幕后组织者。”他为此建议道。
在每天奔波在反扒第一线的同时,李惠强也在思考一些问题。前不久,他给公交公司有关领导建议:能否成立一个反扒民警、公交车司机、乘客三方联动的聊天室,互相交流心得,让乘客提高防范意识,而且可以随时了解动态情况。
同时,他还有一个想法,就是制作防贼扑克牌,每张扑克牌上用三分之一的版面用文字标注防贼方法,剩下的空间是以图说明,“大鬼”、“小鬼”就用“大贼”、“小贼”代替。目前,他所在的反扒支队已经着手这项工作。
“作为一名普通的反扒民警,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天下无贼’!”李惠强最后说。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