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蓝盔——镜头记录四川维和警察
一个肩负联合国维和使命的召唤,一连串四川警察中少见的甄选,一次警察特殊人才的快速集结,一场许多警察一生难有机会参与的训练——锻造一支由四川单独组成的蓝盔维和警队。
为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他们中的部分人曾经历过一些国家的战乱、骚动,并在极其复杂的条件下表现出中国警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战术技能。他们曾受到过维和任务区人民的欢迎,获得过联合国颁发的和平勋章。今天,他们面临出征前的选拔考核。37名警察无论去留,都丰富了他们作为警察的人生。1月15日,本报记者用镜头记录下他们的努力和艰辛。
——编者
2007年12月21日,公安部函:根据联合国任务要求,经公安部领导批准,决定由四川省公安厅单独组建一支维和警察队赴科索沃执行任务;警队由18人组成,队员从你省公安机关选调;警队拟于2008年2月下旬赴科索沃,任务期12个月,出发前参加公安部组织的为期三周的强化培训……
2008年1月8日,从全省6000名基本符合条件的警察中选拔的37名精英,齐聚泸州四川警察学院,开始为期一周的英语、体能、驾驶、射击和维和知识的选拔集训,组建一支蓝盔维和警队。
刘勇:“做梦都在说英语”
出国警队主要任务是在科索沃从事民事维和,警察需要熟练地使用英语。为了让学员尽快闯过英语口语关,学院6名英语教官分6组全程面对面跟踪培训。英语教官李晓莲说:“国外警情交流都用英语,仅凭几句日常用语,难以完成任务”。教官每天寸步不离队员,俨然成了“监督”。为形成语言氛围,食堂的菜谱也换上了英语名。
当警察10年的刘勇,平日感觉英语不错,真让他全部用英语交流,立刻感到吃力。在集训队,他是最后一个开口讲英语的。
“丢久了,要使劲赶,。夜里12点熄灯,我躺在床上满脑子尽是生僻的单词儿,有时做梦都在说英语。”刘勇感慨。
宋兆铭:“站在20米摇晃钢柱顶端脚打颤”
“一……二……三”,一声比一声响亮。站在20米高空训练急速抓捕的队员宋兆铭凌空飞起,稳稳地抓住高空吊臂。在心理训练中心,高空练胆是必修课,队员在半空中冲刺。宋兆铭说:“不吓人是假的。站在20米高不停地摇晃的钢柱顶端,脚杆直打颤”。
“以前这项特训,曾有队员站在柱子上10多分钟不敢跳。”教官罗勇说。
高强度训练,每个人都惟恐掉队。有队员说,适应快节奏,连上卫生间都要跑快点。
刘嘉:“92式手枪玩起来还顺手”
“啪、啪……”10发子弹在一分钟内射出,队员刘嘉居然打出97环。在14日上午的15米实弹射击中,刘嘉博得全场掌声。他得意地说:“92式手枪玩起来还顺手”。
选拔集训阶段,队员没能使用国外维和警队配发的枪支,接触到的92式手枪也毕竟不是大多数警察平日的装备。射击成绩,差异很大,大家不骄不躁,练为实战。
陈春晖:“让儿子记住妈妈的脸”
2004年4月,陈春晖曾赴科索沃执行维和任务。而就在一个月前,那里爆发了大规模骚乱。针对联合国维和警察的恐怖袭击经常发生,安全问题十分严峻。大家“就连晚上睡觉都把枪放在枕头下面。”
初为人母的陈春晖,带着使命也带着保姆和襁褓中的婴儿走进训练驻地。
“儿子一点牛奶不吃,晚上没见到我就不睡觉。我只好把他带来了。如果我再次被选进维和警队,儿子马上断奶。趁现在,晚上多陪陪他,让儿子记住妈妈这张脸。”
吴胜国:“梦想读硕士,维和是天职”
吴胜国曾三次与读硕士研究生的机会擦肩而过,他2004年5月被公安部选拔到西非利比里亚执行14个月的联合国维和任务。他感慨:“梦想读硕士,但维和是天职。在国外执行维和任务,困难重重。不辱使命,完成任务,个人的东西总得有牺牲。”
为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他们中的部分人曾经历过一些国家的战乱、骚动,并在极其复杂的条件下表现出中国警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战术技能。他们曾受到过维和任务区人民的欢迎,获得过联合国颁发的和平勋章。今天,他们面临出征前的选拔考核。37名警察无论去留,都丰富了他们作为警察的人生。1月15日,本报记者用镜头记录下他们的努力和艰辛。
——编者
2007年12月21日,公安部函:根据联合国任务要求,经公安部领导批准,决定由四川省公安厅单独组建一支维和警察队赴科索沃执行任务;警队由18人组成,队员从你省公安机关选调;警队拟于2008年2月下旬赴科索沃,任务期12个月,出发前参加公安部组织的为期三周的强化培训……
|
|
|
2008年1月8日,从全省6000名基本符合条件的警察中选拔的37名精英,齐聚泸州四川警察学院,开始为期一周的英语、体能、驾驶、射击和维和知识的选拔集训,组建一支蓝盔维和警队。
刘勇:“做梦都在说英语”
出国警队主要任务是在科索沃从事民事维和,警察需要熟练地使用英语。为了让学员尽快闯过英语口语关,学院6名英语教官分6组全程面对面跟踪培训。英语教官李晓莲说:“国外警情交流都用英语,仅凭几句日常用语,难以完成任务”。教官每天寸步不离队员,俨然成了“监督”。为形成语言氛围,食堂的菜谱也换上了英语名。
|
|
|
当警察10年的刘勇,平日感觉英语不错,真让他全部用英语交流,立刻感到吃力。在集训队,他是最后一个开口讲英语的。
“丢久了,要使劲赶,。夜里12点熄灯,我躺在床上满脑子尽是生僻的单词儿,有时做梦都在说英语。”刘勇感慨。
宋兆铭:“站在20米摇晃钢柱顶端脚打颤”
“一……二……三”,一声比一声响亮。站在20米高空训练急速抓捕的队员宋兆铭凌空飞起,稳稳地抓住高空吊臂。在心理训练中心,高空练胆是必修课,队员在半空中冲刺。宋兆铭说:“不吓人是假的。站在20米高不停地摇晃的钢柱顶端,脚杆直打颤”。
“以前这项特训,曾有队员站在柱子上10多分钟不敢跳。”教官罗勇说。
高强度训练,每个人都惟恐掉队。有队员说,适应快节奏,连上卫生间都要跑快点。
刘嘉:“92式手枪玩起来还顺手”
“啪、啪……”10发子弹在一分钟内射出,队员刘嘉居然打出97环。在14日上午的15米实弹射击中,刘嘉博得全场掌声。他得意地说:“92式手枪玩起来还顺手”。
选拔集训阶段,队员没能使用国外维和警队配发的枪支,接触到的92式手枪也毕竟不是大多数警察平日的装备。射击成绩,差异很大,大家不骄不躁,练为实战。
陈春晖:“让儿子记住妈妈的脸”
2004年4月,陈春晖曾赴科索沃执行维和任务。而就在一个月前,那里爆发了大规模骚乱。针对联合国维和警察的恐怖袭击经常发生,安全问题十分严峻。大家“就连晚上睡觉都把枪放在枕头下面。”
初为人母的陈春晖,带着使命也带着保姆和襁褓中的婴儿走进训练驻地。
“儿子一点牛奶不吃,晚上没见到我就不睡觉。我只好把他带来了。如果我再次被选进维和警队,儿子马上断奶。趁现在,晚上多陪陪他,让儿子记住妈妈这张脸。”
吴胜国:“梦想读硕士,维和是天职”
吴胜国曾三次与读硕士研究生的机会擦肩而过,他2004年5月被公安部选拔到西非利比里亚执行14个月的联合国维和任务。他感慨:“梦想读硕士,但维和是天职。在国外执行维和任务,困难重重。不辱使命,完成任务,个人的东西总得有牺牲。”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