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警察故事>详细内容

警察故事

政法界"80后"现状调查之公安故事

来源:法制日报 作者:张亦嵘 李松 邓新建 陈瑛 黄松达 发布时间:2007-12-11 08:42:16 浏览次数: 【字体:

写在前面的话

  “80后”源于对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文坛作家的称呼,后来逐渐社会化,泛指出生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一代人。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约有两亿多“80后”。
  “80后”出生的年代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转折点,他们成长于中国经济迅速增长的市场经济时代,特殊的时代使他们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80后”现象也成为目前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对“80后”都有着怎样的评价?梳理一下似乎贬多褒少:“垮掉的一代”、“骄纵的一代”、眼高手低、思想浅薄、个性冷漠却爱张扬、自私放任而缺乏责任感等等评语接踵而来。
  而对“80后”的褒扬之语却是寥寥。
  如此的总体评价倒是有些令人担忧了。毕竟这是个两亿多人的庞大群体,毕竟他们要在社会当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毕竟他们要必然地承担国家发展的重任。如果真像评价所言:这一代人垮掉了,社会的发展岂不是要出现一个停滞不前的时代?
  针对社会贬多褒少的评价和忧虑,法制网记者在政法系统进行了调查采访,发现这里的“80后”们,并非社会评价所述,他们在“50后”、“60后”们的帮助下,积极进取,努力工作,迅速成长,有的成为业务骨干,有的担任一定的职务,在他们身上每天都在发生着感人的故事。在他们所在的单位,记者听到了与社会评价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些评价告诉我们,“80后”是充满希望的一代。
  生长在不同时代的人,总会带有不同的时代烙印,在这些烙印中,有长处也有不足,有优势也有劣势,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人之初,似白纸一张,烙印是社会给的,其优劣随着社会发展和要求的变化而日益显现,解铃还须系铃人,全社会都应承担起扬其长修其短的责任,而不是过分的指责和苛求。

关注政法界“80后”之公安故事

年轻的刑警有一双雪亮的眼睛

 

    年轻的档案

  彭权锋,27岁,2002年毕业于广东省司法警察学校。2003年12月通过公安机关录取警察考试,进入梅州市梅江公安分局刑警大队一中队。2007年5月,被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评为广东省优秀共青团员。

  在街头抓捕犯罪嫌疑人的便衣刑警彭权锋。 邓新建摄

  在众多刑警队员当中你一眼就可以认出彭权锋:短发,壮实,很喜欢穿牛仔裤,眼睛不大却透着一股机灵劲。
  童年时,彭权锋就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做一名警察,“因为觉得警察那身制服特别威武”。梦想成真后,他却当了一名便衣刑警,一年到头穿制服的次数不多,他的“制服情结”已经成功转型为“破案情结”。
  刑警侦查破案,走访群众,获取线索,都要和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稳重、冷静是刑警必须具备的气质,彭权锋没有想到,在刑警队里学习的第一课竟然是“打招呼”。
  一直认为刀光剑影、擒凶抓贼才是刑警本色,恨不得立刻“建功立业”的彭权锋,对队长每天带着他下乡村、到社区的举动很不理解,认为这些家长里短的举动和侦查破案简直是南辕北辙。然而,一件小事改变了他的看法。
  那是2004年7月,在侦破一个飞车抢夺案件过程中,由于案子发生在凌晨,彭权锋和队友们正为案件没有线索而一筹莫展。这时,一个常年在街头载客的摩托车司机向队里提供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线索,使案件得以顺利侦破。“我是冲着你们刑警队的人情好才说出来的。”摩托车搭客司机的一席话给了彭权锋很大启示,原来队长的“见人三分亲”也是战斗力。
  群众看公安关键在破案,作为刑警只有能破案才算有真功夫。有四年多警龄的彭权锋在老一辈刑警的“传帮带”下,慢慢上了道。
  2007年5月,梅江刑警接到群众报案,称梅城侨新路一出租屋内,一个女人倒在血泊之中不省人事。彭权锋和队友们迅速赶到现场,出租屋内一片狼藉,地上到处是血,而头上受重伤的女事主送往医院后仍昏迷不醒。从现场勘查看,在场的侦查员们认为入室抢劫可能性比较大。经过七八天的排查,一个具有重大作案嫌疑的人浮出水面,彭权锋和队友们在嫌疑人打工的城东镇“蹲坑”守候了3天,将嫌疑人带到了公安机关。经审讯,犯罪嫌疑人也交代了入室抢劫的经过,案情似乎真相大白了。
  此时,彭权锋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此案的定性应该是故意杀人未遂。
  面对队友们怀疑的目光,彭权锋却很有把握。原来彭权锋在勘查现场时发现一个细节,就是出租屋内从厨房到卫生间的煤气管被人用刀切断,卫生间内的煤气阀被扭开,从客厅到卫生间有重物拖过的痕迹。据此,彭权锋判断,犯罪嫌疑人并不是单纯的见财起意,其很可能和事主有恩怨,想利用煤气来杀死事主。
  连事主清醒过来以后都没有提供的细节,是不是彭权锋的主观臆断?彭权锋据理力争,用确凿的证据说服了大家,重新调整了侦查方向。在铁证面前,犯罪嫌疑人不得不承认和女事主因为嫖资纠纷,心生怨恨,用钝器将女事主打晕后,将其拖至卫生间,将切断的煤气管插进事主嘴里,扭开阀门,企图将其杀死。
  “犯罪嫌疑人不知道卫生间的煤气是双阀门控制,事主才捡回一条命……”彭权锋抽丝剥茧的分析赢得了队友们的称赞。

  调查结果

  彭权锋所在中队中队长丘仁生:作为“80后”的一代刑警,彭权锋非常有代表性,他们文化程度高,头脑机敏,思路开阔,见解独到,行事灵活,能熟练运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有着一些老民警所不能比拟的优势。
  

 骂不还口的女民警说:“咱是警察呀”

法制网记者 台建林 法制网实习生 宋飞鸿

    年轻的档案

  郑燕鸿,23岁,2005年从警校毕业,陕西省西安市公安局长安分局鸣犊派出所户籍民警。工作仅两年,就已成为所里的业务骨干,全镇8万人的户籍管理就她一个人扛着。

忙碌中的郑燕鸿。 台建林摄

  12月7日8时,户籍民警郑燕鸿已经扫完地,抹净桌子,要上班了。
  就在这间户籍室里,她曾经遭受两名妇女攻击。对方言语恶毒,持续时间较长,她不堪侮辱,昏倒在地。
  那是一个多月前的一天上午,陕西省西安市公安局长安分局鸣犊派出所户籍室前排着长队,人们前来办理二代身份证。服务窗口内,女民警郑燕鸿正在利利索索地办理业务。
  11时许,快要下班了,魏寨乡的两名妇女李某、朱某插到前排,要求提前办理身份证。
  “那几天来派出所办证的群众很多,经常排队。”鸣犊派出所所长邵靖坤告诉记者,“群众对随便插队极为反感。咱所里也有不得为熟人在办理户籍业务时插队的规定。”
  女民警郑燕鸿向这两名妇女解释了工作流程,请她们按正常秩序办理,并建议,若真有紧急事,可以向排在前面的群众解释,以获得提前照相的机会。
  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李某、朱某二人遭拒后,开始连番辱骂女民警,言语粗俗恶毒,甚至挡住办证窗口破口大骂。十多分钟后,郑燕鸿手脚抽搐,晕倒在地。
  她被同事送至医院,抢救4个小时才苏醒过来。医生诊断为“植物性神经痉挛”,当地人称“气昏”。
  当天事发时,在场群众纷纷指责两名妇女的野蛮言行。不少人围住她们不让离去,要求派出所严惩。
  鸣犊镇杨沟村七十多岁的老人李利洲指着两名妇女说:“警察同志给你们好好说,你们不听,还蛮不讲理,胡搅蛮缠,眼中还有没有国法?”
  “我们刚从外地回来,长途奔波,心情也不好,回来办证也不想再多等,所以一时冲动向警察发脾气。”两名妇女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对昏倒的女民警表示歉意。
  事发后,一些民警强烈要求,严厉制裁那两名妇女。
  在医院苏醒过来之后,郑燕鸿反倒替骂她的两名妇女求情:“她们也是一时糊涂。”
  最终,公安机关决定暂不追究李某、朱某的法律责任,对二人各罚款100元,以示惩戒。
  事情发生在集中换发二代身份证工作期间,西安市各个派出所的压力都很大。鸣犊派出所地域大、人口多,警力不足,全所民警一个多月都没休过假了。
  “当时真想回敬她们几句,可是,咱是警察呀!”回忆起这场风波,民警郑燕鸿的话不多,“我不和对方发生更多的冲突,是希望她们也能理解我的工作。”
  “要是还遇到那样的事情怎么办?”记者问。
  郑燕鸿微笑着站在窗口前:“我还是会很热情地向群众提供服务,文明接待,做好解释工作。”

  调查结果

  西安市公安局长安分局局长周荣生:在辱骂面前,郑燕鸿选择的是宽容,甚至替伤害自己的人求情。这个“80后”小民警的选择出乎我们的意料。
  对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社会舆论曾经冠以娇生惯养的“小皇帝”之名,他们没有品尝过父辈们创业时的艰苦,也没有经历国家建设发展时的各种挫折。他们快乐地成长在改革开放的发展环境中,自由地享受着现代化文明的成果。
  在有些人眼中,80年代出生的人缺乏理想,80年代的人缺乏社会责任感,大多以自己为中心……“80后”是与祖辈生活理念大相径庭的代名词,也包含着浓郁的担忧与等待。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后来者不如今。现在,这一代人已经悄然肩负起了社会的责任。郑鸿燕的表现,某种程度上加固了我们对这一代人的信心。

小"片儿警"敢想敢做韧劲十足

年轻的档案

  于伟,25岁,三级警司警衔。2001年7月从警校毕业后分配到北京市公安局丰台分局云岗派出所工作,2003年3月开始做社区民警工作,现为云岗派出所翠园社区民警。

于伟在居民家里查看红外线防盗器  刘春江摄

 

  25岁的于伟当了“全国优秀人民警察”,靠的是谋准的事就要办,而且要办好。然而,一个“韧”字,写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于伟和记者说,他刚下社区时才21岁,一张娃娃脸就更显小了。社区警察显得小,不是好事,意味着老百姓怕你办不成事不信任你,不信任你你就没威信,就很难开展工作,就当不了一个好警察。而他面临的社区并不那么太平,他到任的头一年,社区就发生刑事案件31起,其中入室盗窃15起,盗窃机动车6起,诈骗10起;到任后,就在一个早晨他连着见了3个入室盗窃的现场,其中一个失主指着鼻子问他:你这个警察是干啥的?他当时真不好受,可也在下决心,要让这个社区从此太平!
  经过实地勘察,于伟认为,社区治安不好的问题出在那个紧邻社区的非法集贸市场上,这市场是由于缺乏管理逐步形成的,小商小贩无照经营,环境脏、乱、差,不仅噪声扰民,更让群众痛恨的是扒窃、拎包的团伙常常弄出些案子,直接威胁群众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于伟琢磨,他这第一刀就要割掉这个长在社区肌体上的“毒瘤”。割掉这个“毒瘤”,有利于群众,也就能在群众中树立自己的威信。
  于伟经过与地区综治办、城管、工商部门的协调,依法取缔了这个非法市场,可没想到消停了几天,在某一个早晨,这些小商贩们又回来了。于伟又联合综治、城管、工商依法取缔,这样的拉锯战打了一个半月,小商贩终于彻底消停了。
  解决了市场扰民问题,于伟又动起了封闭小区的主意,他认为封闭小区可以消除治安隐患,让老百姓踏踏实实过上太平日子。
  在于伟看来,社区实现封闭式管理,就可以搞技防,搞科技创安。可做这些是要投钱的,怎么才能让产权单位出资呢?社区的产权单位是中央单位,级别高,主管领导都是大干部,怎么能让大干部听他这个小民警的道理呢?
  于伟先结合辖区的治安状况和发案情况起草了社区发案分析报告和社区物技防意见书,一并交给产权单位的领导。“这么做是想让他们知道,职工家属的人身财产安全不仅是派出所的事,也和他们的投入与管理密不可分。”于伟说。
  有人见了于伟的报告,说,警察里不是就你一个有这样的想法,你的前任也想过,你前任的前任也没能办成,这事难呵!于伟就想,前任们没能办成,肯定有遗憾,所以他一定要办成,不能有遗憾!
  大干部见不着,于伟就先从一般工作人员入手,做足做透他们的工作,再由他们向领导汇报。领导班上不好见,于伟就掐着饭点儿在领导家门口候着,一旦“撞见”了,他就见机行事谈上几分钟或者送上近期的典型案例和警情通报,让他们及时了解社区治安状况;逢年过节,给产权单位的领导发问候的短信,每回从外地旅游、出差回来,给领导送个小礼物。时间长了,领导们认识了这个为居民安宁用心良苦的小警察,也被这个小警察的执著打动了。
  2004年10月,于伟封闭小区的想法实现了。接着,产权单位出资一百余万元,建成了社区技防监控平台。
  眼下,于伟的社区已安装了监视探头、点对点红外线周界报警器、机动车出入管理设备、可视楼宇对讲系统、室内电话报警系统,并建立了两个24小时有人值守的监控室平台,联入居民住户红外线报警,全方位实现了技防监控。
  于伟和记者说,打封闭了小区后,他的社区再没发过案子。
  问他怎么理解“80后”?他说,别的不敢说,在公安局,“80后”就是生力军。再看他那张娃娃脸,还真有了棱角。

  调查结果

  北京市公安局丰台分局政治部宣传教育科副科长王旭: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环境在发生深刻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也在悄然改变。在一些基层民警感叹群众工作越来越难做的今天,以于伟为代表的“80后”的年轻“片儿警”却以其饱满的工作热情、创新的工作思维以及不服输、不畏难的工作韧劲,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为新时期的公安工作注入了一缕春风、一股活力。只要能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给予他们广阔的展示空间,年轻的他们会大有作为,必定能够为开创公安工作新局面作出不同寻常的贡献。

片儿警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