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警察故事>详细内容

警察故事

“网上侦探”张毅:利用网络聊天追查在逃嫌犯

来源:新华网 作者:王炳坤、陈光明 发布时间:2007-10-07 08:42:36 浏览次数: 【字体:

 

  网络聊天是许多人休闲娱乐的一种方式,而在辽宁省鞍山市公安局工业派出所,有一位青年民警却用它追查在逃嫌犯。

  爱上“网络聊天”

  张毅,现年26岁。2003年,张毅从警官学院毕业,分配到派出所当上了刑警。    

  有一次,处理一起轻微伤害案件过程中,犯罪嫌疑人向他暴料:“我的一个朋友因为犯重伤害罪,半年前潜逃,我知道他的QQ号码。”张毅随即上公安网查,此人正是一个在逃嫌犯。

  张毅查阅了这个在逃嫌犯的信息,对他的基本情况和心理状态有所了解,便上网,与这位在逃嫌犯聊。很快和对方成为了“网友”……用了4天时间,张毅掌握了他的上网时间和上网地点……

  这事令张毅的眼前一亮。

  张毅接触到的在逃犯罪嫌疑人,大部分是未成年人和青年人,这些人出逃在外,游荡在陌生的地方,内心常常感到寂寞和孤独,网络聊天便成为他们宣泄压抑和恐慌的一种方式,也是他们联系好友和家人的一种渠道。

  利用网络聊天便成为张毅的办案“新招”。

  “网络聊天”破悬案

  张毅介绍,他所在的派出所地处市区,一些刑事案件是年轻人之间的打架斗殴引发的,案情虽然不复杂,但嫌犯逃跑后除了“绰号”和QQ号,几乎没有留下其他信息。

  这些案件用常规方法侦办起来较困难,采用“网络探案”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2006年12月,几名未成年人在鞍山市立山区一家网吧大打出手,其中3人持刀将对手扎成重伤后逃跑。

  周围群众向警方提供了3名嫌犯的“绰号”,并反映他们经常在这一带上网,但没有人知道他们的真实姓名和家庭住址。

  张毅经过多次走访与在逃嫌犯有过接触的网友,终于从一名男孩口中得知其中一个名叫“鑫子”的在逃嫌犯的QQ号。

  张毅便主动向“鑫子”的QQ号发出聊天邀请,很快与对方成了“网友”。

  次日下午,张毅通过“鑫子”上网的IP地址,查到了其所在的地点,将潜藏在一家网吧的“鑫子”抓获。

  通过同样的方法,张毅还相继使另外两名同案犯落入法网。

  今年5月,张毅查阅公安网注意到,原籍鞍山的高某、陈某去年在山西制造多起抢劫案后潜逃。张毅分析,这两个犯罪嫌疑人很有可能逃回鞍山。 
 
  张毅经过认真查阅人口信息档案,获知二嫌犯在鞍山的住址。随后,发动居住在这一住址附近的网友协助打探信息。不久,获得了高某的QQ号。

  其后,张毅通过聊天得知高某、陈某已逃回辽宁海城一带打工。张毅专门前往该地展开排查,两天后,抓获了这两个犯罪嫌疑人。

  自从开辟“网络探案”以来,张毅的追逃对象,已经从最初自己辖区内的案件,拓展到外市、外省发生的案件。

  他通过网络聊天抓获的犯罪嫌疑人已近30名。

  “网络探案”看似原理简单,但真正实施起来,随时出现的问题不少,但张毅凭着聪明和细心,解决了一个个“难题”。

  弄到在逃嫌犯的QQ号,是“网络探案”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一步。为此,张毅选择喜欢在网吧上网、社会关系较为广泛的年轻人配合。

  凭借勤思考、勤钻研,张毅还破解了在逃疑犯频频更换QQ号码、上网地点游移不定等难题,使“网上探案”更顺利。

  功夫在网络外

  “很多人认为网上追逃就是使一点计策、耍一点心眼,其实,远非这么简单”。张毅告诉记者。在网络之外,张毅需要付出更多的艰辛。如,网络追逃的一个基本要求,是要长时间上网。由于不知道在逃嫌犯什么时间上网,所以,张毅只能“守株待兔”,长时间挂在网上……一些嫌犯常常深夜上网,张毅就得奉陪到底。

  “晚上不睡觉受家人抱怨,白天红着眼睛上班还不能耽误工作。”张毅说。

  凭着“网上追逃”等突出表现,张毅参加工作3年多,相继获得鞍山市政法系统办案质量先进个人、鞍山市公安局人民满意民警等称号。

  说起当“网上侦探”的经历,张毅认为,既充满挑战,又收获兴奋。

“网上侦探”|张毅|网络聊天追查在逃嫌犯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