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警察故事>详细内容

警察故事

法医莫传莹:6年内进行活体检验2000余例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毕式明 杨亚军 丘秉春 发布时间:2005-03-22 15:29:42 浏览次数: 【字体:
 

  恐怖的案发现场、腐烂发臭的尸体,这些一般人想起来都觉得要作呕的场面,一位年轻美丽的姑娘却在迈出校园大门的那天起,就和这些打起了交道。她,就是广州市黄埔区公安分局女法医莫传莹,也是广州市女法医中仅有的两名能出现场的女法医之一。

  1999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法医系至今,莫传莹已经进行过活体检验2000余例,尸体检验150多例,尸体解剖60余例。多次受到嘉奖和记功,获得了“优秀女警”和“广州市青年岗位能手的称号”。

第一次出现场,钳子都吓得掉到地上

  第一次出现场的经历依然让莫传莹难以忘怀。那是2000年的夏天,案发现场在黄埔某社区一出租屋的5楼。当莫传莹拎着工具箱第一批到达现场,刚到3楼的楼梯转弯处就已闻到恶臭味,现场的侦察员都已被熏得呕了一地,没有口罩的人都下楼了,莫传莹却没有吐。

  在案发现场,尸体被棉被裹得严严实实,尸体腐败的液体渗到被子里面。她逐层打开包裹的被子,“尸体高度腐烂,雨鞋踩在尸虫上‘啪啪’作响。当时,我是全身发毛,手一软,钳子掉了,扭头就走到外面。”莫传莹说,“好在没几分钟,老法医就赶到了。两个人一起在五楼的阳台上,完成了现场尸体解剖,从下午2点一直持续到晚上7点。从那以后,我再也不吃虫或者蜂蛹等食品了。”

“我没打开过红包,不知道有多大”

  和社会上的很多行业一样,“做法医也会受到诱惑,因为许多被案件牵涉其中的人都知道法医手中的权力,鉴定结论多一字和少一字明显不同。比如‘轻伤’和‘轻微伤’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在案件审理中却有很大不同。”莫传莹说,“对待选择的职业,要么全身退出,要么全力以赴!”

  有一次,在做一个工伤事故的案件解剖时,包工头塞给她一个红包,“那是一个很夸张的红包,因为一大卷钱把利是封的口撑开了,起码有两三千吧。”莫传莹立刻推了回去,“老板,我们法医不讲这个,我们职责就是查清死因,帮人伸冤!”

  有人问她曾经婉拒的红包最大的有多少,莫传莹笑着说:“我没有打开过,当然不知道,要是知道了,就不叫婉拒了。”

最大乐趣是破解案情疑点

据莫传莹介绍,她曾经接触过一个凶杀现场,死者后脑勺发现有一个伤口,像用棍棒打击造成,但现场找不到棍棒之类的物件,也没有发现新鲜的撞痕和血迹。

  回家后,莫传莹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第二天她继续回到现场复勘,终于在靠门背后的墙壁上找到了血迹和脱落的石灰屑,血迹非常新鲜,从遗留的位置分析血迹应该是死者留下的,而鉴定结果也最终证明了她的分析。“破解案情疑点是我工作中最大的乐趣。”她说。

工作之余喜欢打CS

  对于法医工作,普通人的了解大多来源于影视剧,生活中的莫传莹又是什么样子的呢?“我和其他的女人一样,喜欢逛街,不过,我还喜欢打CS游戏!”

  据了解,莫传莹成长在一个警察世家,父亲、姐姐和弟弟都是警察,而她的丈夫也是一名警察,“我的丈夫很理解和支持我的工作”。由于两人都是公安队伍基层民警,平时经常加班,一周在一起吃晚饭的机会不多于三次,双休日在一起就更少,至今还没有时间休婚假。但是两人非常珍惜在一起的时间,互敬互爱,和睦相处,事业上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法医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