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警察故事>详细内容

警察故事

本色刑警赵德满:“只要能当刑警,我就心满意足!”

来源:www.ah.xinhuanet.com 作者:袁泉 高峰 发布时间:2007-08-01 15:40:23 浏览次数: 【字体:

 

    “只要能当刑警,我就心满意足!”这是句常挂在现任蚌埠铁路公安处刑警支队合肥大队大队长的赵德满常嘴边的话。1982年招警进公安处时,凭着父亲老同事的关照,公安处人事部门客气地让他挑选自己喜欢的警种。当乘警可以值乘跑北京、上海的客车,车上伙食好,常去大都市见多识广,还可以结识领导,是不少人向往的好位子,他也可以挑选去大客站的派出所值勤,每天接接车,按时上班,按时下班,生活有规律。他问人事部门的领导,干公安哪个部门破案的机会多,领导说,那当然是刑警队。他一听,马上提出要去刑警队。领导好心地提醒他,刑警队可是个苦地方,常年东奔西走在外侦查破案没有轻闲的时候,可不要吃不了那个苦,又找人往外调啊。赵德满说:只要让我当刑警,再苦我也无怨言。当初一句为进刑警队向领导保证的话,成了他人生的追求,二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不改他只想当个好刑警的痴心。

    卧底前他悄悄地写好了遗书

    2000年的3月13日,正在蚌埠车站客运值勤的赵德满突然接到公安处一位副处长的电话,这位副处对他说,你今天晚上就乘火车到北京去,有事要找你,但你去北京的事不能告诉任何人,家里人也不能讲,去的时候不能乘蚌埠分局的车,我已替你办好乘南京去北京的车票了,你去北京的事,目前只有公安局的范局长和我两人知道。如此神秘的行动,赵德满还是第一次遇到,曾经多次抽调到铁道部公安局参加过大案侦破的他,估摸着可能是领导怕其他同志知道了也要争着去锻炼,所以让他悄悄地出发。第二天一早,他到了北京,一眼认出,接他的小车竟是铁道部公安局局长的座骑,他多少有点受宠若惊地钻进小车,一时猜不出领导为啥这么看重他这个小民警。到了铁道部公安局,局长略寒喧了几句,开门见山的说:“让你来,是想让你执行一个特殊的任务,全国铁路几万民警中,特别选中了您,是相信你有这个能力完成,这个任务有相当的危险性,万一出点差错,会丢掉性命,你愿意执行就执行,如果你感到不方便,可以不执行,你一定要考虑好再回答。”铁道部公安局的局长亲自部署任务,行动又如此保密,从来没有经过这种阵势的赵德满不由心跳起来。他本能地预感到,这是一个十分重大的特殊任务,是自己面临的重大考验,他勉强止住自己的猛烈心跳,对局长说:“我是共产党员,领导能把这么大的任务交给我,是对我的信任,不管有多大的危险,我干,而且保证完成任务,经受住组织对我的考验。”局长笑了,“我知道你会接受的,在选人的时候,你们的范局长推荐了你,我对你也是有信心的。从现在起,你到我们安排好的宾馆去封闭起来,不能跟任何人通电话,好好熟悉材料,一定要把情况牢牢记住。”

    公安局的同志很快送来厚厚的一堆案卷,赵德满一页一页认真地看起来。这是在南方刚发生不久的三起用爆炸手段破坏铁路交通安全的大案,中央有关领导,铁道部领导、公安部领导对尽快侦破此案十分关注,铁道部公安局从全路调集了一批刑侦高手,很快控制了一个重大嫌疑人,但需要弄清很多细节性的问题。三天下来,赵德满完全熟悉了案情。三天后局长来到了宾馆,正式向他宣布,到这个重大嫌疑人身边卧底,设法查清此人作案过程中的重要细节,为定案提供铁证。局长让赵德满自己设计一个新的角色,制定一个行动的具体方案,当天晚上就出发前往广州。

    知道了具体任务,赵德满的心情更加沉重起来,作为老刑警他明白,胆敢犯下如此大罪的人,是清楚被公安抓住只有死路一条的亡命徒,跟这样的人呆在一起,稍有闪失,就会成了那人垫背的对象。房间内静悄悄的,赵德满斜依在床头沉思起来。论起来他是个老刑警了,大大小小参加过近百起的案件侦破,立过一个二等功,五个三等功,可哪次也没有这次考验大啊。

    赵德满想得很多,自己前年因为人员调整已调出刑警队,这次领导仍把这么重大的任务交给他,是对自己的信任,可不能给领导丢脸。他再也躺不住了,找出笔记本,给自己公安局的领导一字一句地写了起来:

    范局长:

    首先感谢你给我这一次锻炼机会。虽然你未当面说,但我知道这次任务的份量。接受任务后,我思想上压力很大,怕完不成任务无顔见你。自己暗下决心,即便是拼上性命也要完成任务,决不能给你丢脸。我已安排好后事,如果我有不测,抚血金就留给我的爱人,工作顶替让给我的孩子。3月18日于北京。

    他慢慢地把本子合上,这个本子和其他物品,组织上是会保管好的,万一有事,领导上会翻看本子的。写好了遗书的赵德满反而平静多了,他感到自己完全做好了准备,可以勇敢地上阵了。他果然不负众望,以一个老刑警高超的技巧,取得了那个嫌疑人的信任,不仅查出了他作案的动机、手段,而且还查出了身后复杂的团伙背景,卧底任务圆满完成,那个案犯被判了死刑。

    为破案不怕担责任

    2006年10月份,作为大队长的赵德满,领队参加一起特大车盗案件的侦破,通过十多天的侦查,初步查明这是一个活动在芜湖长江大桥引桥线一带的盗窃团伙,这个团伙由外省流窜人员和本地人相互勾结,流窜人员车上掀盗,本地人员地面接应,专人销赃,盗窃的货资达百万元,领导对这起案件相当关注,作了多次批示。好在很快查清了本地负责开汽车接应和销赃的人,有人建议,赶紧动手把这个人抓起来,主犯落网就是破了案,对领导有交待,再通过审查突破一步一步扩大成果又保险又好看。赵德满沉思良久却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方案,他认为虽然抓捕运赃销赃人较容易,但目前还不清楚其他同伙的住地和相互之间的联络方法,现在就下手抓运赃的人,一旦惊动了团伙的其他人,抓捕起来就难了,不如暗地监控,等他们再次作案时一网打尽。有人提醒赵德满:“我们开展工作有好多天了,万一运赃的人受了惊动逃脱,这个责任可不好负啊,不如先破案算了。”作为老刑警的赵德满当然清楚主犯脱逃的后果,但作为老刑警,他更清楚破案要一网打尽的道理,他向领导汇报了自己想法,并主动承担起最后的责任。过了几天,侦破组查到了一个重要信息,团伙成员约定当天晚上在老地点作案。有的领导提出将侦破组人员布在作案现场,等这些人聚拢时一网打尽方案。赵德满却认为现场一带是蔬菜和水产的养殖基地,蔬菜大棚和鱼蟹养殖水塘密布,不是当地人白天行走都道路难辨,夜晚更是寸步难行,设伏的地点到案件现场至少得有几 十米 ,还没等冲到那些家伙跟前,那些人不费事就能逃进田里,找都找不到,而且现场的范围那么大,侦破组加上增援的也就二十多人,要想把现场全部包围起来,来个上百人都有难度,何况真有上百人也隐藏不住,不如派少量人伏在现场附近监视,等这些偷盗人员的汽车开到必经的公路收费口时,正好一网打尽。有人担心,谁敢保证那些人还会从老路返回呢。赵德满说:“这些人今天晚上还敢作案,说明我们的行动没惊动他们,既然没受到惊动,他们怎么会熟路不走,临时走条陌生路呢。”赵德满信心百倍地带着人在收费站布下抓捕阵。凌晨两点左右,现场监视的刑警发出信号,有人正从火车上往下掀东西。又过了半小时左右,监视的刑警发出那些人把东西装上了汽车,已朝老路返回。四十分钟后,这帮家伙乘着汽车,带着得手的物品来到了收费站,还没等汽车停稳,赵德满带领大家冲了过去,当场人赃俱获。打了一个十分漂亮的抓捕仗。事后有人说,赵队啊,这是弄险啊,这么大的责任你也敢担,万一出了差错,一辈子的前程都完了。

    1989年3月的一天,合肥开往北京的列车停靠在水家湖站,一位乘车返回部队的空军技师打开窗子往外吐痰时,不小心吐到了车外一个人的身上,那人不依不饶破口大骂,并掏出自制的火枪朝这位技师打了一枪,技师抢救无效死亡。枪杀案震惊了上层,限期破案的指令一道接着一道。赵德满参加了这起案件的侦破。经过十多天的侦查,赵德满所在的侦破小组查到有个人案发时在现场,但提供情况的人对是不是这个人没有把握,而这个人的父亲在铁路部门当着一个有实权的头头,传讯问不出名堂话,会惹来责难,在是不是马上传讯这人的问题上,小组有人产生了犹豫,认为这起枪击案影响重大,惊动的面广,调查中周围的群众都避之不及,生怕惹出麻烦,案子没破,领导们火气都大,要是惹出节外生枝的麻烦,非挨领导的批不可,还是再查实查实等领导批示了再说。赵德满说破案的机会是稍纵即逝,拖延下去夜长梦多,他对大伙说,领导让我们参加破案,是对我们的信任,这点责任都不敢承担,怎么尽快破案,我去,做错了我去检讨。他独自一人来到那个人的住地,请一位驻站民警指路,把那人传到侦破组驻地询问,果然那人一问三不知,还嚷嚷着要告警察乱抓人,小组有人埋怨赵德满惹来了麻烦,赵德满沉住气耐着性子开导,终于让那人说出了当晚在站台上目击凶手开枪的全过程和凶手的名字,为破案打开了重大突破口,凶手很快落网。事后得知,如果赵德满再晚去半天,那个人因为目击了凶手开枪过程,怕公安追查到自己头上,不说实话要犯包庇罪,说了实话又怕凶手家人报复,所以正准备当天晚上乘车躲到外地亲戚去避避风头。

    2001年3月的一天,水家湖车站发现了一包被肢解的女尸,赵德满参加了这起杀人碎尸案的侦破专案组,经过近一个月的侦查,专案组查到了一个具有重大嫌疑的人,正当专案组在外围展开调查之际,这个人一大早跑到当地市政府大院内,以抗议铁路警察诬陷好人为幌子点火自焚,刚上班的一位副市长率着一些干部赶紧把火扑灭,把伤员送到医院救治,这事引起市委领导和媒体的高度关注,群众也议论纷纷。公安处领导顶住压力,决定尽快拿下该人的口供平息舆论,领导把审讯的任务将给了赵德满。有好友劝赵德满,现在议论这么大,要是拿不下口供你还不成了罪人,你还是稳当点,让专门搞预审的人来办算了。赵德满说,我对整个案情比较熟悉,审讯的针对性强,就算拿不下口供,也可以给别人提供点建议。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整整两天时间,反反复复较量,到底让这个人彻底交待了杀人碎尸抛尸的作案经过。

    他用稀饭馒头招待处长

    赵德满不仅多次立功,还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上海铁路公安局“破案能手”,有同事说,凭着这些功劳,赵德满要是头脑灵活点,不要一根肠子通到底,早混出个样子来了,不至于一直当个辛辛苦苦的刑警。前年,赵德满由副大队长提为正职,处长到大队检查工作,晚饭前,处长说今天走不了了,晚上就在大队的伙食团里喝点稀饭,吃点咸菜馒头。赵德满点头应了。这位处长原先在刑警支队时就是赵德满的老领导,队里有人对他说,处长说喝稀饭那是客气,你应该找家好酒店招待招待咱们的老领导。赵德满说,处长没说喝酒,我们就要按处长的要求办。到了晚饭时刻,伙食团里果然只备了稀饭馒头和几样咸菜,处长吃得挺满意,临走时说,这样吃好,下次来队里还是喝稀饭吃馒头。赵德满高兴地对队里的人说,处长说很好吧。队里有人开玩笑,你可够实在的,处长说喝稀饭,你就真得只准备了稀饭。后来处长每次到合肥检查工作,总是让秘书嘱咐赵德满准备稀饭馒头,而赵德满总是毫不走样地准备。有一次,赵德满半开玩笑地问处长,总让你喝稀饭你是不是对老领导有点不尊重了。处长严肃地对他说:“相信你赵德满才来喝你的稀饭,你可别想来那一套。”赵德满常说,嗅们这些干刑警的,只要及时把案子破了,就是对领导最好的报答,别的心思少想为妙。

    论起来赵德满跟公安处、公安局和铁道部公安局的不少领导都熟悉,有人说他傻,一点也不知道利用这些关系,五十大几的人,名义上干了个内设机构的小领导,实际上还不是跟大家一样,东奔西跑,风里来雨里去的破案。

    2000年完成那次重大卧底任务后,铁道部公安局的领导很高兴,说要给公安处的领导打电话,问赵德满有什么要求和想法尽管大胆提,赵德满回答,他别的什么都不想,就一条,调回刑警队还干刑警。有人讲赵德满,你真傻,领导是要帮你说话,这么好的机会错过了。可对赵德满来说,能够继续干刑警是件比什么都重要的事。

    搞破案工作接触公安处、公安局领导的机会多,有的人较注意察颜观色,尽量顺着领导留个好印象,可赵德满的脑子里装的都是破案的东西。有一次,侦破一起伪造破坏冒功邀赏的案件,局领导对侦破的方向划定了范围,让大伙提提看法,参加案情会的人几乎都附合了领导的意见,只有赵德满低着头不说话,领导点名让他谈谈,他却提出了与领导意见不一致的看法。说的时候,其他领导婉转地提醒他:“赵德满啊,不要跑题啦。”赵德满毫不客气地来了个竹筒倒豆。好在领导还是采纳了他的分析,扩大了侦破范围,很快破了案。

    当然,领导对自己的印象如何,赵德还是很再意的。几年前,赵德满被铁道部公安局抽调到河北省参加一起案件侦破,破案后领导特地设宴为辛苦了几个月的专案组庆功。席间,部公安局局长特地领着赵德满到各个桌上敬酒,对那些铁路公安局的局长、处长、科长说:“你们可能要问,这个赵德满是多大的官,我告诉你们,他啥官也不是,就是一个干活的刑警,他可是个干活的好手啊,我们铁路上要多有一点向他这样的肯干活的人,还愁什么任务完不成啊!”那天,平时很少喝酒的赵德满有了浓浓的醉意,他自豪:干刑警干到这个份上,值了!

刑警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