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警方采用MSN聊天系统破获跨海峡诈骗案
民警通过MSN聊天系统询问受害人
特别看点:三名无业人员自导自演“空手道”,以谈“大宗业务”为名,以签订假购销合同为手段,以收取“回扣”或给有关部门“打点”为借口,拿到钱物后就地失踪。一名台商受骗后,报完案即回到台湾。为及时挽回影响,郑州市警方通过网络MSN聊天系统直接受理案件,通过网上辨认,硬是从“假公司、假地址、假联系方式”中,发现蛛丝马迹,一举将三人抓获。
50万美元假订单骗来台商
2004年11月下旬,“开封中南实业有限公司”业务经理王烈致电台湾主营化妆品的某国际有限公司,称对该公司生产的系列化妆品十分感兴趣,想寻求合作,代理其系列品牌的产品。
据王烈提供的资料显示,“中南公司”是一家成立二三十年的国营单位,从机械、五金做起现在已经涉足美容化妆品生意,在全国有三十多家美容连锁店,公司生意涵盖中南五省,实力雄厚。
台湾公司马上到互联网上收集“中南公司”的资料。通过搜索网站,一下子查到了8万多条关于“中南公司”的信息,与王烈介绍的相差无几。
在取得初次良好印象后,双方逐渐开始进行了实质性接触,互相传真了合作协议、报价单等。最后“中南公司”决定首期购买该公司50万美元的化妆品,并主动提出先付部分定金后再开始生产,但要求台湾公司派人到大陆最后签订合同。
虽然该公司在国际贸易中颇有市场,但还从来没有和国内做过生意,公司董事会正想利用此次机会打开大陆市场,遂派执行副总裁李女士到国内和“中南公司”签订合同。2004年12月19日下午,李女士飞抵郑州后随即电话和“中南公司”约定,次日上午在裕达国贸面谈。
12月20日上午9时,“中南公司”总经理黄贵才(化名)、总经理助理郑辉(化名)、副总经理张浩明(化名)、业务经理王烈(化名)、女秘书高琴(化名)等风度翩翩地来到裕达国贸,双方就产品价格、付款方式等细节进行了详细洽谈,““中南公司””基本满足了台湾某公司的所有要求,条件谈妥后黄贵才代表“中南公司”,李女士代表台湾某公司签订了50万美元的正式购销合同。
首次合作就这么顺利让李女士十分高兴,她主动提出请大家吃饭庆贺一下,席间王烈说想尽快把资金汇到台湾,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需要到银行打通关系,给银行领导“意思”一下。李女士认为只要生意能成送点礼也是应该的,饭后就在王烈等人的带领下到裕达国贸一楼首饰专柜,购买了两条金项链、三只手镯、一个金属相,连同从台湾带来的两部诺基亚7610手机、一部三星E808手机交给了“中南公司”。王烈又以一领导的儿子在国外上学需要美金为由,跟随李女士到房间取走230美元。此后黄贵才、王烈等人就集体消失,再也联系不上,李女士方知上当受骗。
警方首次采用网络MSN受理案件
2004年12月21日21时,回到武汉的李女士向中原公安分局值班副局长孟晓君报案后直接飞回了台湾,当晚“12·20”专案组成立。专案组立即通过长途电话和李女士取得了联系,详细询问了被骗经过和嫌疑人的体貌特征,并让报案人将报案材料用传真发至专案组。但是见过嫌疑人的李女士已经返回台湾,而且此案的法律手续也要求必须与李女士本人联系,专案组急需当事人对嫌疑人的照片进行辨认。
经过专案组人员的认真分析,在咨询有关方面的专家后,刑侦大队副大队长陈卫星决定通过网络MSN聊天系统来办理本案所需的法律手续,但通过网络跨越台湾海峡办案此前没有先例,能不能成功还是个未知数。
12月31日,侦查员王升、朱呈辉通过长途电话与李女士取得了联系,在获取了她的MSN号码后,下午3时30分,王升、朱呈辉和李女士都准时坐在电脑前。“我们是郑州市公安局中原分局刑侦大队民警,现就有关案件依法向你询问,你为什么报案?”“因为我在大陆被骗了”……就这样一问一答在网上进行了三个多小时,询问完成后,又通过扫描将制作出的辨认照片及辨认笔录在网上让李女士对主要犯罪嫌疑人进行辨认。李女士在十张年龄相近、体貌特征各异的男性照片中一眼就认出了郭冬九就是“总经理黄贵才”,为了合乎法律要求,李女士于2005年1月6日将捺印指纹后的“询问笔录”和“辨认笔录”通过快递寄到了中原分局。
样子相似的名片让案件露出冰山一角
根据李女士提供的情况,结合嫌疑人在行骗过程中派发的名片,专案组立即派中队长刘恒带领侦查员到“中南公司”所在地开封进行先期查证落实。在当地派出所,经调查发现,黄贵才、王烈、张浩明等均属化名。开封市工商局也证实,根本就没有什么“开封中南实业有限公司”,互联网上的中南实业有限公司有具体的地域名称,和王烈所说的公司毫不沾边。
首赴开封没有查到有价值的线索,侦查员们决定另辟蹊径,从蛛丝马迹中寻找有价值的线索。2005年元旦后,陈卫星和朱呈辉再次赶到开封,从李女士提供的报案材料入手,开始了更深入的调查走访。他们在一家复印打字店发现了和“黄贵才”名片设计非常相似的一张名片,陈卫星如获至宝,立即询问了店老板朱某,朱某在看过“黄贵才”的名片后,果断指出名片上“黄贵才”的名字是假的,并说,当时他来印名片时还因为嫌贵和我吵了几句呢,听附近小卖部的人说他好像叫郭冬九。在走访了附近的小卖部后,证实“黄贵才”真名叫郭冬九,现年54岁,开封市人。
2005年1月21日早7时,陈卫星、刘恒等第三次赶到开封,对郭冬九、“王烈”、“张浩明”等人展开抓捕。但一天的紧张工作,却收效不大,所有嫌疑人不是空户就是登记地址与实际住址不符或者长期不在家。
专案组成员再次调整思路,对所有掌握的线索进行彻底的摸排。在调查中,开封新门关派出所辖区的群众反映,“王烈”经常在此出入,他有个朋友叫李小玲(化名)。侦查员们继续在辖区民警的带领下寻找李小玲,晚9时许,民警找到了李小玲,经过细致耐心的思想工作后,李表示愿意配合查找“王烈”。晚10时在李小玲的带领和指认下,陈卫星等人终于在一家小饭店内找到了正在吃饭的“王烈”,另两名团伙成员也相继落网。
“大宗业务”背后“猫腻”多多
“王烈”真名叫王国庆,现年32岁,初中文化程度,开封市人,在诈骗团伙中充当“中南公司”业务部经理。民警在王的住处提取到金牌一个、三星E808手机一部、诺基亚7610手机一部、230美金等诈骗台商的部分赃物。
在一处仅有20平方米的民房里,一张办公桌,一部直拨电话、一部传真机和大量伪造的公章、购销合同书、名片等用于诈骗的作案工具,便是公司的全部家当。
据王国庆交代,该团伙四男一女,全是河南开封市无业人员。2003年年底,由团伙头目郭冬九先在开封市城乡结合部租住民房,购置直拨电话、传真机安放在房内,通过互联网站及台商贸易“黄页”获取台商的相关资料;然后由专人通过网站、电话、传真联系台商,自称“中南公司”,准备购买大量货品,将台商骗到郑州、开封后,团伙主要成员出马,化装“总经理”、“总经理助理”、“业务经理”等“关键人物”,先把对方安排到酒店入住,紧接着在“签订合同”期间,大都以需要“打点”关键人物为由,诈骗台商的现金、礼品、首饰及吃喝费用,然后用伪造的合同与台商一签了之,随后就不见踪影。
为体现多劳多得,“公司”规定,谁联系上客户,提取非法所得的50%,40%归“公司”,剩余的则由客串女秘书、总经理助理等人平分。据警方初步调查,该团伙自成立以来先后向100多家国内外企业伸出了黑手,其中有30多家掉入陷阱。
目前,此案正在进一步侦查审理中。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