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魔警”案今起开审 上百名证人将到庭作证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去年三月的尖沙咀警员枪击案发生后成为传媒争相报道的焦点。今日起,涉“三案四命”的徐步高案终于展开三十七日的死因聆讯,过百名证人将到死因庭作证。
预计要进行三十七天的死因聆讯,将于今早九点三十分,在东区裁判法院的死因庭举行。曾在沙士期间处理六名殉职医护人员死因聆讯的陈碧桥,是今次聆讯的死因裁判官,副刑事检控专员陆贻信则代表律政司出庭,聆讯将以中文进行。今天,死因庭会从数十个市民中,选出五个陪审团成员。今次死因聆讯会将丽城花园恒生银行巴籍护卫Khan Zafarlgbal、警员梁成恩和曾国恒,以及徐步高本人被杀的案件合并处理。预计在聆讯首三天,会集中聆讯梁成恩在零一年三月,在石围角邨石桃楼梯间执勤时被抢枪、旋被头轰五枪惨死的事件。
梁成恩和巴籍护卫被杀,香港警方想尽办法缉凶,即使曾邀请逾三千人协助调查、悬红三百万元,凶徒仍能逍遥法外。到警员曾国恒和冼家强在尖沙咀柯士甸道一隧道内被伏击、垂死的曾国恒拔枪反轰徐六枪,警方才警觉,枪杀梁成恩和巴籍护卫的凶徒仍四出犯案。所以,即使今次死因聆讯只为厘清四人死亡的过程和原因,没有人要为案件负刑事或民事责任。警方都不敢怠慢,更首次邀请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的行为分析专家来港,又按比例造出柯士甸道行人隧道的模型,在死因庭上重组枪案的案发经过。再配合百名证人,警方誓要将夺走四条人命的三宗奇案,查个水落石出。
百名证人,一半是警务人员,枪击案中被枪伤面部和小腿的警员冼家强,当然列入名单之内,其他警员证人和专家证人亦要上庭作供,专家证人包括枪械、子弹、DNA专家、法医及心理学家等。至于其余证人,就包括案中死者的亲属,如徐步高的父母、妻子等人,务求从徐步高的成长背景、性格、朋友对其认识,以至受害人的特征等不同资料,从而找出徐的行事动机和心理状况。
报道说,今次案件,绝对是非一般的死因聆讯。上庭旁听或作证的死者亲属,势必成为被争相采访的对象,传媒亦一定令到小小的十五庭,挤得水泄不通。早于死因聆讯前四日,司法机构已公布各单位的座位安排,四个家庭的代表,其中八人可坐在旁听席;其余的七十个座位,是由传媒和市民四与三对分,传媒有四十个座位,每间传媒机构都可派出一名记者入内,尚有剩余座位的话,第二名都可入内。十五庭旁的十四庭,都罕有地就聆讯提供音频广播。
死因庭内气氛紧张,法院门外左右两旁都是记者区,估计可容纳四十至五十名记者或摄影记者,到时候,当证人踏入或踏出门外,镁光灯定必闪个不停,一支支的麦克风和录音笔都会向证人的方向“扑”过去。届时,警方会派出大批人手在法院外不同区域作好部署,维持秩序。有需要时,更会安排徐步高的家属经特别通道离开。
徐步高。(资料图片)
涉及3次枪击4条人命、轰动全港的徐步高案,死因研讯已排期于二十六日(初九)展开。究竟徐步高是怎样的一个人?其行事动机和心理状况将会是今次死因研讯探讨的重点。
据香港明报报道,这宗涉及3名警务人员身亡的死因聆讯,香港警方首度邀请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的行为分析组专家来港,联同警队心理专家,透过徐步高的成长和教育背景、个人性格、朋友同僚的认识,以至犯案手法、受害人的特征等不同资料,重组徐步高的心理轮廓,推断徐步高的行事动机。
犯罪学者﹕分析所得死无对证
本港的犯罪学者黄成荣指出,心理轮廓重组至今仍属学术理论,加上当事人徐步高已经死亡,不可能透过问卷了解其心理,能够依据的凭证只是警方提供的资料,故就算分析有所得,亦难免“死无对证”。
在电影《沉默的羔羊》中,FBI借助心理专家,以分析连环杀手的心理状态。现实中,美国联邦调查局内设“心理分析专组”(Behavioral Analysis Unit),专组内心理专家负责协助调查员评估连环杀手和性罪犯的心理状态。
本身是香港警察学院义务顾问的城大犯罪学课程研究中心主任黄成荣指出,外国疑犯心理轮廓重组主要协助调查连环杀手,估计今次案中徐步高的心理轮廓重组,会透过其朋友和家人提供的资料、工作背境、上司评语、犯案手法,作一次综合评估。
警队临床心理学家协助
除了美国FBI的专家来港,据悉警队刑事部的临床心理学家徐佩宏、心理服务课的临床心理学家刘锦麟,亦会协助作出评估。
犯罪心理著作专家Peter Ainsworth于《心理学与罪案》一书中指出,FBI对疑犯的心理轮廓重组理论曾受批评,指它只建基于少数个案的分析,不够科学,容易出现“自我预言及实践”,当一人被“卷标”为疑犯,警方便容易定下当事人有罪的前设,故有关技巧仍只属“发展的初期”。心理轮廓重组可协助调查人员对案件作出评估,但不能就案作提出绝对的答案。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