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探李昌鈺疑職業殺手故3.19布疑陣
據報道“三.一九”獨立鑒識小組召集人、國際知名刑事鑒識專家李昌鈺昨日強調,從手上証據看來,三月十九日當天在人群中朝陳、呂開槍的凶手,若不是太不專業,就是一個能完全掌握警方辦案程序並懂得故布疑陣,誤導偵辦方向的高級“職業殺手”。
李昌鈺在結束康州的一場刑事鑒識研討會后表示,他與先前抵台進行資料搜集的三位專家明日當面研究。
李昌鈺表示,“刑事局”對彈頭、彈道的分析很清楚,奇美醫院提供的病歷資料也算完整,但因為彈頭及彈殼在鑒定前已遭污染和移動,未來即使回到槍擊發生地點做“重建現場”工作,也有困難點。
但李昌鈺也表示,刑事偵查最忌諱的就是先有預設立場再找答案,在証據搜集工作沒有結束之前,警方也不能忽視這名殺手的專業能力。他說,以當天情況看來,凶手開槍后,連中槍的陳、呂及身邊警衛和現場群眾都渾然不知,凶手絕對有時間撿起彈殼再離開現場,但彈殼最后卻遺留在現場,這種情形有兩種可能,一是凶嫌不知道該撿彈殼或找不到彈殼,另外就是故布疑陣。
李昌鈺說,他辦過的六千多件刑案中,除非開槍后的現場情況不許可,否則受過專業訓練,或從事過軍人、警察職業的“專業殺手”一定會帶走彈殼、槍支等作案工具,並湮滅証據,讓警方無從偵辦。
李昌鈺指出,奇美醫院的醫生在陳水扁衣服夾層中取出彈頭后,曾經放在手上讓攝影人員拍照,這個無心的動作使得彈頭遭到相當程度的污染,雖然稍后在彈頭上的確驗出了陳的DNA和衣服上的纖維成份,但如果當時沒有受到這些污染的話,鑒識人員可能有機會在彈頭上找到凶嫌的指紋或其它的微物証據,進一步鎖定凶嫌的身份。
另外彈殼部分也是如此,槍擊案發生幾個小時后,警方才透過民眾報案找到兩顆彈殼,彈殼不但已易位,也被很多人碰觸過,這些物証對未來重建現場的工作雖然有幫助,效果卻已大打折扣。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