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案件报道>详细内容

案件报道

广西公安边防总队破获“2·09”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案纪实

来源:法制网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7-09-28 17:54:23 浏览次数: 【字体:

 

图为北海边防支队开展处突演练。  义挚 摄

图为广西、广东公安边防官兵联手抓获188名非法入境外籍人员。  滕松龄 摄

图为防城港公安边防支队官兵仔细排查过往车辆。  陈志荣 摄

图为崇左公安边防支队官兵练习操作无人侦察机。  李杭 摄

图为崇左公安边防支队官兵在调度室观察边境便道封控状态。  李杭 摄  

防城港公安边防支队官兵在重要边境通道设卡检查。  陈志荣 摄

广西公安边防总队官兵开展便道巡逻,严防非法入出境活动。  李杭 摄

    □ 李远平  孙自成  赵华斌

    春节前后,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东兴市,这个西南边陲小城之夜格外清冷,昔日繁华的场景仿佛一同卷入墨色之中。

    而这只是表象:一些不法分子蠢蠢欲动,企图非法越境,成批的队伍就像“长蛇”一样在边境线上蠕动,扰乱正常的出入境秩序,给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带来极大隐患。

    关键时刻,驻守在边防一线的公安边防官兵,手缚长缨,布下“天网”,一场“捕蛇者”与“蛇”之间智与勇的搏斗由此上演。

    不速之客擅闯边防护栏

    东兴市虽属边远地区,但近年来边境贸易方兴未艾,经济发展蒸蒸日上。市区高楼耸立,商铺林立,车如流水,人潮涌动,界河北仑河上的船舶常年川流不息,成批成批价值不菲的货物往来于中越两国码头之间。晚上,数以百计的KTV、酒吧等大型娱乐场所流光溢彩,各式各样的小吃摆满街头,吆喝声、歌声、鸣笛声、北仑河的流水声声声入耳。

    2017年2月28日,农历大年初三,时钟指向22时。由于大量外地商贾、游客早早赶回家过年,边关的夜安静下来。远处偶尔传来稀疏的鞭炮声,孤零零的路灯照射着街面,把边境防护栏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

    风平浪静的表象之下,往往暗流涌动。每逢过年过节,都是公安边防官兵最繁忙、紧张的时刻。

    夜幕下,东兴边贸码头旁,一个上半身穿着蓝色衣衫、体型微胖的神秘男子,骑着电动车缓慢行驶在北仑河堤岸的货运路上。他一路左顾右盼,在一个路灯下停下,眺望北仑河对岸片刻,又踩起油门匆匆离去。不多时,河中一个不明物体慢慢漂来,在护栏旁的路灯照射下渐渐露出真面目——一条小型铁壳船。

    铁壳船抵岸片刻,里面钻出一个人,探头探脑地跳下船,环顾四周确认安全后,转身向船舱里招招手。接着,从船舱里又出来两个人,每人肩上扛着一个梯子,飞快地来到堤岸下,将梯子搭在防护栏杆上。第一个出船舱的人又一招手,船舱里的人便鱼贯而出,扛着大包小包,沿着两个梯子越过护栏,爬上河堤。

    河流、3米多高焊着尖刃的高栏,都没能阻挡住这群20人左右的“不速之客”。这时,身着半身蓝的男子出现在河堤路上,他的身后跟着成队的摩的司机。摩的司机载上这群“不速之客”,伴随着几声嘈杂的轰鸣声,不到5分钟,便一溜烟不知去向。

    这些“不速之客”正是外籍偷渡者。他们以为,中国公安边防官兵会和普通老百姓一样欢度新春佳节,必然放松边境管控,所以选择此时“组团”偷渡到中国。

    殊不知,广西公安边防总队防城港边防支队官兵已经跟踪这个团伙一个半月,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边防官兵的掌控之中。

    此时,防城港公安边防支队侦查队队长宋林手持对讲机,坐在监控视频前,目睹了这群偷渡客非法入境的全过程。

    突然,他一拍大腿,兴奋地站起来说:“毛守中。”宋林把监控画面放大,焦点放在那个身着半身蓝衣的男子身上,而后立即拨通上级电话,请示开展分组抓捕行动。

    跟踪侦查团伙初露端倪

    毛守中是谁?他半夜拉人要去哪里?他在其中扮演怎样重要的角色?故事还得从头说起。

    一个多月前,广西公安边防总队获悉:临近春节,防城港边境有一个组织偷越国边境的团伙频繁作案。总队领导高度重视,立即成立专案组,由总队情报处处长邵真和防城港公安边防支队参谋长段春雷担任专案指挥长,在前线设立行动小组,由宋林担任组长。

    偷渡多半带有组织性,外国人在中国人生地不熟,必然有人牵线搭桥,而且以本地人为主。“打蛇就要打七寸,必须一锅端掉这个团伙。”段春雷下达命令。

    边境地区参与偷渡活动的人不在少数,想要摸清涉案团伙的情况无从下手。宋林深知责任重大,带领侦查队员没日没夜地调查。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初步筛查,侦查员王超注意到,毛守中一家人十分神秘,毛守中白天很少出门,一到晚上就出来游荡,他的老婆卢松梅则三天两头往银行跑。

    其中必有蹊跷,王超决定对卢松梅跟踪调查。

    本来事情进展得比较顺利,没想到出现点意外。

    2月1日上午,卢松梅再次来到边贸点附近的银行。王超紧随其后,待卢松梅进银行自助存取款,王超走进附近一家米粉店,远远盯梢。

    大约5分钟后,卢松梅走出银行,若有所思地走进同一家米粉店,瞅了瞅王超,径直坐在王超的对面。王超不紧不慢地点了碗米粉,卢松梅也点了一碗,两人埋头各自吃着米粉。

    突然,卢松梅停下筷子,斜视王超,王超不自觉地抬起头。一刹那,两人对视了3秒钟。卢松梅奇怪地放下筷子,径直赶回家,两天都不出门。

    凭着办案经验,宋林觉得卢松梅有所警觉,王超不太适合继续跟踪了,他决定自己出马。

    于是,宋林与一名女队员假扮情侣,蹲守在卢松梅家门口。晚上,宋林发现,时不时有几束手电光在卢松梅家房子的外墙上画着圆圈。这是帮毛守中夫妻望风的“马仔”打的暗语。每次看到这些光线,宋林都会感到一阵兴奋,因为光线至少传递了两个信息:一是表示外面很安全,说明边防官兵的跟踪没有被发现;二是说明毛守中夫妻还在里面。

    又过了两天,毛守中夫妻还是闭门不出。有的年轻侦查员沉不住气了,想冲进去抓人。宋林胸有成竹地说:“莫急,毛守中一定还会做的,不会超过3天。”

    多年从事侦查工作的宋林可不是个简单人物,他多次参与打击偷渡、打击贩枪贩毒等专项行动。前几年,因为破获连环飞车抢夺案件而名噪一时。

    宋林是这样想的,组织偷渡者都会垫进巨额押金,不是做一单就能结账的。而且偷渡者需要多个环节配合才能偷渡入境,组织者不可能一下子洗手不干。

    宋林的判断是正确的。第三天晚上,毛守中出门了。他鬼鬼祟祟地骑着摩托车赶往贸易互市点,接送了一批“乘客”,并把“乘客”转给一个叫陈锋的人。

    这个偷渡团伙的头目是毛守中还是陈锋?抑或另有他人?案件初露端倪,逐渐进入更深层次的调查环节。

    揭开幕后组织者面纱

    没有任何捷径,宋林决定从陈锋和毛守中身上找线索。经过十多天的调查,一组侦查员发现,两人分工明确,毛守中负责把人从边境防护栏的路上运到边贸点的和平路,陈锋负责把人接走,流转到面包车或私家车上,统一运往防城港市港口区。另一组侦查员发现,毛守中与陈锋每笔银行转账额度并不大,与运送的人数不相匹配。

    显然,毛守中和陈峰极可能只是偷渡团伙的一个链条,负责各自路段的运送。那么,整个偷渡团伙的幕后组织者是谁呢?为什么迟迟没有出现?

    有的侦查员又有些急燥了,建议将毛守中和陈锋带回询问。宋林再次稳住大家,他觉得连幕后真正组织者都摸不清,毫无证据地莽撞行事,有百害而无一利。

    怎么办?宋林决定,把侦查方向转向从毛守中那里接单拉客的摩的司机。经过约半个月摸排,侦查员了解到,毛守中和上线是单线联系,摩的司机虽然对指挥毛守中的上线一无所知,但是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偷渡过来的外国人大多是去广东茂名打黑工。

    宋林听到这两个消息后,一拍大腿说:“有了。”既然毛守中和上家是单线联系,那么他的许多信息一定和这个人有关;既然是去广东打黑工,必然要有交通工具,坐动车不可能,最大可能就是坐长途汽车。

    宋林立即指示队员王波和桂志刚前往汽车站,查询东兴开往广东茂名的班车情况。经查,其中一趟班车曾有过多次被查获搭载小批量偷渡客的不良记录。侦查员深入调查发现,这趟班车由一个叫唐秋月的女人运营,而实际车主是唐秋月的母亲覃凤。

    侦查员侦查发现,覃凤一直住在广东茂名,其所有的银行转账记录显示,大量资金转给了卢松梅。

    宋林立即请示段春雷,由侦查员王珩带队抵达广东,对覃凤进行深入调查。神秘面纱终于揭下,之前查证的事实均指向覃凤,她就是偷渡团伙的头目。

    整个案件变得明朗起来:覃凤和外国“蛇头”对接,安排铁壳船将偷渡者运到北仑河堤岸并负责全程指挥。毛守中负责从东兴市贸易点将偷渡客转移到小车上;一个叫王有财的人负责将偷渡者从东兴市运往防城港港口区;陈锋和他的亲戚则负责将偷渡者从港口区运送到广东茂名。

    三路出兵摧毁运送链条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一个半月以来,宋林带领侦查队调查线索,逐个突破,连续奋战,风餐露宿,个中滋味常人难以想象。

    像往常破案一样,宋林对着镜子照了照,发现眼袋黑了一圈,银丝多了几根。他揉揉眼睛,捋捋头发,自言自语道:“快收网了,白头发可不能再多了。”

    对每一个与违法犯罪分子战斗的边防官兵来说,没有比成功破案更兴奋的事情,更没有比抓获犯罪嫌疑人,保护国家安全和边境稳定更神圣的事情。宋林的笑既是宽慰自己,更是在给自己打气。

    新年伊始,北仑河两岸再次掀起务工潮。毛守中又出现在边贸点的护栏边,便有了故事开头的一幕。

    时间回到大年初三的晚上。箭在弦上,一触即发!段春雷接到宋林的报告后,当夜组织召开会议,决定以这次毛守中组织运送偷渡为线索,全面掌握证据,要求各组民警紧密跟踪掌握情况,等待时机统一行动。

    被监控的摩的离开的那一刻,宋林的脑中已然展开一张布阵图。得到指示后,他立即通过对讲机告知正在跟踪的周恒智:“‘蛇’准备过去了,做好准备。”

    在东兴市和平路一个洗车场附近,司机王有财靠着车门,左手夹着一根香烟,右手拿着一张彩票,对身旁的伙计“阿东”美滋滋地说:“要是这张彩票中了,老子再也不拉外国佬了。”

    “你那4个朋友怎么还没到?赶紧催催,‘货’快到了。”“阿东”没有心思闲聊,皱着眉头拿起手机问:“到了没有?这么久,都在等呢。”

    与“阿东”通话的就是毛守中,而这一切情况,都在周恒智的监视中。

    周恒智脚蹬一双老款运动鞋,身穿美团外卖的工作服,站在距离王有财不到5米的电动车旁,低头戳手机,像是在刷外卖单。

    不到10分钟,王有财要等的人终于来齐了,连他在内一共6人,6辆车连成车队,火急火燎地开走了。

    周恒智的任务就是盯住这些人。他立即跳上旁边的一辆小车,紧跟在车队后面。

    周恒智和宋林的判断一样,这些人都是本地人,不可能跑长途、冒风险做亏本生意,肯定会找一个中转站。

    车队沿着大道一路狂奔,就要驶出边境管理区时,突然一个转弯绕到小路上。真是狡猾的狐狸,前面就是横江边境检查站执勤点,他们企图避开边防检查。其实,就算是小路,也在检查站官兵的监控之中。

    不过这次,王有财等人比较“幸运”,一路顺畅。因为周恒智早料到他们有这一招,提前给检查站打了招呼,让他们先“放”过这些人。

    23时,车队到达防城港港口区商贸中心。周恒智不敢靠得太近,老远就把车停下来,熄了车灯,跳下车快速闪进商贸中心,躲在一个角落里暗暗观察。

    他透过微弱的灯光环顾四周发现,这是一个建了一半的楼盘,只有一个进口,三面土丘环绕,旁边是一个并未完工的楼房,一楼像地下车库,空无一物,只剩下水泥墩子,加之夜色深沉,真是一个干见不得人的勾当的绝佳地点。

    陈锋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不到10分钟,一辆丰田轿车和一辆面包车装满偷渡者匆匆离开。周恒智立即将情况报告上级。

    此时,防城港公安边防支队指挥中心灯火通明,段春雷和指挥部的其他人员一边等着前方的消息,一边分析研判案情。

    获悉周恒智报告的情况后,段春雷感到时机已经成熟。他立即下达命令:兵分三路,第一路由宋林带队,前往抓捕王有财与毛守中夫妇;第二组由桂志刚负责,围堵陈锋;第三组由王珩带队,在广东立即控制覃凤。

    “行动!”随着一声号令,一场“捕蛇者”与“蛇”之间的终极搏斗正式开始。

    首先落网的是陈锋。从防城港通往广东茂名的高速公路只有一个出口,桂志刚和周恒智早早守候在收费站附近,紧盯着每一辆汽车的车牌和车型。

    狡猾的陈锋开的车并未上牌,以为可以高枕无忧地直奔广东。他怎么也没想到,这次的对手是桂志刚和周恒智几个干侦查的“老江湖”。

    桂志刚早已从周恒智那里知道陈锋所驾驶车辆的车型,待车一到收费站口,周恒智立即拉上铁马,形成瓮中捉鳖之势。陈锋见势不妙,只得乖乖就范,连同23名外籍偷渡客,被一网打尽。

    毛守中送完“货”,以为万事大吉了,正在家安心睡觉,睡眼朦胧中就被边防官兵带到派出所。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王有财是自投罗网的。他从对讲机里听到陈锋、毛守中等人被抓,刚好覃凤怂恿他去港口区边防派出所附近打探虚实,正好撞见边防官兵,被逮个正着。

    千里追捕识别乔装“蛇头”

    话分两头,覃凤待在茂名,一直遥控着组织运送环节,抓获她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一个月前,王珩带领行动小组赶到广东茂名的时候,并未确定覃凤的具体住处,唯一的突破点就是她名下的班车,只能按图索骥,以车定人。可车那么多,人那么多,漫无目的调查,无异于大海捞针。

    绝不打无准备之仗。根据前期的调查,王珩得到了覃凤的照片,虽然有些年代了,但是也算有了线索。

    幸好,侦查队一到广东,就得到广东公安边防总队和驻地公安局的积极帮助。他们不遗余力地给予人力、物力和技术上的支援,配合广西公安边防总队侦查队开展调查和取证工作,帮助专案组克服了地域生疏、语言不通等诸多困难。

    众人拾柴火焰高,队员们信心满满,紧锣密鼓地展开侦查。

    车站是偷渡人员的必经之所,无疑是最有可能发现嫌疑人的地方。春节前正值打工人员回流潮,汽车站里人群摩肩接踵,找一个人简直堪比登天。

    王珩让队员拿着覃凤的照片,穿上车站清洁工的衣服,挨个辨认行人,重点监视观察覃凤的班车。

    “大家打起十二分精神,盯紧这个人,别撞到了都不认得。要是漏了,回来吃不了兜着走。”王珩知道这次任务很重,还得给兄弟们一点儿压力。

    果不其然,覃凤的班车又拉了几批偷渡客过来,但是一直没有发现覃凤。

    难道覃凤不亲自过来接应?大家都感到很疑惑。

    王珩是个“顽固派”,用他自己的话说叫“完美主义者”,直觉告诉他,覃凤一定会再次出现。大家讨论另辟途径找出覃凤,他力排众议,决定继续监控班车。

    付出总有回报。慢慢地,王珩发现,每次偷渡客下车,附近总会有同一个人看场面。王珩豁然顿悟,她就是照片上的人——覃凤。

    几次擦肩而过,竟然毫无知觉,只是因为覃凤故意易容,换了装束。

    王珩派人密切关注覃凤的一举一动,同时收集她的犯罪证据,只等待上级的指令。

    2月28日晚,段春雷下达抓捕命令后,他们立即部署,展开行动。这时,覃凤也从电话里得知东兴那头栽了,她手足无措地丢掉手机,急急忙忙收拾行李准备逃走。殊不知为时已晚,侦查员已经到达她的住处,破门而入,将一副冰冷的手铐扣在她的手腕上。

    沉默,覃凤用沉默当做盾牌,拒不认罪。经过几天的审讯,毛守中和陈锋等单线联系人纷纷供出覃凤的所有犯罪事实,提到覃凤用的183号段的手机号码,包括2月28日晚上覃凤不断进行远程电话操控,手机打到欠费两次。

    覃凤依然负隅顽抗,说电话卡早就丢了,电话不是她本人打的。但专案组查到,覃凤当晚用她的微信为这个号码充过两次话费,时间完全吻合。铁证如山的人证、物证面前,覃凤哑口无言。

    至此,在段春雷下令的一个小时内,这个偷渡团伙被一锅端。

    桂粤联斩洋黑工运输链

    覃凤被零口供逮捕,团伙的主要组织都被打掉,但是还有一个关键——被运往广东的洋黑工在哪儿呢?

    据陈锋交代,洋黑工都被送到茂名冰封冷冻厂,大约有两百人,有外籍“蛇头”接应。他还提供了“蛇头”经常联系的电话号码。

    王珩等人抓获覃凤后,接到新的命令:联合当地公安边防部门和公安机关一举摧毁黑工网。

    任务重大,王珩不敢有丝毫懈怠,他决定趁热打铁,立即展开调查。

    根据陈峰提供的“蛇头”的电话号码,王珩拨打过去却无法接通。他搜索了这个号码绑定的微信号,显示的是一个男人的头像。

    这个人是谁?一定与此案有关。

    工厂的位置基本锁定,按道理可以突袭抓人,但是王珩没有这么做,他有两个顾虑:一是如果贸然闯入,可能打草惊蛇,导致“蛇头”逃窜,洋黑工不能一网打尽;二是假如陈锋的信息有误,那么一旦闹出动静,洋黑工所在工厂必然有所准备,错过大好时机,导致功亏一篑。

    按兵不动,踞守蹲伏,伺机奔袭,这是狮子捕捉猎物的绝招,侦查员们也用上了。

    茂名冰封冷冻厂是全封闭的,附近人烟稀少,外围有一圈高高的铁栏,里面种着一排大王椰,侧面是一排铁皮棚,直接贯通宿舍楼。宿舍楼有铁栏围护,铁栏内侧是密密麻麻的工作服,在树荫的遮挡下看不清楚宿舍里面的情况。

    侦查员在外围整整蹲守了两天两夜,却一无所获。南方冬天的夜晚寒风瑟瑟、异常湿冷,为了推动案件顺利侦破,侦查员连续蹲守,实在困了,就拿风油精抹在眼皮上,抵抗通宵值守的困意。

    可是两天下来,依然没有什么发现。难道洋黑工不吃不睡吗?难道洋黑工不在这里?难道“蛇头”已经转移了?

    疑云聚拢,队员们陷入迷惘与沉思中。王珩不甘心就这么放弃,他死死盯着工厂大院不放。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铁皮棚里终于走出一个人,埋着头似乎有些疲惫,扭头往栏杆外瞥了一眼。

    就是这一瞥,王珩的脑海中灵光一现:就是他,“蛇头”手机微信号上的那个头像。这里就是他们的窝点。

    果不其然,不多时,从铁皮棚里陆续走出人来,有男有女,衣着打扮显然不是中国人,估摸有两百多人。

    专案组立即将情况报告给段春雷,得到指示:收网。

    专案组迅速部署,请求茂名公安边防支队出动警力围控。3月24日下午,专案组联合茂名公安边防支队对茂名市冰封冷冻厂进行突袭检查,在厂内成功抓获188名外籍偷渡人员、两名外籍“蛇头”和1名工厂负责人。

    此前的3月22日,专案组通过一个月调查,在东兴市榕木潭码头,将2月28日晚运送偷渡人员过界河的船夫阮国明缉捕归案。

    至此,这起由公安部督办的“2·09”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案全面告破,广西公安边防总队在广西防城港、广东茂名等地抓获组织者7人(其中外籍人员4人)、运送者8人、非法入境务工外国人211人,打掉一个跨境跨省区组织外籍人员偷渡并安排非法务工的犯罪团伙。

    (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

 

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