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千警力乘专列奔袭地下兵工厂 枪王被窝就擒

1月8日,全副武装的公安民警奔赴战场 市公安局供图
近年枪案频发 催生“8·12”行动
据市公安局统计,近年来,包括重庆在内的我国中西部地区涉枪案件呈上升之势。其中仅2008年上半年,重庆的涉枪案件就立案339起、破案221起,超过了2003年、2004年、2005年每年的立、破案数总和。制贩枪支的逐步扩散,不仅成为重庆及周边地区极为严重的治安隐患,也给中西部地区社会治安稳定构成极大威胁。
持枪火并误杀同伙
据介绍,2007年12月中旬,外号叫“银环蛇”的秀山人王勇因赌博与贵州松桃县迓架镇的奚世群等人发生纠纷后,当即赶回秀山县城,找到好友吴宜波,要其邀人一起去“教训奚崽儿”。2007年12月13日晚,王勇、吴宜波等人在秀山县雅江镇与奚世群一伙人相遇发生冲突。吴宜波眼看要吃大亏,忙从腰间掏出手枪射击,结果将同伙赵某打死。
案发后,秀山警方经过5天艰苦侦查,将重要嫌犯吴宜波等人捉获。经查,吴打死人所用的手枪来自邻省贵州松桃县迓架镇一名叫石某的人。
老板被人开枪打伤
2008年2月4日凌晨,一美容院老板在经过渝中区凯旋路时被人开枪打伤。经过渝中区公安分局3个多月的艰苦侦查,终于将暂住主城的嫌疑人田陶、宋敏等人抓获,并从其暂住地搜出仿六四式手枪5支。经调查,田陶、宋敏均为秀山人。据田陶交待,他们的枪支是从一个外号叫“四毛”的贵州人那里买的。警方随即将其列为制贩枪支犯罪的重要嫌疑人展开追查。
枪案频发成立专案组
据悉,继渝中区“2·4”案件后,北碚、长寿等地又先后发生了多起涉枪案件。刑警开始对进入我市的枪支来源进行深入调查,调查发现重庆频发的涉枪案件枪源绝大多数来自于渝湘黔交界地区。尤其是贵州省松桃县,根据公安部资料显示,这里曾是全国三大地下黑枪基地之一。
去年8月12日,市公安局刑警总队总队长王志勇、副总队长吴立勋等,向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王立军汇报,准备在渝湘黔边界地区策动开展灭枪会战的意图和初步方案,并就如何开展灭枪会战提出了建议。紧接着,市公安局“灭枪治暴”工作领导小组宣告成立,决定从去年8月15日至2009年1月31日,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灭枪治暴”专项行动。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市委常委、市公安局局长刘光磊,副市长刘学普,市政法委常务副书记陈焕奎,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王立军。
为保密,“8·12”便成为此次“灭枪治暴”行动的专案代号。 去年11月13日,公安部刑侦局副局长廖进荣亲临重庆,指导“8·12灭枪治暴”专项行动。之后,“8·12”专案被列为公安部挂牌督办案件。
这是一次秘密行动,除参与办案的民警,就连重庆市公安局内部也极少有人知道“8·12”专项行动的具体内容;这也是一次集上千警力、异地调警、长途奔袭的一次特殊战役,其用警力之多、奔袭距离之远均创下重庆公安之最;1月9日凌晨,重庆警方在渝湘黔交界地区掀起了一场灭枪治暴突击行动,共缴获仿制式枪支183支,是重庆公安史上单次专项行动缴获仿制式枪支最多的一次。本报记者有幸作为“8·12”行动小组的成员,全程经历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整个战斗历时20余小时,摧毁4座地下兵工厂。
“冬季拉练”伪装专列
1月8日下午1:50,重庆火车北站站台上戒备森严,一列绿皮专列静静地停在一号站台,列车旁到处是手持冲锋枪、狙击步枪等武器的公安民警和武警战士,这一场景让市民议论纷纷。但站台上悬挂着“预祝民警武警冬季拉练圆满成功”的标语让大家恍然大悟,“原来是去集体跑步”!一位在站台上等车的市民打趣道。
然而谁能想到,这是“8·12”灭枪治暴专项行动指挥部精心策划的行军伪装,上千名公安民警和武警官兵正准备登上专列,准备参加13小时后即将打响的渝湘黔三省交界处灭枪治暴集中行动。
下午2点,本报记者作为行动组成员跟随登车的队伍来到站台,只听见现场指挥员一声令下,手持冲锋枪、手枪、机枪、盾牌、爆破器材以及火箭筒等各种轻重武器和切割机、钢钎等多种攻坚装备的特警、刑警和武警从数十辆军用卡车上飞奔而下,很快登上专列。
2:30,这趟载着上千名公安特警、民警和武警官兵的专列从重庆火车北站准时开出,目的地是距离主城604公里外的秀山县。
“乔一飞”布置抓捕
在列车上,记者才得知自己将跟随第七行动组赶到秀山县石耶镇,对该镇一处两层楼的民房发起突击行动,该民房内的目标名叫杨顺才,是一个30多岁的男子,从照片上看,精瘦的杨顺才外表老实,但此人是当地专门制贩枪支的“老大”。根据情报显示,杨和贵州、湖南等地的制枪团伙联系紧密,在当地有“枪王”之称。
由于对杨顺才所在住房结构不明,如何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制服对手?专列上,7号目标指挥长、武警七支队三大队大队长张开健,渝中区刑警支队支队长郑波以及特警总队一支队支队长徐奎等人一起召集协同作战的特警及刑警和武警再次对攻击方案进行讨论。
大家先后假设了4套房屋结构的方案,并根据假设结构制定了不同的攻击方案。“按照小城镇的住房功能来推算,住房内结构最大的可能就是有4个房间。我们应该分三组同时突击,以最快的速度占领4个房间,并将嫌疑人制服。”在专列上,曾在《武装特警》电视剧中扮演英雄人物乔一飞的指挥长张开健根据所获情报详细地分析,并提出了突击方案,这一方案得到了大家的赞同。
凌晨突袭枪王巢穴
专列于当晚10:30驶进酉阳火车站,此时室外温度只有2℃,穿着防弹衣、戴着防弹头盔的我随同特警、刑警和武警迅即下车,悄然登上早已准备好的二十多辆军车,车队在夜幕掩护下,按照既定围捕方案直扑8个预定目标点。车队于9日凌晨1点钟准时抵达位于秀山县石耶镇外围的指定会合点,只等指挥部下令发起突击。凌晨2:40,第七行动小组在张开健率领下秘密进入了位于石耶镇319国道旁的沙沟巷,工化中队指导员王斌率领封控组、火力组、机动组迅速占领要塞,把目标房屋严严实实地包围起来。
这时徐奎率领十多名特警组成的突击组来到前门,两名消防战士手持钢钎走在最前面准备破除玻璃门障碍,特警队员王东手持防弹盾牌和手枪走在前面,徐奎带着三名队员手持突击冲锋枪跟在身后。与此同时,张开健率领的武警突击队员手持八一式冲锋枪守在另一扇门旁,还有一组武警战士则潜伏到后门处,外围的两名武警战士已登上制高点架好狙击步枪,随时准备攻击可能逃跑的嫌疑人。此时,记者虽然不是攻击队员,但也紧跟在特警队员身后,随时准备冲锋。
战斗3分钟生擒枪王
“攻!”2:50,张开健和徐奎几乎同时发出命令,随着“轰”地一声巨响,钢钎将玻璃门砸得粉碎,2组特警和武警战士李晶晶、马军委、罗凤云分别迅疾撞开3扇门,突入居民楼内,记者所在的第七组也成为第一个发起行动的攻击组,我和战士们一起攻入屋中,此时才发现屋内结构与张开健先前分析的完全一样。这时,突击队员率先将楼上1名男性嫌疑人抓获,并控制了2名小孩所在的房间。“1组安全”、“2组安全”、“楼上安全”!
记者跟着队员们迅速下到底楼,与3号突击小组在楼梯口会合,并在楼梯间的右侧发现嫌疑人杨顺才的卧室。李晶晶与另外2名特警队员见卧室床上躺着2个人,立即判定为抓捕目标,他们一个前扑,将右侧熟睡的男子死死压在身下,另一特警迅速打开房间的电灯。大家定睛一看,这位只穿着内裤的男子正是行动的一号目标杨顺才,还来不及反抗,杨的双手已被冰凉的手铐反铐起来。行动仅仅持续三分钟就结束了,杨顺才也成为当晚行动中第一个被抓获的制贩枪嫌疑人。
30民警巧扮枪贩引“鱼儿”上钩
这次规模巨大的灭枪行动,其实从去年8月份就开始秘密布署。为了对渝湘黔交界地区的地下兵工厂一网打尽,警方经过了长达数月的侦查、取证。
2008年11月25日,记者接到市公安局政治部的电话,要求立刻赶到市公安局开会,却全然不提会议内容。当记者赶去后才得知是采访“8·12”专项行动,更让记者兴奋的是,经过市局同意,记者将有幸参与这次行动的全过程。
农家小院住进一群“修路人”
2008年11月29日,记者乘火车第一次来到秀山县,这是一个混合了土家族、苗族等多个民族的县。带队警察在简短的介绍了保密规定后,记者第一次到了一个神秘的“8·12工程项目开发部”。
2008年8月23日,在秀山县城边的一座农家乐旁,一个独立农家小院来了一群陌生人。随后,为首的一名身材壮实的男子,带着十余人在院门外挂出一块写着“8·12工程项目开发部”的木牌。令当地人奇怪的是,挂牌当天不仅没有举行隆重的仪式,而且自打这块牌子挂出以后,这院子的门便是关多开少,这让路过此地的村民们、甚至房东都觉得纳闷:这个项目部到底是做什么的?
实际上,该项目开发部并无工程可开发,领头的壮实男子虽说是项目部名义上的头,但他的真实身份却是市公安局“8·12”专案秀山前线指挥部的指挥长吴立勋,与他同时住进这家院子的一干人,便是参与“8·12”专案的刑侦民警,对外他们自称是来秀山建设高速公路的。
在这个指挥部,虽然房间条件简陋,但民警们在这里已默默地工作了3个多月。吴立勋说,由于前期必须摸排涉枪线索,在挂出招牌后的一个星期里,摸排效果却不太理想,于是很快改为对重点线索进行“经营”,通过采取各种有效的手段,将制贩枪支的嫌疑人“钓”出来,进而为专案侦破撕开一个口子。
上百刑侦民警秘密调查取证
吴立勋告诉记者,从去年9月2日开始,来自重庆14个区县公安局和市局刑警总队抽调的上百人按照专案指挥部提出的“秘密进驻,分散居住”的原则,悄然进入秀山县城。在与前线指挥长吴立勋进行衔接后,各专案小组按照前线指挥部的“抓人、扩线、缴枪、摧点”的要求,迅速开展秘密的调查取证工作。
为了搜集枪支线索,指挥部派出了30多人的民警化装成由四川、重庆、云南等地来秀山买枪的枪贩,跟多路涉嫌贩卖枪支的人马进行接触,不到几天工夫,就陆续有“鱼儿”上钩了。
交易中途遭遇枪贩反侦查
李凌,秀山县公安局刑警大队长,一个外表平凡的中年汉子。他和记者说起了一段带着刑警与枪贩周旋的惊险经历。
2008年11月3日,李大队长手下两名侦查员扮演的老板跟一伙来自贵州的枪贩子搭上线,侦查员按计划以每支6000元的价格向对方购买6支仿六四式手枪,得知有这么大一笔买卖,对方头目顿时乐开了花,双方约定到湖南花垣县城进一步商量交易事宜。第二天上午,侦查员按约定来到花垣县,虽然开着一辆无牌轿车,但一进入县城,侦查员突然发现车后跟着一辆车,侦查员的车到哪该车就跟到哪,侦查员怀疑枪贩是反侦查,他们不动声色地来到目的地商量完毕后向出城方向开去。那条“尾巴”又一直护送他们出县城。后来,专案组在审讯抓获的枪贩时,证实了对方反侦查的事实。
“钓鱼”战果①
饭馆里抓获首个枪贩
“钓鱼行动”开始后,第一条“咬钩”的“鱼儿”名叫刘凤岗。一听到这个名字,吴立勋和秀山县公安局刑警大队长李凌就来了精神。刘凤岗是秀山县人,2005年曾伙同他人,涉嫌参与省外的一起贩枪案。在外省警方缴获6支仿制式枪案件中,刘凤岗成为该案的一条“漏网之鱼”,被当地警方上网追逃。
当听说有人肯出高价购买枪支时,刘凤岗当即便应下了这单“生意”。2008年9月4日傍晚,刘凤岗在电话里与“买枪人”联系好后,便与饶显中一道带着枪,来到县城边一家叫“石磨豆花店”的餐馆里坐下来,点了好酒好菜,准备在贩完枪后美美地享用一顿。可令他俩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们不仅这顿饭来不及吃,而且第二天的早饭也只能在看守所吃了。当刘凤岗一看“接货人”亮出警察证件,并从他的包里搜出4支仿制式手枪时,他的脑子顿时一片空白……
“钓鱼”战果②
“两石”找民警贩枪自投罗网
如果说刘的落网是财迷心窍,那石树高、石桂云的被捉,则可以说是利令智昏。
37岁的石树高是贵州松桃县人,主要从事贩卖枪支等违法犯罪活动。2008年10月中旬,他主动带着一支枪找到化装成老板前来买枪的侦查员。
“你这把枪什么价?”“大老板”不紧不慢地问道。“1万块!”石树高也不含糊,来了个狮子大开口。
经过讨价还价,最终敲定每支枪5000元。“大老板”说:“你这枪的质量倒是不错,可惜就这一支,要是多几支的话……”
“老板,你想要好多,我这里就有好多。”石树高一听顿时来了劲,把胸口拍得当当直响。
“我可不是乱说的,你看这密码箱里的钱,20万哟,就是来进‘货’的”。“大老板”说着打开一只密码箱,里边全是一扎扎百元人民币,看得石树高两眼发直。
随后,“大老板”慷慨地甩给石一扎钱,并说:“老兄,这2000块钱先拿去玩,不算在你这把枪里面,这枪你就留在我这里吧,等你下次带枪来后,我跟你一次结清。”
石树高拿了钱,乐得屁颠屁颠地走出酒店。
10月21日,是石树高与“大老板”约定的交货时间。中午11时左右,石树高与石桂云乘坐一辆出租车来到锰都大酒店。下车后,石树高空着手走进酒店,而石桂云则待在车里。
“‘货’带来了吗?”看着石树高走进房间,“大老板”装着漫不经心地问道。
“带……来……了”,石一边说一边四处张望,待确定安全后,忙点头哈腰地说:“对不起,对不起,枪我都带来了,这就下楼去取。”说完,他转身走出房门下了电梯,来到出租车旁,石桂云从车内递给他一只帆布包。他接过包后,挂在肩上又一次走进酒店。他刚一出电梯口,便被几名男子按倒在地,一副锃亮的手铐随即戴在了他的腕上。随后,出租车上的石桂云也被民警捉获。
“钓鱼”战果③
嫌疑人找警方要被抓弟弟
在抓捕“两石”的同时,渝中区“2·4”案件的重要嫌疑人、涉嫌多起贩枪案的贵州松桃县人阳宗丞,也进入了专案民警的视野。2008年12月23日,专案民警一行在贵州松桃县将其秘密捕获,并带回秀山。
12月29日,一名男子突然走进秀山县公安局刑警大队的办公室,开口就说:“喂,问一下,你们抓我弟弟没得?”
正在办公室布置工作的大队长李凌随口一问:“哪个是你弟弟?”
“阳宗丞。”
一听阳宗丞3个字,李凌眼前一亮,然后不动声色地问道:“你叫啥子名字?”
“阳宗旭。”
李凌向旁边几名民警使了个眼色,然后说:“你弟弟来了我们不抓,但你来了我们要抓!”话音刚落,几名民警一拥而上,将其牢牢控制。
阳宗旭可是一条送上门的大鱼,此人外号“四毛”,人称“苗哥”,渝中区“2·4”案件所缴获的5支枪,就是从他手里买的。当晚,阳宗旭被押往酉阳看守所突审,一下就交待了贩卖11支枪,他敢斗胆找警方要人,是因为他以为警方不知道他犯罪的情况。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