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作家李春良成了大手笔
今年39岁的李春良出生于吉林省辉南县一个偏僻小山村,那里虽然物质和文化底蕴极薄,然而家乡的山山水水却给予他很多灵性。他从小就酷爱文学,初中时就写了很多散文和短篇小说,尽管当时没发表,却为他以后创作奠定了扎实的文学基础。1982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海龙师范后,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他自学了《文学概论》和《美学概论》,他的作文多次被当做范文,有的老师和同学曾怀疑是抄袭的,他们不相信一个山沟里孩子会写出如此隽乘的文章。1988年10月,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告别校园穿上了警服,这一人生的转折为他日后成为警察作家埋下了伏笔。
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这一点在李春良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刚穿上警服的李春良被派到看守所,当了一名管教。他本想干两年就走人,谁知这一干就是10年。从20多岁到30多岁,他把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奉献给了高墙电网。提起那段岁月,李春良说最难的是心情屡次负重,每天接触形形色色的犯人,一桩桩犯罪事实披露了被扭曲的丑恶灵魂,有时会让人不由自主地产生人性本恶的想法。好在很快他就从这种灰色心情中走出,刚直不阿、嫉恶如仇的个性愈发突出。他拿起手中笔,写出了一篇篇警示世人的案例报告,在《公安周报》、《人民公安报》和《城市晚报》等多家媒体刊发他的作品,报告文学《狱警自述:十载春秋送死囚》获得了吉林省首届报告文学奖。
《狱警与囚徒》是他第一部长篇小说,2000年8月,由时代文艺出版社首次出版发行,并获吉林省第三届金盾图书奖一等奖。在小说创作初衷,以为作为一名警察,工作不可以不忙,为了不辱头顶警微,总想把工作做得出色。每天他都是筋疲力尽,每当夜阑人静时,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经过艺术提炼后,时常涌上心头,不由提起笔写起来,献给广大读者。这部长篇小说刚刚杀青时,他的创作劲头似乎还余兴未尽,于是又一夜未眠,一篇3000多字的短篇小说《关东文学》写成,先后获全国第七届金届文学三等奖和吉林省第三届金盾文学二等奖。
2004年,李春良的长篇小说《狱警与囚徒》已经是第三次再版。此书不但全国各大书店有售,就连网上也炒得很热。随着岗位和职务的变化,他的创作视野和题材也逐渐拓展。中篇小说《交警和女司机的爱情》、系列小说《派出所里故事多》陆续与读者见面。2004年1月,他的又一部以打黑为背景的长篇小说《派出所长》,在《城市晚报》上连载,已由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并改成22集电视连续剧,正在筹拍中。李春良打算以通化为背景,写一个刑警的故事,力争在风格上有所突破。2005年11月,经过组织考核,李春良被任命为梅河口市公安交警大队大队长。他还有另外一些头衔: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梅河口市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吉林省文学创作中心专门为他召开了作品研讨会。
李春良的老师说,他是基层公安战线不可多得的有深厚思想和崇高人格追求的一员儒将,他做了一名警察凭良心该做的事。他的朋友说,春良刚直不阿,嫉恶如仇的品格与警察这个职业找到了最佳结合点,他是警察作家,又是作家警察。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