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笔的警察——读肖范科的《警察的故事》
从他的作品里,我能感觉到我们公安民警的呼吸声,我能嗅闻到他们的汗水味,我能触摸到他们的青春的脉搏
几年前,我在江门边防局工作的时候,就从一些报刊杂志上看过肖范科的作品,我感觉他所写的反映警察生活的文学作品充满了生活气息,有血有肉,非常贴近生活。从他的作品里,我能感觉到我们公安民警的呼吸声,我能嗅闻到他们的汗水味,我能触摸到他们的青春的脉搏。我感到作品里的那些民警就生活在我的身边。我想,如果没有丰富的警察生活的经历,是断然写不出这些公安文学作品的。
前几天,肖范科将《警察的故事》样书送到我的手里,要我为他作序。打开这部作品,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公安民警为保卫祖国南疆国土安宁,为保护侨乡父老乡亲的生命财产安全,流血流汗,出生入死,保边防,打黑除恶,除暴安良。壮志未酬誓不休,甘洒热血写春秋,战友们的青春、鲜血乃至生命与千里海防线融为一体,构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南海长城。他们青春的身影时常在我的脑海中涌现,从《警察的故事》这部作品里,我又看到了他们的影子。
从1898年湖南巡抚陈宝箴在长沙成立湖南保卫局——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专职警察机构,至今天,中国警察走过了106年的漫长历史。新中国的警察与旧时代的警察的质的区别就在于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是人民警察。现代世界形势的发展可谓瞬息万变,新时期的人民警察必须把握时代的脉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我们不但要能拿枪,还要能拿笔,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为促进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弘扬先进文化、为保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纵观大局,要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警察队伍,大力加强警察文化建设已刻不容缓。警察不但要有强健的体魄,过硬的业务技能,同时,更要有内才。要施展抱负,没有文化的底蕴和精神上的正气是不行的。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新时期的人民警察必须德艺双馨,文武兼备,才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中国历史上,每一个朝代的兴衰更替都与吏治的腐败有着直接的关系。早在西汉年间,巨鹿人路温舒在上书汉宣帝言缓刑之事时说:“败法乱政,离亲塞道,莫甚于治狱之吏。”我们共产党人要整顿“吏治”,根治腐败,人民的监督固然重要,但是具备坚定的政治思想和良好的文化素养同样十分重要。只有经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洗礼的人,才更能了解我们的国情和民情,才更懂得民生疾苦。高尔基说:“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从一片烂泥塘里站了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给淹死了。”警察文化能起到“清醒剂”和“防腐剂”的作用,能提高人的思想素养,像“磨刀石”,可以磨砺我们的毅力和意志。
肖范科是广东省作协公安分会的作家,是拿笔的警察,他将近几年写作发表的文章结集成册出版,我对此表示由衷的赞赏和鼓励。我希望他能在今后写出更多更好的公安题材的作品,反映我们如火如荼的火热的公安生活,讴歌我们那些默默奉献的、无私无畏的英勇的人民警察,“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警坛多俊杰,艺苑出奇葩,我希望我们的警察队伍多出一些这样的“秀才”和“笔杆子”,为丰富警营文化生活,繁荣警察文化多出精神食粮。(台山)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