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格即人--序长篇小说《浮尘》
认识贾文成纯属偶然。今年清明节前的一个周末,我回内蒙古为父亲扫墓后,从呼市坐火车回京,为我送行的朋友把我带到一名身材厚实的乘警跟前,请他路上关照一下。灯光闪烁的月台上我们都伸出了手相握,这个乘警就是贾文成。
火车启动后,我们聊了起来。贾文成小我两岁,和我基本是同龄人。他言语不多,甚至有些无言。夜幕下的包厢内,只有车轮有节奏敲打铁轨的声音。或许因为我从小出生在铁路职工家庭的缘故,对铁路有一种特殊的亲切。大学毕业分配到公安部门工作后,和铁路公安打交道的机会多了,和铁路警察也常常有一种特殊的情缘。不久前,北京铁路公安局搞了一台晚会,请我为他们写了一首讴歌乘警的主题歌《铁鹰之歌》:“奔驰的列车,托起你不倦的征程,日行千里的车厢呵,大地有你飞翔的身影,你把誓言铸进远行的车轮,热血痴心,永远不变的是无悔的忠诚。”我忽然又哼哼起那几句歌词来,其实,这也是贾文成和战友们生活的写照。
说及这个话题,贾文成开始话多了起来,甚至有几许兴奋地告诉我说,他最近写完一部长篇小说,届时请我批评。作为从事公安新闻工作和公安文学创作二十余年的我来讲,听到这个消息自然十分高兴,也向他祝贺。坦率地讲,我甚至有些惊讶,面前这个看上去其貌不扬的普通民警,怎么能和公安文学作家联系起来。
据我所知,这几年,公安文坛人才辈出,写长篇的不在少数,佳作拍成电视剧,满世界热播的不少。但作为铁路公安系统能写长篇小说的,我知之不多,除了郑州铁路公安局的王仲刚和北京铁路公安局的艾安军外,其他人的名字知之甚少。而贾文成的出现,倒真是令人惊喜的事。
后来,回到北京后,贾文成给我打电话,说他的长篇小说将付印,请我作序,我当时婉言谢绝了。我建议他请一些写长篇小说的高手为序,因为我本人一直搞公安新闻宣传,自己写的作品不是诗就是散文诗,对小说创作实在不敢多说什么。我甚至推荐他请公安部老领导朱恩涛先生为他作序。朱先生长期担任公安部和国际刑警组织中国国家中心局领导职务,去年和夫人杨子大姐创作了已热播的《公安局长》等力作,最近又将推出《红色天网》电视剧,请他写序最为合适。没想几天后,杨子大姐给我打电话,说她和贾文成也认识,也是内蒙老乡,还是请我支持一下为好。
几天后,贾文成来到我的办公室,把厚厚的书稿放在我桌子上。看到炎炎的热夏,他额头满是汗水,我无法推辞了。我理解一名文学创作者对新书尽快面世的那种企盼,更何况,这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于是,我写下了这些东西,是为序。
这几年,优秀长篇小说不断推出,通过市场化运作和改编为电视剧后,其受众更广,社会功能更加强化,小说中体现出的时代特色、社会变革、矛盾冲突、文化背景、人物塑造简直就是一部部编年史,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缩影。正如恩格斯说,他从巴尔扎克小说里读到的法国社会生活,比从所有其他社会科学家那里读到的总和还要多。这个评价从某种角度讲,也可以看出长篇小说的特殊功能以及对社会的贡献。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贾文成的小说也是对这个时代的一种写照。
长篇小说《浮尘》仅从名字上来讲,就意味深长,充满寓意。小说开篇是从西部一个被沙尘暴困扰的城市开始,通过曲折的故事情节,从刑侦支队长高一凡去北京接妻子时在地铁里发现杀人凶手入手,环环相扣,揭开了滨州市黑社会犯罪恶势力的黑幕,塑造了高一凡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忠于法律的人民警察杰出形象,也刻画了范雨杰、罗浩等一批普通刑警的感人而真实的生活。小说情节发展不拖沓,不落俗套,引人入胜,是一本好看的小说。也许,正如贾文成所说的,是他三年基层一线生活的锻炼,被身边民警平凡而朴素的生活和情感所震撼和打动,对警察这个神圣职业产生新的震撼、共鸣和理解,才有了这种创作冲动与激情,才有了这部曾经让他自己掉泪的作品。正如布封所说,风格即人。或许贾文成朴实真诚的为人,也如其作品一样,用真诚打动读者,唤起人们的良知和正义感。相信该书出版后,会在读者中产生强烈共鸣,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
不多说了。其实无论作序还是认真评价一本书,都是很难的一件事情。所以,更多的话还是留给读者自己去评判吧。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