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警察作家>详细内容

警察作家

刘国震诗歌的特色与魅力

来源:人民公安报 作者:李中贤 发布时间:2005-09-29 15:56:47 浏览次数: 【字体:
  供职于河北省邢台市公安局的青年诗人刘国震擅长写短诗。短诗虽小,却是—种高难度的艺术。刘国震的抒情短章,无论是抒写重大题材抑或社会日常生活,大都具有构思精巧、想像丰富的个性色彩。在单纯、明快、近似平实的抒情中,折射出独有的艺术光芒。一首诗的成败,不在于篇幅长短,而在于它的思想与艺术穿透力。那些浮在生活表层的无病呻吟之作,纵有洋洋数百行,亦难摆脱单薄浅陋之嫌。诗的内在魅力归根结底来自于诗的思想底蕴与艺术表现。

  刘国震的诗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厚,大至伟人风采,小至爱情乡土,无不涉及。在他的诗创作中,20余行以内的短诗占据了很大的比重。那跳跃的意象,剪接的镜头,深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让你强烈感受人民的体温,时代的脉动。诗人摒弃—切闲笔直奔主题,往往出奇制胜,并于平淡的生活中发掘诗意,点燃激情。诗人在历史的波澜中静观风云,撷取流动的画影,将炽热的情感浓缩为一星火花、一个亮点。在寥寥数语中,凸现出生活的本质。诗人审视历史并观照现实,站在时代高度构思谋篇,从中捕捉富有典型意义的细节。诗人的目光是敏锐的,透过扑朔迷离的社会现象,深入其中,又超然其外,准确地评说历史、臧否人物,在艺术上则特立独行,将复杂的事物梳理成单纯的意象,或画龙点睛,或幽默风趣,或巧妙点题,于不经意间使读者进入—种艺术氛围,达到一种现实而空灵的艺术境界。

  也许有人认为刘国震的诗不够“前卫”,须知,“前卫”不是一个僵死的概念。在诗艺上,它未必就是对“传统”的超越,有时甚至成为“追风”或“故弄玄虚”的同义语。在“现代诗”被某些人奉为经典的今天,刻意在形式上花样百出的诗几乎泛滥成灾。在这种背景下,刘国震依然不为所动。他的诗关注历史,关注现实,与时代共舞,与人民脉搏共振,始终执著地从生活中开掘诗的矿藏,然后冶炼为诗。他坚持为人民而歌,自觉地拒绝那些游离于生活之外的灰色情调,体现出民族化的雅俗共赏的审美追求。刘国震以自己的抒情方式歌唱,并自觉地在诗中注入现代观念、现代意识,具有鲜明的现代品质。

  艾青崇尚诗的“朴素、单纯、集中、明快”,我以为,刘国震恰恰在艺术实践中凸现了这些特色。尤其是他的近作,不断地更新艺术观念,注入新的诗美元素。在不懈的探索中,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成熟。特别是他的政治抒情短诗,深刻、凝炼,虚实相间,引人入胜。在组诗《圣地礼赞》中,他写井冈山:“毛泽东说服头脑发热的战友/将衣衫褴褛的起义部队/拉入崇山峻岭/做红色的‘山大王’,于是井冈山成为一个传奇一个神话/—部真正的红色经典”(《井冈山》),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概括力。“历史的大转折/往往和一些会议有关”(《遵义》),诗人紧紧抓住这—核心话语,然后生发开去,“当中国革命的棋盘/即将被凶恶的对手逼成死局/毛泽东艰难地推开平庸的棋手/潇洒地挪动了几个棋子/便满盘皆活”(《遵义》),一首颇有韵味与张力的小诗就这样脱颖而出。在《西柏坡》中,诗人将西柏坡喻为一个“坡”,“爬过去黑夜就甩在身后/爬过去曙光就在眼前”,“五大书记率领人民奋力攀登/终于将三座大山/踩在脚下”,西柏坡的战略地位被诗人渲染得如诗如画。写狼牙山五壮士的诗可谓多矣,刘国震却翻出了新意:“五名战士纵身—跃/却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永远的丰碑•狼牙山五壮士》),跳下的明明是深渊,诗人却说是“上升”,这大概叫做艺术升华吧!诗中将五壮士喻为“五根粗壮的指头”,“攥紧一只民族的铁拳”,新颖、贴切、深刻。这些小诗简约、鲜活、灵动、凝炼,起伏的情思、凝重的思想,隐藏于诗行之中,由此产生了—种独有的魅力,自然地拓展了诗意的空间。

  的确,小诗不小,诗短情长,那一首首闪光的力作,引领读者走进—个生动、绚丽的艺术境界,给人以审美的愉悦和思想的启迪。

刘国震|诗歌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