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警察的光荣与梦想“创作,是我最大的快乐”
熊游坤,男,重庆垫江人,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现在成都高新区公安局政治处从事外宣工作。
从1986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在《西南军事文学》、《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寻觅》、《芳草萋萋》等中短篇小说、诗歌、散文、纪实文学等各类作品1000余篇。1993年,《芳草萋萋》被中央电视台改编成11集电视连续剧《永远的女人》陆续在20余家电视台播出。
熊游坤小时候的梦想是当一位诗人、作家。他自己也没想到,多年后,自己能够在数十年军营生涯及警营生活中,实现儿时的梦想。11月7日,在成都高新区公安分局政治处,熊游坤对记者讲述了一名普通民警的光荣与梦想。
写警察故事
一个个“稀饭警”跃然纸上
7日晚上,正好是熊游坤值班,如果不是记者到访,他可能会坐在电脑前慢慢“织”一条诗歌“围脖”。作为高新公安的一名宣传民警,他原创的博文里满是正能量。开博3年来,他的微博曾被评为全国政务微博前50强。近期,他的微博又被评为四川政务微博影响力前5名。
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熊游坤用铿锵有力的文字、灵动的笔触,颂扬那些常年累月奋战在一线的民警的英勇事迹:“英雄民警”李海近身与暴徒谈判、勇夺即将被点燃的炸药包;年轻巡警王俊出警途中因公殉职;肖家河派出所“钢板警察”邓海鹰腰上打着钢板、锲而不舍带伤勇追歹徒数条街;中和派出所社区民警刘华勇在社区兢兢业业工作,守护居民院落安危……这些鼓舞人心的警察故事都在熊游坤的笔下一一呈现。
熊游坤记录着警察的酸甜苦辣、光荣与梦想,他笔下还原的模范民警给人们带来了满满的正能量,而这些民警也被群众亲切地称为“稀饭警”。
在工作之外
创作是他最大的快乐
熊游坤的创作题材多以优秀的人民警察故事为主,这不仅是他作为一个宣传民警的职责,也是出于他对军旅题材创作的热爱。熊游坤告诉记者,在工作之外,他最大的快乐就是创作本身。
“我是幸福的,直到现在我都这么觉得。”熊游坤很满足,尽管他曾在四面透风的破竹木屋里孤独地苦读,但他可以遥遥听见远处山头上大喇叭里传来的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有一天,村口山头上的大喇叭里播出了他写的小山村的小故事、小新闻、小散文。
“再后来我自修汉语言文学,入作协、进视协,在《人民日报》首版滴墨落名,在中央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留下印记……”熊游坤告诉记者,是创作让他的内心世界充实起来,“现在很多人都太浮躁,还是需要沉下心来去阅读、去写作。”据了解,近日熊游坤又完成了一部影视文学剧本《土声》,是在一幅简洁的山村画面里,讲述一个泥瓦匠的悲喜人生。此剧或将于明年年初与读者见面。成都晚报记者 涂文全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