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警察作家>详细内容

警察作家

铁路民警作家贾新城“不会说话”

来源:龙警网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0-11-04 19:20:04 浏览次数: 【字体:

 

  “对人,我情愿继续不会说话,但对这个世界,我会一直说话。”这是作者贾新城在他的杂文自选集《不会说话》上,留给记者的赠言。其实不会说话是他的自嘲,他说话的品位真的很高,从他的作品,那些满含着哲学的语句,便能看出他说话的睿智。

  想说话的70后

  出生于1973年的贾新城,是个热爱文学的人,早在铁道部郑州人民警察学校读书的时候,就喜欢写诗和散文。阳光般的青春岁月总是鼓动着他从心底迸发出无限的遐想,每每激情万分,贾新城便会有感而发,然后便把自己的这份激情变成文字,投向全国各地的报刊、杂志。现在想想,他觉得自己很可笑,那些稚嫩、可能都算不上文章的东西,还到处撒网。但同时也觉得自己很可爱,从没“中标”,但依旧热度不减。可能就是因为这份热情,才让他慢慢走进文学的多彩世界。

  1995年,贾新城走上了工作岗位,就职于哈尔滨铁路公安局工程公安段第二派出所。社会敞开的这道门,让他看到了世间万象、人生百态,心中很想表达出自己的见解。偶然间,他翻看《哈尔滨日报》,突然觉得“世象品评”专栏很对自己胃口,用不太正统、具有调侃风格的语言评论当前的社会现象。于是,他的第一篇杂文力作《能否严肃点》出炉了,不久,便得到回音,作品见报了。这是历史性的一刻,贾新城的内心无比激动,他不但找到自己说话的位置,也为自己增添了一份自信。

  经过不断尝试,越来越努力的他,作品屡屡见诸报端。1999年年末,杂文《“迪吧”惊魂》被《哈尔滨日报》评为当年优秀作品二等奖。贾新城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当时颁奖仪式是在报业大厦举行的,场面盛大,参加的人很多,当时不但得到了获奖证书,还有200元的物质奖励。此情此景令他兴奋不已,于是他迫切地找到了从未谋面的编辑,表示想用奖励的钱请人家撮一顿,编辑婉言谢绝了他的好意,鼓励他以后要多投稿。

  有话要说的警察

  2000年下半年,贾新城的工作发生变动,他来到了哈尔滨铁路公安处第二乘警支队,做了一名乘警。由于工作环境和日程的改变,他习惯了在火车上思考问题,火车奔跑的节奏带动了他无限伸展的思绪,火车上的人和事,成了他笔下主人公的原型,所以这段时间他的文章与生活、与铁路紧密相连。

  这段时间他经常在《哈尔滨铁道报》发表文章,大多与铁路相关,涉猎的体裁也逐渐拓宽,有杂文、散文、情感故事、游记等等,并且还曾长时间地占据“七色光”版面的头题位置,这令他十分欣慰。

  一次走班,同车的发电车工人在报纸上见到贾新城的文章,深感质疑,便找到他:“伙计,这上面的名是你吗?是不是重名啊?”当贾新城肯定地告诉他时,他还是纳闷:“一个警察还能写文章,警察怎么能写出这个呢?”贾新城没说什么,但心里感触很深:警察怎么就不能写文章呢?警察不但能写文章,而且还能写大文章,我要把我这个警察想说的话,说给大家听,我就是要一吐为快。

  当自己有了一些作品见报后,贾新城也暗自高兴,哈尔滨市南岗区北方剧场附近有一个市民读报栏,贾新城每次有新作登报,便总跑到那儿去看看,自己读上一遍,有时不过瘾,要读上两三遍。遇到几个人凑一起在看同一版面,他就用余光向后瞄一眼,看看大家的目光是不是都聚焦在自己的作品上,并且,心里想偷偷地告诉大家,这是俺写的。

  怎样能说话

  在不断地探索中,贾新城说其实自己写的东西还不够成熟,涉猎的题材虽宽了,但有时混淆,自己分不清楚,还闹出过笑话。时任《奔驰》杂志主编的宋华亭看到贾新城的报告文学《老牛的梦》后,很是兴奋,表扬他文章写得太好了,简直是哈局报告文学的一次跨越。该期杂志即将印刷前,宋主编问贾新城,这主人公老牛现在退休了没有,贾新城回答道,这不是真人,但事都是真事,是把几个现实的人物经历串在一起写的。宋主编十分惊诧,那哪是什么报告文学啊,这是小说,连题材都没弄清楚,你还是回去再练练吧。

  听了宋主编的一席话,贾新城茅塞顿开,他很快领悟了小说的写法。先写,不过关,就改,改了不行,再重写,直到写好为止。不但如此,还要勤写,贾新城说,那段时间他必须保证床头有笔和纸,只要有思路,就写,只有平时勤练笔,下笔才有神,这样他坚持了2年多,有四五篇小说在《奔驰》、《中国铁路文艺》等杂志发表。

  其实,贾新城从“想说话”到“能说话”没有什么成功秘诀,只是一点掌故,加一点见地,加一点抒情,再加一点坚持和勤奋。

  说自己想说的话

  如今是哈尔滨铁路公安局记者站站长的贾新城,手中已经积攒了很多文章,一日,他拿着文章报样给朋友看,结果当晚落在了饭店,当时的那种恐惧和焦虑令他后怕,好在有负责任的服务员帮他妥善保管,原物奉还。

  这时,贾新城突然想到,是时候把这些年取得的成果集成集子了。他说,出书是对自己的一个交代,它可以把自己固定化,像自己的儿子,传承、延续自己的思想,仿佛自己的生命在延续。于是,他开始扫描自己刊登过的所有文章,联系出版社,亲自操刀为书设计封面,反复修改稿件。经过出版社三审稿件,直到达到出版水平,并确定这本杂文自选集名字为《不会说话》。

这三四个月的秘密行动,他在妻子面前丝毫没有泄露。8月27日,书印刷出来,他把第一本书送给妻子,并告诉她:这是我写的书,我将这一千本的第一本,送给你。由于当天要急着出差,他匆忙间也没顾上瞧妻子惊喜的表情,但这份深沉的爱早已在彼此的心田蔓延开来。

  此书分三部分:“世象一瞥”以评论时事和社会百态为主,“非常娱乐”以探讨大众娱乐见闻为主,还有品味生活滋味的“有关生命”。

  得知贾新城出书的消息后,好友们争相预订,很多人都迫不及待地想快点看到。当他们评价为挺像样、有见地、语言幽默、视角独到时,贾新城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说到书名,贾新城为记者解释了几层含义:“首先,我这个人说话特直,跟领导跟朋友从来不说违心的话,就是老百姓所说的那种不会唠嗑。另外,我书里写的这些话也不知道该不该说,反正是都说出去了,可能也不太会说话,但却是我内心想说的话。”

  前几日,贾新城到“学府书城”看到自己的书已经摆在了书架上出售,欣然之余,他的心里又升腾起新的愿望:如今虽只有《不会说话》,以后可能还会有《有话要说》、《听我说话》……

铁路民警 作家 贾新城 “不会说话”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