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警察作家>详细内容

警察作家

作家张西:在新疆 我看到自己的光荣和梦想

来源:亚心网 作者:赵慧 发布时间:2009-11-06 14:54:06 浏览次数: 【字体:

 

    她是北京作家张西,她创作了我国第一部揭开东突恐怖主义组织真面目的长篇小说《国家荣誉》;7年来她15次踏上新疆的土地,她说——《国家荣誉》是我国第一部揭开东突恐怖主义组织真面目,再现新疆公安民警反恐斗争的长篇小说。

    《国家荣誉》的创作,是北京作家张西以往平静的人生旅途的一次剧烈的阵痛,由此,她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变更,这阵痛和变更对于她来说,是幸运的,欣喜的,当然也是美妙的。

    10月25日,自治区团委、新疆青少年出版社、乌市图书馆邀请北京作家张西,在乌市图书馆举办了一个讲座,由张西讲述创作《国家荣誉》这部长篇小说前前后后的故事。

    张西出生于克拉玛依。离开新疆的这30多年里,她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成长为一名警察,并且一直是随警作战的记者。这双重的身份,使她有机会走南闯北,有幸结识了全国最优秀的警察。这些年里,她常常牵挂着新疆这方热土,她一直认为,她有充分的理由,比任何人都渴望知道新疆警察的生活和工作。

    那是2002年5月27日,张西因为工作的关系,终于有机会来新疆。连她自己都没料到,新疆之行会给她带来极大的震撼,而这震撼给她带来这部长篇小说创作的喜悦和享受。

    在新疆的一周时间里,了解了新疆警察们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后,她被深深地感动了。之后,在当年的9月、10月,她又两次自费来新疆,零距离接触了新疆的警察们,这些警察牵动了她的每一根神经,她无数次被深深感动着。

    在那些天里,一个偶然的机会,她遇见了一个感动她的人。这个人是当时泽普县赛力乡政法委副书记、乡派出所指导员王亚洲。开始张西并不知道王亚洲是谁,当王亚洲帮她倒水时,她觉得他的右臂很别扭,就问怎么回事,旁边的警察向她介绍说,他的右臂是用钢丝穿着的,他是二级英模。进一步了解了王亚洲的事迹后,她哭了。

    “莱丽,我热情如火的女人。如果我不在了,你千万要照顾好自己和女儿,你们要好好地生活下去,要坚强地活着……我发誓,如果这次能顺利地回到家中,一定加倍报答你们……就是卖血,我也要给你们母女俩治病,等着我——”

    这是小说中反恐战士陈大漠积极要求当“敢死队”队员时,写给家人的遗书。书中的陈大漠的原型就是王亚洲。

    “敢死队”队员们在生死关头体现出来的大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概深深感动着张西,作为他们的同行,她怎能忽略形势严峻的反恐怖战斗呢?怎能忘记那些为了祖国的安宁,为了人民的幸福而浴血奋战的英雄警察呢?所有这些可亲可敬的人,这些默默无闻的无名英雄都成了她这部小说中的人物。

    离开泽普后,她到了和田。在那里,她又一次哭了,这一次,让她哭的不是一个英雄,而是一个群体。

    她是怀着极大的尊敬去见这些英雄的。那位叫艾力的年轻人,在炎热的夏天还穿着厚厚的秋裤,而且在关节处戴着护膝。他说天气稍有变化,他全身的骨头都疼。张西问他以后怎么生活呀?他笑着说,又不是他一个人受伤,他能忍受。

    另一位叫艾则孜的年轻人,短短的两百米路程竟走了一个小时,因为他从沙漠里逃出来时双脚已经被冻坏,以至于右脚趾和脚掌都被锯掉了,只剩下脚后跟。所以,走几步路,他的脚后跟就磨得生疼。

    看着这些英雄,张西在想,他们和恐怖分子搏斗后,在走出沙漠的一瞬间是强者,但今后的生活一点一滴该是多么不容易啊。

    在这部书里,张西对一次搏斗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这一切来得太突然了,双方之间的距离不到5米远。一名乡武装干部开了一枪,但那支步枪卡壳了,他只得举起枪托与恐怖分子厮打起来。亚生(恐怖分子)夺过步枪,一枪托打在艾力(反恐战士)头上,艾力顿时昏倒在地,库尔班书记和另一名乡干部也被打倒在地。”

    这是几名反恐战士与八九个恐怖分子突然遭遇的场面,受伤的艾力是5天之后才被民警和武警战士找到的,他们找到艾力的时候,艾力已经被冻僵了,处于昏迷状态,经过医院抢救,才最终脱险,艾力成了英雄。

    这一次次的感动累积起来,凝结成张西心里的震撼,在震撼中,她体会到了在其它任何地方不可能体会到的情感、精神、思想。

    这部小说的创作,她仅仅用了42天的时间,因为,她有太多的情感要倾诉,有太多的愿望要表达。

    张西说:“惟有在新疆,我的灵魂一次次得到净化;惟有在新疆,我才能找到最本真的质朴、亲切、热情、温暖、无私和宽广;惟有在新疆,我看见了真正的战场和英雄;惟有在新疆,我看到了各族儿女们掩饰不住的美丽、勤劳和善良,我欢乐着他们的欢乐,担忧着他们的担忧;惟有在新疆,我看到了自己的光荣和梦想。”

    这部小说创作完成后,2003年1月就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并先后再版了6次。因为小说的故事有70%都来自真人真事,这些故事感动了湖南卫视的“背后的故事”栏目组,2004年,张西带着她的《国家荣誉》到“背后的故事”做了节目,这个节目也感动了很多人。

    不久,张西离开了警察队伍。但是,她的目光一直没有离开新疆,没有离开新疆的警察们。

    2004年,张西的第二部小说——《爱别离》问世了,小说的地点是新疆,人物仍然是新疆的警察们,只是,这次,她是为新疆警察的禁毒工作谱就了一曲具有悲剧色彩的浪漫的爱情之歌。她说,实际上《爱别离》是《国家荣誉》的姊妹篇。

    再次写西北边陲的警察,写这个特殊的群体,是因为张西对他们的感恩之心未了。她害怕曾经让她泪流满面的故事,很快就被她淡忘了,她愿意在自己还有记忆,还有能力把记忆转述为文字的时候,把一种特殊生命的活法讲述给另一种活法的生命,让大家彼此多了解一些。她做到了。

    也许,张西的一生就和新疆这样“纠缠不清”了,从2002年至今,她已经15次来新疆了,她不会和新疆说再见的,她要永远和新疆再见。

    除了这两部小说,张西还创作了长篇纪实作品:《抗战女性档案》、《奇迹:康洪雷和士兵突击》、《西部禁毒调查报告》、《中国打拐大案实录》、《女警官手记》等。她的这些作品直面现实,有极强的社会影响力。

    张西现供职于北京社科院,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会会员。

    现在,张西正在着手收集另一部与新疆有关的小说创作材料。

作家 张西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