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警察作家>详细内容

警察作家

警察作家写了一个“坏警察”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未知 发布时间:2009-10-16 17:56:42 浏览次数: 【字体:
警察作家写了一个“坏警察”(组图)
警察作家写了一个“坏警察”(组图)

  70后长沙青年作家谢宗玉的职业是一名警察。他创作上最初出道的是中篇小说,从1996年在《莽原》第二期发表中篇小说《决斗》以来,已在《人民文学》、《当代》、《收获》等几十家权威文学期刊发表中篇小说20余篇、长篇小说3部。最近他在文坛颇为瞩目:长篇小说《伤害》在2009年第3期《芳草》头条推出,著名作家、主编刘醒龙评价甚高;权威文学理论刊物《当代文坛》和《小说评论》第四期联袂对小说推出专题评论;小说扩充后,更名为《末日解剖》,8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推出单行本,受读者追捧;另一本成长小说《蝶变》也于9月由中国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

  日前,记者就他的长篇小说《末日解剖》(《伤害》)创作尝试进行了访谈。

  读来有“月光光,心慌慌”的味道

  奉荣梅(以下简称“奉”):我最初是在《芳草》读到这部十几万字的小说,半夜读完,有些恐怖和惊悚。以往你的中篇和长篇小说创作都是走的纯文学路子,这部小说介于通俗文学与严肃文学之间,你是想作一种创作方式的新尝试么?

  谢宗玉(以下简称“谢”):呵呵,你的目光很敏锐,我的确是想打通通俗文学和严肃文学的“任督二脉”。我想让一部作品既叫好,又叫座。这部长篇小说缘于我2003年写的一篇短篇小说《暗流》,经过几年的修改成长篇小说《伤害》。小说的文学性在当初的那个短篇中就已经很强了,我把它改成长篇时,主要心思都放在它的故事性上。在人物刻画和结构布局方面,我是花了工夫的,使得这个小说呈现出了悬疑和惊悚的流行特质。我百分之九十的朋友,拿到小说,都是一口气看完的。小说现在的销售情况也非常好。诚如你所说,小说看起来是有点“月光光,心慌慌”的味道,但人的心理就有这么怪,越是害怕,就越想探个究竟。

  更令我欣慰的是,湖南省作协副主席、著名散文家叶梦女士看完这个作品后,与我在电话里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长谈,她说这部作品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力让那些只知临摹现实生活鸡毛蒜皮的作家们相形见绌,并说这部作品虽然有畅销的潜质,但她更看重它非比寻常的艺术性。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陈思和、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谢有顺、暨南大学博士生导师洪治纲还专门组织他们手下的博士生们评论这部小说。

  奉:本省有一青年评论家看了这部作品,说你是湖南文学的异质,并把你和湖南著名小说家残雪相比较,说你的这部作品,有残雪小说的气质。你自己认为呢?

  谢:湖南文学有两位大侠,一位是韩少功,一位是残雪。这不是我说的,是我认识的很多文学前辈说的。把我与残雪相比,我当然高兴。我本人也非常喜欢残雪的作品,甚至胜过喜欢卡夫卡。如果说我有与她相同的地方,那就是我们的作品都有点超现实主义,或者说魔幻现实主义的因素在里面吧?我们的写作不仅仅是依靠外界的生活经验,更重要的是灵魂中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荒谬感。残雪在文学艺术性上,已经做到了极致,我无法与她比。但值得庆幸的是,我是用通俗的故事表现出人性中的虚无和荒谬,因此,对普通读者来说,我的作品具有可读性。

  我的小说对世界“杀气腾腾”地发问

  奉:在不少读者的心目中,你是写散文的,因为2000年以来你创作了大量有影响的“新乡土散文”。你的散文是一种温情、细腻、阴柔而感性的,而在这部小说中却呈现出坚硬、阳刚而理性。你是否以散文来逃离尘嚣,小说则担当了“对世界发问的责任”?

  谢:这个问题有点尖锐。《末日解剖》中有一个小标题,叫“同人双面”。我大概就是这样一个人吧。我的散文表现的是我的内心世界,我就是一个温和、细腻、阴柔而感性的人。我用散文构建纯美的内心王国。而小说,诚如你所说,则想让它担当“对世界发问的责任”。我的追问看起来“杀气腾腾”,其实它并不是长矛,它只是我的铠甲,或者说盾牌。就像一道荆棘遍布的篱笆,目的不在于刺人,而在于保护自己的花园。我的散文就是我的花园,我的小说则是保护花园的那圈篱笆。对我而言,两者缺一不可。当然,我更希望我的散文是大众花园,而我的小说则是人类人性的防火墙。

  奉:《末日解剖》,我觉得还是最初这个标题《伤害》更直接恰当,就是揭示现代社会因爱而彼此带来的伤害。就像小说的题记“每一扇宅门的背后,都藏着一朵诡笑”,小说中的家庭悲剧,像被一种无形的手在掌控。这种彼此伤害,仅仅是因为“爱的双刃剑”么?应该有职业与现实伦理、文化观念等内在冲突吧?

  谢:你说得对。这部作品当然不仅仅是说“爱”,人首先是环境的人,环境塑造人。什么样的人又产生什么样的爱。爱之所以能成为伤害,那是因为这种爱已经被人性扭曲了。所以这部作品我更重要的是表现工业文明社会化大生产对人性的异化作用。

  奉:这点我能够感觉得到。在《末日解剖》中,你尽管写的是一个“坏”警察,可读完之后,我却对他产生巨大的同情和怜悯。我觉得你是怀抱大爱在写这个“坏”警察,他跟传统意义上的坏警察已有着本质的区别。你塑造的警察形象不再以好坏是非来衡量,而只是把他当做某项职业的道具来分析工业文明对人性的戕害。在这一点上,你给公安文学提供了另一条崭新的道路。

  谢:谢谢你看得这么透彻。说实话,我本人作为警察,却把一个同行写得那么“坏”,就怕看不懂的警察误解。事实上呢,我这种担心应该是多余的。我的好几个同事一口气看完,都说很不错,并没半点不适的表现。我问,假如领导看了会觉得不舒服吗?他们说,不会呀,从你这个小说中可以看出,你对警察,特别是法医这个特殊职业抱有多大的怜悯之心啊。我听了,总算彻底松了一口气。

  事实上,小说当初在《芳草》杂志发表后,我们公安部的群众出版社和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都抢着要它。看来它并没有什么可忌讳的。尽管如此,我还得说一声,此小说纯属虚构,与现实生活绝没有雷同处,请读者千万不要对号入座。

  谢宗玉主要作品一览表:

  长篇小说:

  2004年 北岳文艺出版社 《天地贼心》

       2009年 《芳草》第三期 《伤害》

  2009年 湖南人民出版社 《末日解剖》

  2009年 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蝶变》

  散文集:

  2002年 现代出版社 《田垅上的婴儿》

  2005年 百花文艺出版社 《村庄在南方之南》

  2006年 湖南文艺出版社 《遍地药香》

警察作家 “坏警察”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