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警察作家>详细内容

警察作家

警察作家曹乃谦:“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夏榆 发布时间:2007-10-25 13:42:12 浏览次数: 【字体:

 

       不管人多还是少,曹乃谦只管手持他的长箫吹。

    《阳关三叠》、《苏武牧羊》、《姑苏行》,都是古老的箫曲。

  在很多时候,箫音就是曹乃谦的语言。2005年11月,在香港,跟来自伊斯兰世界的作家在一起,曹乃谦只有在吹出箫音的时候能被听懂。跟语言和文字比起来,音乐没有壁垒,从兵荒马乱的中东来到香港的8位作家听着曹乃谦吹箫曲。高大魁梧的巴勒斯坦作家哈桑·察滩微笑着用他宽厚的手掌抚着曹乃谦的背,表示对他吹出的箫音的欣赏。

  被欣赏着,曹乃谦就更加离不开他的竹箫。他走着吹,站着吹,坐着荡漾在香江的渔船上吹,乘着上山的巴士吹,在众声喧哗的闽南语、英语及阿拉伯语的环境中,他的山西母语被搁置,箫管代替笔成为他表达的工具。

  因为马悦然的郑重推荐,2005年11月,曹乃谦应香港浸会大学国际作家工作坊邀请做为期三个月的驻会作家。曹乃谦不喜欢或者说不适应香港的生活。那里的高楼令他目眩,车流使他头晕,人群使他紧张,出门对于他总是仓惶的。

  很多时候他都是关在位于九龙道的吴多泰博士国际公寓的房间里,写小说,喝酒,然后吹箫。我是愿意听他吹箫的人之一,没事的时候就到他的房间。他很愿意有一个说母语的人跟他说话。在他的房间里我陪他喝掉他买来的十几罐啤酒,他借着酒兴,吹箫、唱要饭调。

  白天想你拿不动针
  黑夜想你吹不灭灯
  白天想你桥头上爬
  黑夜想你没办法

  马悦然称曹乃谦是一个真正的乡巴佬。

  痛彻而凄苦的要饭调曹乃谦唱了30多年,我曾经在各种场合听他唱过要饭调,只要唱到至情处就涕泪恣肆。如果他喝着酒,就完全徉狂。遇到座中有女性,他就会张开双臂拥抱,吓得女孩子四处奔逃。逢酒必喝,喝酒必疯是他在偶尔放浪形骸时的写照。

  这样的状态从30年前开始,那时曹乃谦以警察的身份给下乡的知青带队。

  他所在的乡叫北温窑,位于山西雁北地区。后来出现在他小说里叫温家窑。当年那里没有电,照明使用的是煤油灯,炕上铺的是牛皮纸,睡觉盖着烂羊皮。那里的孩子一年四季没鞋穿。还有——那里的光棍多,两个男人共有一个女人的人家多。

  要饭调就是在那时跟那些穷困的乡人学的。

  要饭调是穷人的歌,而在30年前,曹乃谦耳边漫溢的是风行全国的语录歌和忠字舞。

  要饭调让他看到了人生存的真实境况。12年后返城的曹乃谦因为跟人打赌开始写小说,那时候北温窑的乡间图景就在内心复活。《到黑夜想你没办法:温家窑风景》系列小说就在那时候开始出世,曹乃谦用他徉狂的心和灵异的感官重温并记录那个乡村真实的生存图景。

  曹乃谦以前做过铁匠,唱过戏,再以前下过矿井。他是养母抱养的一个遗腹子。

  1980年代末期,在曹乃谦的小说开始引起文学界关注的时候,他中断了写作,原因是抚育他长大的养母精神失常。有10年的时间,他中止写作侍奉养母,直到终老。

  2007年7月,我去大同做他的采访。此间,经过多年的周折、埋没、等待,他的小说《到黑夜想你没办法:温家窑风景》重新结集出版在大陆畅销。

  在办公室见他的时候他衣履脏污,神情木讷。他说他的一个朋友刚刚自杀。那个人用一根草绳把自己挽在乡间的一棵柳树上挂起来,原因是他无法养活一双幼小的儿女和病中的老母。

  曹乃谦的桌上放着他的长箫。我说吹一曲吧。他就手持箫管吹。还是我在香港听过的,《阳关三叠》、《苏武牧羊》、《姑苏行》。箫曲悠扬,箫声苍凉而感伤。

  他的办公室在公安局的三楼,靠近厕所,有污浊的气息冲进他的房间。

  他的办公室很乱,堆满书籍、报纸,尘土覆盖着桌椅和床铺。

  墙壁上挂着他手书的条幅:“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我知道那是他热爱的刘勰所著《文心雕龙》的一个句子。

作家|曹乃谦
×

用户登录